闲云公子百度云网盘:由文化自虐走向文化自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5:44

提笔写这篇文章是在4月1日——愚人节,一个洋节。

 

最早,是从初中的英语老师那里知道这个节日。当时的庆祝方式是在教室门上放碗水,等到有同学进来,被兜头浇了一身时,大家一阵哄笑;我当时还设计了一个陷阱,把拖布把架在两个课桌之间,有同学过来时故意和他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拌他一下。在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愚人节是不是洋节的问题,就是觉得好玩。现在想来,那种恶作剧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可那时小,不懂事,非常喜欢过这个节。如今,20多年过去了,愚人节也和圣诞节、情人节一样,成为中国人广泛参与的大众节日。在这个日子谈文化的自虐与自信,总该回答一个问题:过洋节算不算文化自虐或者文化不自信?

 

据我了解,许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对中国人过洋节非常抵触。在网上,经常可以听到“不过洋节”的声音。可我倒觉得,要谈文化自信,先要有开放的心态。允许其他文化进来、鼓励各种文化交流,说明你的文化不怕被吃掉、被同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此外,让民众多一些快乐的由头,也不是什么坏事。辩证来看,洋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坏的,国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我们谈文化自信,不是要强化华夷之辨、将东方与西方对立起来,而是针对一种变态的、不合时宜的文化自虐。

 

自虐当然不好,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主要是中国知识界一直沉溺于一种有意或无意识的文化自虐之中,这种自虐已经伤及中国文化根本,阻碍中华民族复兴。最近,看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个命题提得正当其时——在经历百多年的疯狂自虐后,中国文化已经到了必须恢复自信的时候。

 

文化自虐的源起

 

中国的文化自虐肇始于两场战争。在这两场战争前,中国是文化输出国,在这两场战争后,中国是文化输入国,这一根本性转折,也即文化自虐的源起。

 

第一场战争是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打开,整个民族自信心受挫,进而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接着是甲午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清完败于“脱亚入欧”的日本,这使众多中国知识分子认定,中国失败的祸根在国学,要救中国,必像日本般全盘学习西方,而学习西方,必先铲除国学。从那时起,曾经不可一世的老大中国,开始全盘自我否定,“洋的都是好的,国的都是坏的”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横扫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洋枪、洋炮、到洋学堂;从洋火、洋蜡、到洋丝袜,只要与洋沾边,就是牛掰,与洋沾边成了中国人显示实力、身分、地位和生活品味的主要方式。国学虽然仍在苟延残喘,但也只剩下挨打的份儿,成为被嘲讽,被污辱的对象。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和决定性一战是新文化运动。当时左右两派的旗手胡适和鲁迅斗得不亦乐乎,但两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都持否定态度。胡适虽然国学功底深厚,但却自轻自贱,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对西方包括丝袜在内的一切事物推崇备至;鲁迅则主张“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在中国书满纸的仁义道德里只看到两个字:“吃人”。

 

文化自虐的误区

 

客观而言,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大多还是抱着救亡图存的好心。在那种任人欺凌的生活环境中,任谁见识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再看着满目疮痍的中国,都难免生出对中国文化的怀疑和否定。他们要探寻救国之路,学西方、贬国学乃是一种正常反应,对中国文化极尽贬损之能事,也多少出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而那时学西方,也的确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进步,西学热为中国现代教育、工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摆脱被殖民地位、赢得其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西学在中国的成就并不能证明五四以来文化自虐的正当性。我认为对外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定以及民众生活困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落后,而不是文化落后。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知识界反思的一大误区在于将中国落后等同于中国文化落后,这很可能是受了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的误导。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受挫,自然容易让人将失败归咎于中学这个体。而事实上,中国失败主要败在技术落后和统治者愚昧,中国文化不过是受株连的替罪羊。

 

要论文化落后,当时的沙俄制度未见比中国先进、文盲率未见就低于中国,可他依然跻身列强,原因就在于他赶上了技术革命。倘使中国搭上第一次技术革命的顺风车,也许第一次鸦片战争就不会败,整个中国近代史也将改写。可历史毕竟没有如果,至甲午海战,中国虽有了西洋炮舰,但经过鸦片战争后50多年折腾,忠勇多谋之士几乎耗尽,军训懈贻,粮饷不足,多的是叶志超、方伯谦之流贪生怕死之徒,而当时日本舰队无论火力还是航行速度都优于北洋水师,因此,甲午之败,主要还是败在技术落后和指挥失当,让中国文化去扛这个大黑锅,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脱亚入欧”,甲午之战,中国惨败于日本,将这些事实进行逻辑串连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得出结论:中国文化与现代性不兼容,要建设现代社会,必先抛弃中国文化。可事实上,这种推论并不周延。能够将这种理论证伪的活生生例子就是新加坡。

 

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现代化、最廉洁的国家之一,而它由一个贫穷落后、脏乱不堪的殖民地海港发展到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长期推行中国传统的外儒内法原则,它以白皮书的形式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确定为国家价值观,并把爱、敬、孝、忠、和作为家庭价值观在全国推广。在法律制定和执行方面,新加坡沿袭法家,将保护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置于优先地位,严格执法,对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罚,至今仍保留着被许多西方国家认为违反人权的鞭刑。在儒家思想教化下,在法家思想治理下,今天的新加坡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社会和谐安定,这充分证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与现代性兼容,而且还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日中国的文化自虐

