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吸锡器:王昭君《怨旷思惟歌》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7:15:29
王昭君《怨旷思惟歌》欣赏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彷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这首琴曲《怨旷思惟歌》被后人称为《昭君怨》。为汉昭君出塞时而写的。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秋天的树木依旧是那样地茂盛,可是它的叶子却已经枯萎变黄,有一只鸟儿居住在深深的山里,栖息的时候就藏身在桑树丛中。它在这里得到滋养繁育出毛羽,无论形体还是面容都娇艳生光,终于它得以飞上那高高的云霄,向上遨游到那可以鸣唱的椒房。常年难见帝王的掖庭隔绝空旷,我身体日益消瘦姿色将被埋藏,凌云大志和念头逐渐堙没消沉,感到自己真的不能与命运抗衡。虽然得到一个委身安命的小巢,但心中却有无限的徘徊和凄惶,难道我自己就该这样永远孤独,我双足进出不定行为变得反常。终于有一天像一只翩翩的燕子,轻快地远飞到塞外栖息在王庭,绵绵的大青山是那样高大巍峨,泱泱的黄河水也永远奔流不停。我的老父亲啊,我的老母亲啊,回乡路充满险阻而且又远又长,我只能暗自呜咽:多么悲哀啊,内心的悱恻忧伤谁能为我抚平!

需要提及的是“翩翩之燕,远集西羌”这两句。王昭君从长安远嫁匈奴,路上要经过几个月的行程。他到达匈汉边境的时间,应该是春深时节,而不是深秋季节。所以关于“落雁”的传说是不足信的。过去的人们习惯上认为,北方的景物特征不外“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之类,因此作了一些艺术化的想象。

秋木凄凄,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开云,上游曲房。

这一部分是讲昭君初选入围、未进宫廷时期。自由翱翔在深山中,渴望蓝天之外的美好世界;

离宫绝旷,身体摧残。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回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这一部分是讲久居深宫不得宠幸。
虽然有花容月貌,却在时光的流逝中消瘦了美丽的姿色,凌云大志和念头逐渐淹没消沉,虽然,飞出了大山,找到温暖的小巢,却让我更加凄凉彷徨;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且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这一部分是讲昭君远嫁塞外、背井离乡时期。

终于有一天可以像燕子一样轻快地远飞到塞外栖息在王庭了,青山是那样高大巍峨,黄河水也永远奔流不停。我的父亲母亲啊,离你们这么遥远,道路漫长,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只有自己默默悲伤!


一位美丽的女子,昭君为什么要自愿出塞呢?《后汉书》的作者范哗说:“入官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是她自愿出塞的动机。这种动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良家女子,迫于封建的权威,被选进“掖庭”,听候皇帝的“见御”,纵使获得了百般的“恩宠”,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个玩物。何况“入宫数岁,不得见御”,自然不能没有苦闷和愁思。但是昭君抱什么态度去对待和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种苦闷和愁思呢?从她抱着积极的态度,利用出塞的机会,脱出这个"黄金的牢笼"这一点,也足够表明她是一个有勇气的女子远赴塞外,此勇气可嘉。昭君出塞,对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因此,“昭君出塞”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和各族共同发展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