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游戏问道手游电脑:从“延续”到“革新”:梅德韦杰夫治国理念的发展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2:18:17

从“延续”到“革新”:梅德韦杰夫治国理念的发展变化

2011年08月1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第211期 作者:庞大鹏 浏览:15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随着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的日益临近,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是否同时参选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身就表明,梅德韦杰夫已具备和普京同样的政治独立性,而且这种独立性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与梅德韦杰夫的硬实力即权力基础无关,而是与梅德韦杰夫的软实力即治国理念紧密相连。

  延续“普京计划”

  梅德韦杰夫执政初期面临的政治现实是:“普京计划”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治国理念与战略规划,俄罗斯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从发展道路的“继承性”转到全面执行“普京计划”上。因此在2009年9月以前,梅德韦杰夫没有对普京八年形成的政治结构进行任何实质性改变。例如,虽然梅德韦杰夫决定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不再拥有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提名权,把候选人的提名权完全交给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但他并没有质疑普京规定的任命地方长官的原则。又如,梅德韦杰夫提倡发展多党制,让获得5%—7%选票的政党在议会中占有1—2个席位,还放宽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但是,对普京将政党进入国家杜马的得票率提高到7%的标准并没有动。

  在这一时期,梅德韦杰夫治国理念遵循两点原则:不改变政权的权威地位和不改变普京八年的政治发展道路。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关于民主的认识,是一种幼稚的认识,政权必须具有权威地位。他还表示,当代关于政治体制的认识、当代政党体系以及现有的划分州长权限的体制远比在90年代的时候更为民主。因为这一民主更为稳固,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利益。  

  提出“全面现代化”

  金融危机的爆发极大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议程。金融危机的政治传导性不仅造成俄罗斯已有的发展战略受到冲击,而且促使俄罗斯社会全面反思普京八年所形成的发展道路。要建立创新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多样化,就要推行深层政治体制改革,这种改革产生的多元化和竞争性将反哺经济,促进创新型经济的良性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2009年9月梅德韦杰夫在《前进,俄罗斯!》一文提出了“新政治战略”的概念。同年11月,梅德韦杰夫在总统国情咨文中具体阐述了新政治战略付诸实施的计划,并在新政治战略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全面现代化”的理念。

  “全面现代化”是指以俄罗斯国民心态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在民主政治体系基础之上对国家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全面现代化从本质上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如何变革,以及俄罗斯的复兴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全面现代化”与以往俄罗斯的发展战略相比,其本质区别不在于经济现代化,而在于政治现代化。

  梅德韦杰夫的政治现代化意味着打破现有的政治垄断、一党独大的局面,实现政治上的多元竞争。这样做可能会破坏现有稳定,但不实行政治现代化又很难解决阻碍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在梅德韦杰夫看来,稳定是国家现代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只有致力于变革的政治制度才是坚固和稳定的制度。他认为必须改进政治体制,为反对派创造更多机会。但是,2011年4月,普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俄罗斯不应有任何突变和建立在毫无根据的自由主义或蛊惑性宣传基础上的草率试验。

  倡导新发展模式和战略

  自2011年6月以来,以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和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为标志,梅德韦杰夫不仅大力宣传全面现代化的治国理念,而且对其执政初期的一系列观点公开表示了修正,倡导新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梅德韦杰夫明确宣布俄罗斯不会建立国家资本主义,而且鲜明提出:俄罗斯有过加强国家在经济中作用的发展阶段,这已成为过去,现在这条路已走到了尽头。这种模式对国家的未来构成危险。梅德韦杰夫宣布自己的战略选择是,不仅要创新陈旧的经济成分,而且要大力改革所有社会机构;不仅要有点的变化,而且要作出系统的决定。着眼于按部就班地增长只会隐藏停滞,必须要迅速而坚决地改变一切影响突破性发展的因素。

  在自由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整体思路下,梅德韦杰夫改变了执政初期的治国理念。例如,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需要降低7%的杜马选举门坎,这是政治合理性的问题,这种改变已迫在眉睫。又如,梅德韦杰夫还坦陈对于联邦制及对地方行政长官形成方式的看法都改变了。再如,梅德韦杰夫曾经在2008年俄格战争结束后表示,俄罗斯在苏联地区的邻国拥有特殊利益。现在梅德韦杰夫表示,这不是说俄罗斯在此拥有特殊利益,他国无权过问。这种特殊利益仅仅在于,这些邻国与俄罗斯在历史上保持良好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希望这一关系能够长久。这就是俄罗斯的特权,成为邻国和伙伴的特权,而不是指某个国家不经俄罗斯的同意或许可就不能涉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鲜果网豆辨人人网

您可能还关注

  • 《公共外交概论》:开创中国公共外交理…
  • 以议题为导向实现学科创新
  • 重小利轻大义:低水平徘徊的日本政治
  • 从货币冲突到金融争议
  • 举证难 资金少 效率低 南…
  • 美国的现实主义:从卡佛和耶茨谈起
  • 伊朗核问题“核”去“核”从
  • 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开启两军交往新篇章
  • 2011年泰国大选:平静中潜伏着暗流
  • 中东剧变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上一篇: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国研讨会在… 下一篇: 中国政法大学成立新西兰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

网友评论

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