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泡水:官文化与商文化盛行?中国文化走向极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36:22
官文化与商文化盛行 中国文化走向极端(2011-06-01 16:07:03)转载 标签:

文化

意识形态性

《黄河大合唱》

《二泉映月》

杂谈

分类: 文化杂谈

   远的不论。仅以改革开放30年而论:中国文化在发展吗?

   我想回答是肯定的。文化是流动的、变化的。流动、变化也是发展。文化与时偕行。

   但倘若再进而追问:那么,是什么文化在发展,何种文化在发展,我们将如何应对?

   首先,这一追问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多样的、宽泛的领域。各类文化的发展应当说是不平衡的。其次,这一追问很有意义。因为弄清楚哪些文化呈现强势,哪些文化呈现弱势,对于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现状和价值取向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我们回顾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方面肯定西方民主、科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又看到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迫使救亡思想大兴,从而深刻认识到五四时期的文化大势是所谓“救亡压倒启蒙”。

   那么,当今时代,呈现强势的、盛行的文化是什么呢?

   两种:一种是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文化,另一种是高度商业化和迎合市场的文化。前一种是官方的(体现执政党和政府的思想、价值观、政绩),后一种是企业的(国有的和私有的文化经营);前一种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后一种文化的主要目的是盈利;更加简约地说,前一种是官文化,后一种是商文化。综而言之,当今中国最为强势、最为盛行的文化是官、商文化,是有钱有势的文化。两种文化的共同点是,均不以发展文化为目标。看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我们千呼万唤的“精品”、“大师”始终没有出现,就不难理解改革开放时代的音乐厅里,演出重复率最高的作品,是民国时代的《二泉映月》《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抗战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是大跃进时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文革”时代的《我爱你,中国》《草原小姐妹》,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几乎是绝响!

   而相形之下,呈现弱势的,则是我们心向往之的文化,所谓文化人的文化、艺术家的文化、表达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文化、彰显个性与独创的文化、以优雅为崇尚的文化,以及对人民大众怀抱热爱的文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的文化情怀,是两种强势文化所没有的。

   也许有人会问:官文化、商文化不是同样可以为人民服务吗?回答是:客观上、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但非其初衷也!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文化,目的在于教化。而高度商业化和迎合市场的文化,其目的在于赚钱。说“为人民服务”,其实是很勉强的。

   我进而想说的是,上文所说两种强势文化,虽然也应当列入文化范畴,但却是体现着某种“非文化”的价值观的极端的文化。两种文化的盛行,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某种偏误的、不正确的文化观念,即所谓“既要看到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又要看到文化的产业性”。所以说偏误、不正确,是因为并不是一切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并不是一切文化都具有产业性,而不适度的、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性,不适度的、过分强调产业性,则必然导致高度政治化和高度商业化的倾向,从而在实际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弊端!

分享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