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新惊悚电影喊:评论称恐怖组织建网状指挥体系 再生能力更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2:15:13
来自:新浪网  2011-09-05 08:02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资料图:美国境内民用小飞机数量众多


  2011年7月13日傍晚,印度孟买在十几分钟内接连发生了3起爆炸,100多人在爆炸中死伤。袭击发生之时,距离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被击毙仅70多天的时间。阴影再次笼罩。 汽车炸弹、自杀式袭击、劫持人质、与军警对峙……恐怖分子的立体式攻击,无疑已构成对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胁。恐怖袭击与反恐战争——在“9·11”后时代,这样的军事较量正逐步成为全球军事斗争领域的重要角色。

  在战争中,真理往往是第一个牺牲品。反恐运动的困境在于,如何既向世人昭示反恐的正义性,又不失行动的自由;如何既打击恐怖分子,又不过分伤及平民。

  本期《军情观察》将揭秘世界恐怖组织的军事化运作特征:从“蜂窝状”的组织架构,到隐蔽灵活的机动训练,再到恐怖分子所制造出来的足以殃及众多无辜人群的血腥惨剧。

  本·拉丹死后,恐怖组织指挥系统呈现新的变化,组织再生能力更强

  在外界看来,国际恐怖组织是极为神秘的团体。那是一个拥有什么样架构的组织?

  在阿富汗,本·拉丹的地下势力网卡伊达(注:基地组织的一个别称)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大幅扩张。调查本·拉丹势力的作家福登说,这个组织的成员多达5000人,分布在大约25个国家,由士兵、受过训练的爆破专家以及各种支援者组成,还包括一些财务提供者。

  尽管十分神秘,外人难窥其门径,但各国情报机构还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该组织的一些基本情况。

  美国国务院《2000年世界恐怖组织情况》报告曾有一段十分市场化的描述——“阿尔·盖达”(基地组织的前身)就如一家跨国控股公司,利用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机遇,积聚资金,调配人力资源,而恐怖网络下的分支机构,亦像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一样独立运作,有需要时相互支持,但不会因某一支受损而导致整个组织被摧毁。

  但这家“跨国公司”的“老板”,却能在高科技如此普及的世界里,将电话和网络弃之不用,只有当本·拉丹希望控制特别行动的时候,才会主动现身。就像作家福登所指出的,尽管卡伊达有许多层级的指挥,但是情报机构很难破获它,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络网”。

  正因如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么多年来,尽管相关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击毙其主要领导人等等,但恐怖分子却能迅速从创伤中恢复,并采取新的袭击行动,印度孟买屡次遭袭便是例证。

  恐怖组织这种网络化、分散管理的趋势在近几年十分突出。在一些军事观察家看来,尤其是本·拉丹死后,恐怖组织指挥系统将从“金字塔状”变成“蜂窝状”和“网状”,也锻造出恐怖组织更强的再生能力。

  一度热播的美剧《数字追凶》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全新的破案理念,那就是数学可以用于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破案和缉凶。在现实生活中,数学家认为他们所研究的抽象理论还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反恐。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数学家乔纳森·法雷看来,“一个恐怖网络就像是任何一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图,有最上层的领导,也有最下层的小兵。要破坏这个网络就要除掉一些重要人物,切断其指挥渠道”。

   恐怖手段

   从单一袭击转向立体式攻击

   近十年来,恐怖分子袭击手段更趋多样,并依托高科技展开活动

  恐怖活动之所以易造成瘟疫式蔓延的恐慌,与其多样化的袭击手段、难以预估的严重后果密切相关。这十年来,恐怖分子袭击手段更趋灵活,方式进一步高科技化,危害性加大。

  他们擅长于就地取材,制造并灵活使用简易爆炸装置。如2008年,恐怖分子在印度实施的袭击便使用硝酸铵、过氧化物和燃油混合的炸药,这种炸药取材容易,可以通过硝铵化肥等途径获取。

  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广泛应用的爆炸装置也相对简单,如铝制饭盒、垃圾箱和自行车,或将炸弹放在石头下、废弃的冰箱里、动物或者人的尸体里,乃至活的动物体内等。

