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座旗下有什么餐饮业:两岸携手并进正当其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59:54

两岸携手并进正当其时

[13905] (2011-08-23)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自2008年马英九总统就职以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彼此双赢的结果,理应值得充分肯定。

  反观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可喜成果,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因为大陆方面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指导方针外,台湾方面有关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也对此作出了相应贡献。

  从整体上讲,马英九总统有关两岸关系的基本对策就是他在执政之初所宣布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这对于他上台伊始尽快稳定被陈水扁民进党当局搞得一塌糊涂的两岸关系乱局、开拓两岸关系新局面,都有着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作进一步思考,我们还可以说,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之所以能使台湾方面在两岸关系上发挥积极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政策与大陆方面的“和平发展”基本方针有着某种兼容性。正是由于这一点,马英九政府在首个执政期内的两岸关系成绩单上才得分多多。

  如此考虑问题,同时也就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即:马英九总统的“三不政策”与大陆的“和平发展”基本方针彼此间到底有多大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还有多少可以继续发挥的空间?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恐怕还有必要先来回顾一下两岸关系过去的有关历史。

  人们都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台湾方面是蒋经国主政,大陆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这无疑为两岸关系打破僵局并开辟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受中国内战及国际“冷战”等历史惯性的影响,蒋经国先生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与大陆一起来开辟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对于大陆方面提出的“和平统一”新主张,蒋经国先生不但没有从正面响应,反而从相反方向提出了“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的“三不政策”。

  事实证明,蒋经国先生的“三不政策”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使台湾方面在两岸交往中逐渐走向被动和应付的地位,直至后来迫于现实压力而不得不放松两岸的人员及经贸往来。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段历史,可以说,蒋经国先生所采取的“三不政策”只能算是一种效果有限的暂时性对策。

  由此也可看出,僵硬的两岸关系政策是无法跟得上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需要的,其执行的结果也只能是令这一政策制定者在两岸关系及相应国际关系上最终陷于一种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这一点,对台湾和大陆而言都同样适用。

  蒋经国先生过去奉行的“三不政策”,对思考马英九总统的新“三不政策”也应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两种“三不政策”,虽然具体内容不同,所处的时代和背景也不同,但却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们都属于某种被动性思维方式的产物。换句话说,这种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保守性而非积极性的。

  马英九总统的新“三不政策”,固然照顾了现时台湾社会的基本面,涵盖了国际社会对台海形势的普遍期待,且也与大陆方面的“和平发展”基本方针有一定的兼容性,但问题还在于,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逐步深化,它还能支撑多久?还有多大的正面性 “边际效应”?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是理论的需要,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现状的需要。不可否认,今天两岸关系现实正面临着各种日益增加的压力。这些压力,或来自于两岸关系互动整体中,或来自于台湾社会内部,或来自于有关的国际关系领域。

  就两岸关系互动整体而言,迄今为止,两岸在实现“大三通”、签署“经贸合作框架协议”、开放“陆客自由行”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些方面也开始遇到困难。比如,最近两岸关于“投保”协定谈判的搁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导致这一状态的深层性原因很可能就是,两岸在经济合作问题上达成某种初步或原始性的基本共识会比较容易些,而在那些较为重要、较为核心的关键领域,则有可能涉及经济合作本身之外的一些原则性问题而陷入僵局。在这种时候,两岸之间彼此所能拥有的回旋余地都可能大大降低。

  在台湾社会内部,人们都知道台湾现在的政治版图基本上分裂为蓝绿两大块。由于它们的政治主张有着根本性的分歧,这使得双方在两岸关系的政策导向上总是处于针锋相对状态,因而彼此都不可能有太大妥协余地。对蓝绿双方来说,无论谁上台执政,都不具备轻易推行自己的两岸关系政策的政治条件。出于政党竞争的需要,蓝绿任何一方,尤其是处于执政的一方,其两岸关系政策都必将受到对手的政治攻击和制约。这是蓝绿两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它使各种带有妥协让步性的两岸关系政策都不太可能长期行之有效。

  在相关国际关系领域,也同样会出现此种问题,其中尤以与美国的关系为重。总体来看,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美国是不希望见到两岸关系走向破局的,故要尽力维持现状。这种模糊性战略为马英九总统推行“三不政策”留下了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问题上都会如此。比如对台军售问题,就使这一模糊性微妙局面受到挑战和考验。台湾方面的要求与大陆方面的坚决抵制使美国政府处于某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对台军售就像一根极为敏感的红线,同时牵动着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的互动平衡。

