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荣迅塑机:何时才能恢复6000万人的纳税资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42:44

何时才能恢复6000万人的纳税资格
杨于泽

  昨天,经过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上路了,个税免税额由过去每月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纳税人占全部工薪人群的比重由以前的28%下降到8%以下,个税纳税人狂减6000万人。减税,自然是好事。但从某种意义说,将来恢复6000万人的个税纳税资格,也是很可取的。
  恢复6000万人的纳税资格,决不是说恢复6000万人的税负,退回到以前的状态,而是说,国家通过税制改革,调整税收结构,使政府财政收入转向依靠个税,大幅降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在国家税收中的占比。那时候,“潜伏”在商品价格中的税将大大降低,居民收入相对增加了,负担个税的能力增强了,但人们的税负更加公平合理。
  现在免除6000万人的个税,对于给民众减税的目标,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目前我国的税收结构是,流转税占比接近70%,而个税仅有约6.5%。流转税“潜伏”在商品价格中,穷人与富人缴一样的税,也就是说,穷人与富人的税负相同。这样的税负分配是相当不公平的,但国家显然不打算马上打破这种税收结构,在此种情况下,免除6000万人的个税,对大家来说也是实在的好处。
  在一个以个税为主要税种的国家,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呈现出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实际上却是一种制度文明。政府税收以个税为主之后,居民购物时所付增值税之类的税相对大大减少;而征收个税的主要原则是按居民的负担能力征收,收入高者多缴税,收入低者少缴税,居民的税负相对公平。而且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越是赤裸裸,越是明确界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缴了税就要享受政府公共服务,而政府工作人员受人之禄、忠人之事。这样的制度设计,体现了文明,也带来了文明。
  税制改革在国内谈论了很久,大家都看到了现有税制、税收结构存在的弊端,要求改革与调整,但多年来坐而论道多,践而行之少。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保持税收的稳定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形成对滞后税制与税收结构的“路径依赖”。改革,怕带来税收的波动,影响税收的增长,所以倾向于不改。但不改革,税制百弊丛生,终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
  有人说,当前的税制与税收结构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发展中国家大多如此,可见我们以增值税为主、个税作点缀有其合理性。但一国税负总量是一定的,政府要做的,就是把总量分解到各税种,这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制度固然有其发展的过程,但人类社会并不是所有部分都要按部就班地“进化”。既然以个税为主是一种文明,作为后发国家,我们采取拿来主义,改革我们的税制、税收结构,降低流转税占比,提高个税占比,只要稳妥推进,就不会有错。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当前物价畸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这些问题显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暂时现象,而是有其制度根源。大量中低收入者希望增加收入,减轻税负,现在免除6000万人的个税,据说全国财政一年减收1600亿元,但分摊到纳税人头上,还是杯水车薪。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结构调整,挤出一部分物价中的税负泡沫,已经势在必行。
  从这种意义上说,有一天恢复6000万人的个税纳税资格,让更多工薪收入者加入缴纳个税的行列,就是中国改革事业的一项成就,是中国走向文明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