  有时,为了增强爆炸装置的杀伤力,恐怖分子还会对简易炸弹进行改良。2008年9月20日,恐怖分子袭击伊斯兰堡万豪酒店,使用的600公斤RDX和TNT炸药中,就添加了铝粉,以起助燃作用;在孟买爆炸中,恐怖分子在自制的炸弹内放置了螺栓和螺母,以达到增强杀伤力的目的。

  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自杀式袭击在2005年前极为罕见,但随后几年里,自杀式袭击和汽车炸弹案件猛增,成为恐怖分子惯用手段,以2007年为例,借这种手段制造的恐怖袭击就达到140余起。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恐怖分子发动的袭击有演变成小型军事冲突的趋势,而且这种对抗摆脱了过去单一的袭击模式,转而采取的是综合化的立体式攻击。如2008年11月26日孟买恐怖袭击案,恐怖分子使用机关枪、手榴弹等直接攻击多处目标,还使用炸药爆炸袭击、劫持人质等手段,多头行动,与军警对峙交火。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高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高度信息化的快捷便利,却也成了恐怖分子手中的“利器”。孟买袭击案中,恐怖分子利用GPS系统和高清晰卫星图像,从海上进入孟买港,并使用它们在孟买市区导航,确定方位和行进方向;卫星和网络通讯新技术则让团伙成员间保持通话,规避监听和跟踪。

  在袭击案发现场,狡猾的恐怖分子利用受害者的手机,使用多张SIM卡,相互通信,迷惑监听的印度警方。为规避跟踪,电子邮件系统以乌尔都语语音识别系统为基础,该语音系统可排除方言口音和语音的地方差异,让警方难以识别对方的身份和来源地。他们还使用“黑莓”(Blackberry)邮件发送技术,保持通信的安全、高效、便捷。

  训练营地

   从露天训练地转入崇山峻岭

   训练营规模越来越小,每次培训的人数有限,时常转移训练地点

  去年5月1日晚,美国在纽约时报广场及时阻止了一次汽车炸弹袭击案,主要嫌犯费萨尔·沙赫扎德交代,他曾在巴基斯坦一座恐怖主义训练营受训。

  外界很难知道,沙赫扎德究竟在恐怖组织训练营中学到了什么。据美国《外交政策》披露,基地组织现已将绝大多数的训练计划“外包”给巴基斯坦的武装组织。《印度时报》的报道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地区,存在约40座恐怖组织训练营。

  要想进入恐怖组织训练营非常困难。随着世界反恐局势的升级,训练营警惕性更高,以防间谍潜伏。

  2009年10月,在一个“圣战”网站上,美国情报机构曾发现了一个基地组织的视频,画面显示了一个不知名的“圣战训练营”的内部情况:室内有便携式电脑、睡袋、爆炸物和电子装备;一个架子上摆有瓶瓶罐罐,以及用来测量爆炸物的重量的电子秤;此外,还有自动步枪、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等等。

  一位叫“阿米尔”的塔利班前战士透露,他曾在这样的训练营受过严格训练,每天的训练通常是从早上的祷告开始的,体格训练和行动训练必不可少。学员所受的训练,包括如何使用AK-47步枪、机关枪、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攻击敌军车队的策略,如何埋设地雷等。

  夜晚,学员须进一步接受“洗脑”,因为有不少招募来的学员是被家庭或宗教学校威逼利诱而来的,学员必须长时间观看描述西方残忍对待穆斯林的录像,进而将他们心中对“圣战事业”的疑团清除干净。

  为了安全起见,过去那种露天的训练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很多训练营就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周围没有明显特征,石头房和周围景色混为一体,美军情报人员和卫星都难以发现。

  训练营规模越来越小,每次培训的人数有限,且属于“游击训练”,通常在一个地方训练了十来天后又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巴基斯坦的另一名安全官员表示,这种“小规模移动能避免遭受无人机打击”。

  “金字塔”趋向“蜂窝状”

   组织架构

   有分析认为,恐怖组织希望用“长期战争”迫使相关国家退缩

  第四代战争已经到来?