  综上所述,可以说从现实条件看,马英九总统的新“三不政策”虽也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收效,但从长期来看,它将会面临越来越多及越来越大的各种压力,从而使其效力逐渐下降。这种趋势随时间的推移也会日益明显。换句话说,“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所拥有的正面性推动力量只会越来越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社会内部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似乎也从不同的角度为此一判断提供了证据支持。

  第一件事是,今年4月,台湾几位国民党退役老将来大陆访问,却在台湾内部闹出了一场风波。原因据说是台湾前国防部长夏瀛州上将在大陆说了“不要分国军、共军,都是中国军队”的话。这一传闻迅速在台湾社会内部引起巨大反响,夏瀛州将军也不得不出面否认,回台后似乎还受到调查,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公开发表言论了。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夏瀛州将军不过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心声。之所以会受指责,我想无非是因为有些话冲撞了台湾现行的“三不政策”,特别是其中的“不统”之说。然而高层也须知道,军中许多老将都是蓝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支持对国民党赢得选举和继续执政都可谓关系重大。如果削弱了这一根基,势必要对国民党核心竞争力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第二件事就是颇受争议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可能参选之事。对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想,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此,因为亲民党还有新党最近之所以要频繁发声,除有本党利益考虑之外,很可能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希望藉此表达对马英九总统现阶段“三不政策”或其中某项主张的极为不满。不论真相如何,这都构成对台湾现行两岸政策的一种挑战。

  如果是对“三不”中的“不统”表示不满,则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慕郁明的动机就和国民党老将们的一样的。果真如此,则上述两件事都可能发出了同一种信号,即:如果当局继续坚守消极保守性的“三不政策”,就长期而言,这很可能首先就会在泛蓝阵营包括国民党自身内部引发相当严重的共识危机,由此也导致蓝营整体凝聚力的涣散。

  第三件事是,经过2年酝酿之后,民进党终于推出其“十年政纲”。这实际上也可看作是蔡英文主席的竞选纲领。新政纲中仍然没有认同“九二共识”,但这也令蔡英文很快就处于舆论上的不利地位,她遭到了大量质疑。在不断被追问下,蔡英文只能打起“太极拳”,推说“这(指“九二共识”)是单一选项的思考,即使强迫一个领导人接受这种想法,但是领导人背后的支持者基础不接受,也是枉然。”

  话虽如此,蔡英文又不得不抛出她的另外一个说辞,即所谓“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主张。她强调,维持和平与稳定关系是两岸最大的利益。这表明,即使是作为在野党,或要在选举中获胜,蔡英文也不得不对“九二共识”表现出足够的重视。这也从反面说明,要想维持“不统、不独、不武”政策长期不变,很可能是会越来越困难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不统、不独、不武”政策本身就有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以下试对此做一点简要分析。

  确实,若仅从外表上判断,“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似乎是一种还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被称为“灵巧”性的设计。它一方面能满足反对台独、主张统一的蓝营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反对统一、主张台独的绿营的内心需求,同时还在所谓“动武”问题上符合大家共同的内心需求。

  马英九总统的这一政策,不仅对台湾内部有效,对台湾外部也是如此,因为这能让大陆和美国等有关方面都感觉到还可以接受。以上这些似乎都表明,马英九总统新“三不政策”确实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兼容性,它看起来拥有典型的中庸色彩,因而也能在一段时期内让有关各方均感到能够接受并暂时维持一种平衡。

  但新“三不政策”真的如它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没有一点问题吗?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当前所发生的种种迹象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假如这一政策没有任何问题,则不应当发生上述老将言论被追究及亲民党和新党在选举中“搅局”的事情,也不会有蔡英文既想回避“九二共识”、又要强调“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事情。这些乱象都从不同侧面透露出,马英九总统的新“三不政策”在设计上很可能有某种先天的不足或致命的逻辑缺陷。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如果剥掉新“三不政策”表面上的中庸外衣,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就会很容易发现其中所隐藏的严重的不可调和性矛盾。

  新“三不政策”中的“不统”,表面上是说给台湾社会内部主张台独、反对统一的绿营所听的,实际上则是针对大陆及台湾内部主张统一的人而言的。它堵住了人们要求实现中国统一的路径,其结果也可想而知,对于坚定支持中国统一的大陆及蓝营中坚力量来说,这在长远上肯定是不会被认同的。