 

反观今日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了,国防强大到再没人敢欺辱了,但是,自甲午以来的文化自虐仍以强大的惯性存在于各个领域。

 

教育领域,在中国的各大美术学院,西洋画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而国画不过是个陪衬;在各个大学,除了经济、数学、理化这些发展自西方的学科外,在社会、哲学、政治等学科,西方哲学与文化也是主要授课内容。

 

最变态的是,中国教育领域依然保持着全民学英语的愚昧做法。大学里不管所学何种专业,都要通过四六级考试方能拿到毕业证书;读硕士博士要考英语,评职称还要考英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社会承担了巨额成本,可全民英语生产出来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残次品。因为大多数花费大量时间、金钱考英语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几乎从来用不到英语,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基本停留在“谢谢你是三块肉”的水准,真正与外国人交流时,一句也听不懂。事实上,中国的全民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无效工程,是今日中国文化不自信与文化自虐的“标志性建筑”。

 

在官场上,同样存在着文化不自信与自虐的痕迹。在政府采购的清单中,洋货总是要占据大半壁江山,以至于国家不得不专门行文,要求地方政府在采购时不得歧视国货;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国家不仅长期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吸引国外品牌为荣,各地方政府之间凶恶内斗,竞相提供优惠条件以吸引外资企业,结果是损害国家利益,便宜了外资企业。

 

在中国知识界,特别是许多占据大学校园和媒体强势地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仍然保持着五四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公共舆论场,他们都不遗余力地贬损中国文化,鼓吹西方的制度、文化和习俗。最大的恶果在于,这些人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大学生,影响着众多受众的观念,而这些被他们洗脑的大学生和受众很可能抛弃中国文化,将目光投向西方,从而成为未来中国文化的掘墓人。

 

中国人不必妄自菲薄

 

如果中国文化被中国人抛弃,那将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悲剧。中国文化即使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对象,中国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弘扬本国文化。

在物质领域,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从四大发明到丝绸陶瓷茶叶,中国有太多的东西让国人自豪。在精神领域,中国诸子百家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登上人类思想文化的巅峰。与中国的儒道法墨诸子相比,西方同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些脱离实际的乌托邦看起来就像个笑话,而从文学艺术角度而言,《道德经》、《荀子》、《庄子》、《韩非子》……随便拿出任何一本中国诸子的集子,都会让《申辩篇》、《理想国》、《斐多篇》、《政治学》看起来变得丑陋无比。

要说中国文化有什么遗憾和缺陷,那就是未能发展出分门别类、成体系的数学、物理、化学,这导致中国没有孕育出技术革命,导致了致命的技术落后,这使中国在近现代一直处于落后挨打和追赶的地位。但是,中国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排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第一次尝试虽然被甲午战争所打断,但这并不代表这条路走不通。

 

解决中国的问题靠中国的文化

 

现在,中国发展很快,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国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依然保有着文化自虐惯性,把美国奉为救世主,总是主张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向一个立国不足三百年的国家跪求济世良丹,这是坐在文化宝藏上当乞丐,完全是一种变态的自虐。

 

其实,中国现在的许多问题恰恰是学西方学出来的。从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到各种楼歪歪、楼脆脆,中国出现的诸多恶劣案例恰恰是中国人学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学出来的。在市场经济下,钱成了衡量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的唯一标准,整个社会形成了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爷的扭曲氛围,导致无数的人为了钱,什么都敢干,贪污、受贿、行贿、造假、抢劫、诈骗、制假药、卖毒奶、偷工减料、欺行霸市……种种丑陋行为层出不穷,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腐败贪污泛滥成灾。在这种情况下再向西方学习,无疑于饮鸩止渴,缘木求鱼。

 

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社会道德标准混乱,人心浮躁,法纪不严。而要治理好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求诸于中国传统文化。

 

要让人与人之间恢复信任,促进和谐,我们既可求诸儒家的仁爱,也可求诸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要治理贪污腐败乱象,我们既可采用韩非正名实、严赏罚的办法,也可以如荀子所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也是中国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延续,如果真能将诸子适合今世的优秀思想付诸实践,何愁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用中国传统文化解决现代问题并非空想,新加坡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非要向西方寻求解药呢?

 

西方的文化不能说不好,但它无疑更适合西方;中国的文化有糟粕之处,但它在总体上仍是劝人向善,寻求天下大治,也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有利于解决迫切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提高文化认同感,这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应注意,复兴传统文化不等于排斥西方,更不等于复古倒退。对西方,我们还是应该采用拿来主义,有用的就学,无用、有害的坚决拒之门外;弘扬传统文化也要以精神传承为主,一些恢复汉服、诵经、行跪拜礼的形式只是在做无意义的表面功夫,这种形式主义反而妨碍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现在,山东曲阜办起了让10几岁孩子放弃正规教育、只读四书五经的书院就是一个警号。传统文化重在精神修养与道德传承,但它并不能教人谋生技能,何况10几岁孩子没有社会阅历,对经书的理解能力有限,以这种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有误人子弟、走入歧途之嫌。

 

今天,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民族复兴的历史性机遇。在这种时候,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更要增强文化认同。如果缺乏民族向心力和认同感,即使创造出再多的财富,也很可能是沙上建塔,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告别文化自虐,走向文化自信,通过文化自强,化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