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9:李永峰:中国大陆多元化解读民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58:09
李永峰:中国大陆多元化解读民国 [转贴 2011-10-07 17:07:39]    字号:大 中 小

·民国史在中国大陆逐渐成为「显学」,三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在辛亥百年之际出版。官方论述中民国不再是黑暗的「旧社会」,告别马列教条,告别成王败寇史冠,出现多元化的解释。

--------------------------------------------------------------------------------

二十世纪的中国,激烈而动荡,被称为是「革命的世纪」,而这一切的开始,来源于整整一百年前的辛亥。告别帝制百年,在今日总结这段历史,依然难以找到稳妥而客观的结论。

在一些媒体中,「民国范」兴起,不乏一些人把民国当成心中的自由乐土。而在官方论述中,民国不再是黑暗的「旧社会」。民国史逐渐变成了「显学」。蒋介石个人功绩、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经济建设「黄金十年」的成就,都获得重新评价,告别马列教条,也告别成王败寇的庸俗史观,出现了多元化的民国史解释。

虽然大型纪念活动不断,可是定调往往谨小慎微,也没有新的论述出来。九月中旬,在云南,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举行「忠魂归国」仪式,将二战中在缅甸阵亡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将士遗骸迁回归葬。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几千人同时出席,活动规模不可谓不大。但主办方在与媒体的通气会中,却说:「这只是小事,请大家低调报道。」

而在中国大陆学术界,随着众多档案资料涌现,特别是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台北国史馆档案的解密,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对于蒋介石日记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档案的公开,大大促进了民国史的研究。

各种对于民国的议论,或多或少,都有将自身对于现实的诉求投射其中。而其中,被认为是检阅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中华民国史》(三十六册)最为认真与严肃,也最能代表中国大陆学术界的态度。

八月三十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主持编撰的《中华民国史》第一次完整出版。全套图书一共三十六册,《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其中十二卷共十六册的《中华民国史》最受瞩目。这套丛书从一九七一年立项,到二零一一年全部出版,历时四十年。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头史书,花费几十年时间编撰,并不少见,比如《明史》用了整整六十年才最终定稿,但像《中华民国史》,同一部丛书,编撰风格与指导意见发生巨大变化的却不多。这套丛书虽然是记录历史,但自身也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因为最近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的社会思潮发生剧烈激荡,这种激荡直接反映到了《中华民国史》中。在一九八一年出版的第一卷《中华民国史》中,序言说:「中华民国(一九一一-一九四九)是中国剥削制度旧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它就是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昨天。」而在二零一一年,最后一卷《中华民国史》出版之后,则客观评价蒋介石的地位,对于国共矛盾,参与编撰工作的社科院民国史研究室主任金以林也说,国共矛盾只是「不同社会精英做出不同选择」。这套受命于中共高层而开始纂修,后来因意识形态淡化而增加更多学术色彩的《中华民国史》,在辛亥百年之际,成了特殊的纪念产物。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修史便成为中国政治中的头号大事。自唐朝以后,官方垄断了对于前朝历史的编撰,每一新朝建立,国史馆都要尽快修旧朝史事,因为新朝的天命所在,需要通过对旧朝历史的解释来确定。由于历史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所以,历史学家范文澜要说:「中国文化的实质是史官文化。」

一九四九年,中国大陆政权易色,国号更改,从中华民国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旧中国」变成了「新中国」,领袖虽然睥睨古今,自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依然有否定前朝而为新朝确立合法性的思维。所以举国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和四大家族统治之下黑暗的民国。

一九五六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氛围中,当年的国家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便将民国史研究列入其中。一九六一年,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当年曾亲历辛亥革命的中共元老董必武、吴玉章等人提议研究民国史。一九七一年,在周恩来亲自过问下,编撰中华民国史的计划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在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受命成立中华民国史研究组。但当时尚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也依然在坚持「反攻大陆」,惶恐不安的学者担心为民国修史,很有可能会触发政治问题,所以只敢做数据积累工作。

到了一九七八年之后,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一九七九年十月,中华民国「国父」、曾为中国制定过庞大实业计划的孙中山,变成了新的神主牌,画像被邓小平请出来,登上天安门广场,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列,变成了「伟大先驱」。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不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国,而成了经济腾飞的学习对象和国家统一的统战对象。所以,从官方到学界,对于民国的论述,告别了昔日一味否定与批判的色彩,而具有了新的时代性。

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社科院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第一卷出版。虽然具有了新的气象,但是在今日回顾,依然会发现意识形态教条化地生脱活剥马列观点。此后,民国史研究的禁止越来越少,但是也偶有波折。

 

杨天石曾被举报

 

二零零二年,学者杨天石出版《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未想遭人上书中央,指责他美化蒋介石,杨天石作为《百年潮》杂志的主编的职务遭罢免,最后是中央领导过问下,肯定杨的著作,此事才得以化解。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局发生变化,执政的国民党完全放弃反攻大陆,新崛起的民进党甚至开始去中国化,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塑造天命,与国民党争正统这类议题,自然也日渐淡化,提不起多少兴致。加上学术界风气转移,不满于不同卷本文风与史观的不统一,一度有人提议另起炉灶,重修《中华民国史》。作为《中华民国史》参与者之一的杨天石,也曾提出过自己修订和扩编计划。随着国家推动修清史计划,也随着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临近,网罗众多新锐学者加入,《中华民国史》最终按照原计划出版。这套丛书内部文风的前后不统一,与史观的演变,本身便成为最近四十年历史巨变的脚注。虽然是记录历史,自己却也成了历史。

随着辛亥百年的到来,除了社科院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之外,在中国大陆也涌现众多关于民国史的著作,桑兵对于晚清政局的研究,罗志田对于民国文化史的研究,王奇生对于国民党组织的研究,杨奎松对于国共关系的研究,等等,都在推动读者接近真相,了解真实的民国。

而在大众文化中,更是眼花缭乱,自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影视银屏上国民党的正面形象日渐明显,传统「内战思维」遭到抛弃,但也有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美化国民党。也有人持保守观点,否定二十世纪的革命传统,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要将孙中山拉下神坛,青年学者王怡说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之乱臣贼子」。由于每个人地位不同,意见分歧严重,有时甚至南辕北辙。当下,在纪念辛亥革命的众多议论中,官方、学界与民间媒体各说各话。对此,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说:「以往把民国写得一无是处、妖魔鬼怪,不尽客观,但民国也不是世外桃源。

原载《亚洲周刊》2011年第41期
/*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我的更多文章
  • 刘志琴:对立宪与帝制的历史追问
  • 邱立本:辛亥100惊奇两岸颠覆民国符号
  • 辛亥百年
  • 杨恒均评《中国日报》美国媒体封锁抗议新闻可耻
  • 傅國涌:一百年了:我們還要忍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