  再看新“三不政策”中的“不独”,它表面上是说给大陆及台湾内部反对台独、主张统一的蓝营人士所听的,真正则是针对主张台独的绿营人士而言的。这也在实际上堵住了台独分子的终极政治诉求,因而就长远来看绿营中坚分子也是不会接受它的。

  至于新“三不政策”中的“不武”,则应当是完全针对大陆而言的,台湾社会内部一般都会对此表示认同。但问题是,在大陆方面看来,目前两岸关系的总体形势是,民进党不放弃其台独最高纲领,台湾社会内部也存在着蓝绿两种政治力量的根本性对立,且更重要的,两岸至今也未能就国家的前途问题达成某种目标一致的基本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方面若要单方面先舍弃以武力防范、震慑甚至对抗台独的选项,其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因此也是极为冒险的。

  马英九总统如果想要大陆方面接受他的“不武”主张,就应当知道自己和国民党首先应该说服民进党放弃台独主张,使台湾社会内部在国家前途问题上形成一致才行。然而问题是,只凭“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马英九总统和国民党能最终做到这一点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十分清楚答案是什么。

  除了这些问题,还有一个更大难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对台军售问题。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就严重困扰着中国与其他国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大陆对此问题的立场是明确且一贯的,即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对台军售行为。因为这种做法很明显就是在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以及公然破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此外,它也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无视和践踏。

  长期以来,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美国表现出了它的喜欢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霸权主义思维习惯。这也说明,所谓对台军售决不仅仅是美方出售或台湾购买多少以及什么武器装备的问题。更重要的,这种做法还是对台独主张和台独冒险的极大刺激和鼓励,只会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台海稳定埋下定时炸弹。这其实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政治外交举措。也正因为如此,大陆方面及一切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人除了理所当然彻底反对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而在这一问题上,最让人感到迷茫的却是,主张“不独”和“不武”的马英九总统为何也如此热衷。难道他就不怕为日后两岸关系埋下十分危险的战争种子么?在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台湾真的就那么有理由或有必要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么?马英九总统如果坚持这么做,就不能不令人们产生这样的联想,即他所谓的“三不政策”中“不独”和“不武”,究竟哪一个才更真?因为人们都知道,大陆方面所确立的《反国家分裂法》则完全是针对台独势力的,这一点应当不难理解。

  照理人们都会认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且成功经历了一个执政期、在这方面有许多重要收获的马英九总统,应该更可能会朝着进一步推动这一大趋势的方向前进,从而使两岸关系能够远离台独而导致的武力冲突。这是非常自然的事,也完全可以水到渠成。然而,不明白台湾为什么一定要推动军售案,更何况还是在台湾面临政权换届的敏感时刻,这怎么能不令人费解甚至担忧呢?

  两岸关系本来正处于一种正常而又良好的积极发展状态,这对两岸同胞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在这种形势下,台湾方面却不顾一切地抛出美国对台军售这个极为烫手的山芋,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稳定大局造成巨大压力,这实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举动。

  当前,全球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冲击。摆在各国包括美国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全力防范和应对危机。美国政府的压力已经不小了,为了应付危机也势必要与大陆加强合作。在这种氛围下,台湾方面却极力推出军售案,这是不是太不合乎时宜了?难道除此之外,马英九总统就没有更重要和更紧迫的民生大事要做了么?在旁人看来,这分明就是要给大陆和美国出难题和添麻烦。

  总而言之,台湾方面积极谋求和推动美台军售案,既不符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也有悖于自己所说的“不独”、“不武”主张,更不适宜当前国际形势,它只能说明马英九新“三不政策”存在严重问题,至少在逻辑上是杂乱不清的。

  问题还在于,马英九新“三不政策”本来就是一种权宜性的规划设计,因此内部才充满各种矛盾。在三年多前国民党重新执政的背景下,它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定大局、拨乱反正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自身所有的严重问题也会表现出来。现在看来,不但各方原有的默认渐渐消散,而且就连这一政策的设计者也很可能有些迷失方向,甚至是误入歧途。

  反之,如果能换一种思路,即在当前世界总体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两岸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则应当是有着更大机遇的。近来西方许多有识之士不断指出,金融危机很可能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西方各国也都将进行结构调整。面对这种压力和挑战,两岸最应该做的就是进一步联手以共同应对危机,并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加快各自以及彼此间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今后的共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若看不清世界经济总体变化趋势,或对这种趋势产生战略误判,则恐将失去时机,更糟糕的是,在危机的冲击下,迷失方向而随波逐流。一旦那样,后果将是难以预料和把握的。

  宇以久《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