  ■纵深分析

  最新一期《世界军事》杂志指出,第四代战争已经到来。文章指出,从2011年7月13日晚发生的印度孟买恐怖袭击看,事件具有鲜明的“第四代战争”的特点:首先,恐怖分子选择的袭击对象具有重要地位,以及人流量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珠宝广场、孟买歌剧院等,这些都可以让袭击事件的影响最大化;其次,恐怖分子并不受常规战争规则的影响,他们充分利用当前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恐怖行动服务。

  在“第四代战争”的概念中,军事战术往往都从属于一系列更广泛的事项考虑,例如给敌人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上造成伤痛。其在组织体制上更为灵活,这就使得其有极强的生存性,希望通过几场大规模的决定性会战来结束战争变得几乎不可能。

  目前,恐怖组织同样希望用一场“长期战争”来迫使相关国家退缩。因此,第四代战争具有鲜明的长期性,而不是“快速决定作战”。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

   国际反恐体系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反恐问题专家张家栋:

   ■专家观点

  在乔良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中,作者指出,恐怖战“在军事上的特点就是以有限手段打无限的战争”,认为“这种战争意味着手段无所不备、信息无所不至、战场无所不在,意味着战争武器和技术都可以任意叠加,意味着横亘在战争与非战争、军事与非军事间的全部界线往往都要被改变,甚至连战争法需要重新修订”。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反恐问题专家张家栋对此认为,这种认识是“对当今世界新的暴力冲突形式的非常中肯的解读”。

  反恐运动的困境在于,如何既向世人昭示反恐的正义性,又不失行动的自由;如何既打击恐怖分子,又不过分伤及平民。

  张家栋教授认为,法国反恐怖主义的经历值得世界各国借鉴。由于阿尔及利亚战争和国内冲突,法国一度成为恐怖主义的重要袭击目标,但法国在加强情报的同时,并没有使用激烈的暴力手段打击恐怖主义,反而是在价值观宣传、对从阿尔及利亚回国人员安置、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入手,从根源上逐渐解决了恐怖主义问题。

  张家栋教授强调,目前的反恐合作在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合作之间,使用着不同的定义标准,使得很多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在逻辑和实施过程中是相互矛盾的,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反对恐怖主义的能力,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国际反恐体系。

   反恐军备

  国外反恐部队使用哪些武器装备?以英国特勤团反恐专用装备为例,其单兵装备大致有——用特殊防火材料做成的防暴服;能够有效吸收子弹冲击力,同时保证穿着者行动速度的软质防弹衣;由复合材料制成,内部有防冲击减震内衬的头盔;可以在充满催泪瓦斯和爆炸烟雾的环境中使用的防毒面具;轻便、高效击发速度快的枪械;高速度、高精度的弹药。而国外反恐部队所配用的枪械,则通常有四类:冲锋枪,手枪,狙击步枪和战术霰弹枪。

  ◎冲锋枪

  反恐部队特战队员的主战武器要求比其它步枪轻,而且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操作,易于在狭窄的空间内使用,点射较容易控制,特别是在近距离射击的精度上要令人满意。

  国外反恐怖部队装备的冲锋枪品牌主要有乌齐、伯莱塔9毫米M12、MP5等。

  在某些只能单手射击的特定场合下,如搜查房间、攀登、逮捕罪犯时,手枪属于首选武器。在一些需要近距离精确射击但又不需要连发的特殊环境中,小巧而容易操作的半自动手枪成为主要作战武器。

  在很长的时间里,9毫米FN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国外反恐怖作战部队的专用手枪,如今,反恐部队又用现代双动发射机构、带有击锤保险的手枪,取代了大威力的勃朗宁手枪。

  ◎手枪

  德国毛瑟SP66和HKPSG1配备有先进的光学瞄准器、红外瞄准具以及图像增强仪,被许多反恐怖部队广泛使用。后来,更多先进的狙击步枪投入实战,它们配有现代化的昼夜观瞄系统、激光测距仪,可调枪托及各种类型的消声器,最著名的狙击步枪是厄玛100和华尔特2000等。

  远距离精确射击能力,对成功抑制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至关重要。

  ◎狙击步枪

  ◎特殊装备

  反恐部队队员还会配备弹道头盔、防强光眼镜,以及先进的通讯器材、侦察器材、破障武器和夜视装备、声音监测器等。此外,国外大多数反恐怖部队还装备了机动性能较好的摩托车、越野车、升降车和直升飞机等特种交通工具。

  进行近距离突击所需要的武器,能配用不同类型的弹药,可以用来对付门锁、螺栓、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