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么修刘海:通 典 卷 第 二 十 一職 官 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47:55

通 典 卷 第 二 十 一

  職 官 三

    宰 相 并官 屬

    門 下 省

      侍 中 侍 郎  給 事 中   散 騎 常 侍   諫 議 大 夫   起 居   補 闕   拾 遺  典 儀   城 門 郎   符 寶 郎   弘 文 館 校 書

    中 書 省

      中 書 令 侍郎   舍 人   通 事 舍 人   集 賢 學 士   史 官   主 書

        宰 相 并 官 屬

    黃 帝 得 六 相 而 天 地 治 , 神 明 至 。 黃帝 得 蚩 尤 而 明 天 道 , 得 太 常 而 察 地 理 , 得 蒼 龍 而 辨 東 方, 得 祝 融 而 辨 南 方 , 得 風 后 而 辨 西 方 , 得 后 土 而 辨 北 方, 謂 之 六 相 。 虞 舜 臣 堯 , 為 堯 時臣 。 舉 八 愷 , 蒼 舒 、 隤 敳 、 檮 戭、 大 臨 、 尨 降 、 庭 堅 、 仲 容 、 叔 達 為 八 愷 , 即 垂 、 益 、禹 、 皋 陶 之 倫 也 。 庭 堅 則 皋 陶 字 。 隤 , 大 回 切 。 敳 , 午來 切 。 使 主 后 土 , 后 土 , 地 官 也。 以 揆 百 事 , 莫 不 時 敘 , 地 平 天 成 。 揆, 度 。 成 , 平 也 。 舉 八 元 , 伯 奮、 仲 堪 、 叔 獻 、 季 仲 、 伯 虎 、 仲 熊 、 叔 豹 、 季 貍 為 八 元。 使 布 五 教 於 四 方 , 內 平 外 成 , 內, 諸 夏 。 外 , 夷 狄 。 謂 之 十 六 相 。 亦曰 十 六 族 。

    及 成 湯 居 亳 , 初 置 二 相 , 以 伊 尹 、 仲 虺 為 之 。 伊尹 號 為 阿 衡 。 仲 虺 , 臣 名 , 為 湯 左 相 。 武 丁 得 傅 說, 爰 立 作 相 , 王 置 諸 其 左 右 。 武 丁 , 殷之 高 宗 也 。 得 賢 相 傅 說 , 於 是 禮 命 立 以 為 佐 相 , 使 在 左右 也 。

    周 時 , 召 公 為 保 , 周 公 為 師 , 相 成 王 , 為 左 右 ,亦 其 任 也 。

    秦 悼 武 王 二 年 , 始 置 丞 相 官 , 以 樗 里 疾 、 甘 茂 為左 右 丞 相 。 茂 為 左 , 疾 為 右 。 莊襄 王 又 以 呂 不 韋 為 丞 相 。 及 始 皇 立 , 尊 不 韋 為 相 國 , 則相 國 、 丞 相 皆 秦 官 。 又 漢 官 儀 云 : 「 皆六 國 時 官 。 」 金 印 紫 綬 , 掌 丞 天 子 , 助 理 萬 機 。 秦初 有 左 右 , 荀 悅 曰 : 「 秦 本 次 國 , 命 卿二 人 , 是 以 置 左 右 丞 相 , 無 三 公 官 。 」 至 二 世 , 復有 中 丞 相 。 二 世 已 誅 李 斯 , 乃 拜 趙 高 為中 丞 相 , 事 無 大 小 , 皆 決 之 。

    漢 高 帝 即 位 , 一 丞 相 , 綠 綬 , 高帝 二 年 , 拜 曹 參 為 假 左 丞 相 , 即 漢 初 丞 相 當 有 左 右 , 今言 一 丞 相 , 或 漢 書 之 誤 。 以 蕭 何 為 之 。 及 誅 韓 信 ,乃 拜 何 為 相 國 。 何 薨 , 以 曹 參 為 之 。 孝 惠 、 高 后 置 左 右丞 相 。 文 帝 二 年 , 復 置 一 丞 相 , 丞 相 月 俸 錢 六 萬 。 初, 陳 平 為 左 丞 相 。 及 誅 諸 呂 , 文 帝 初 立 , 平 乃 謝 病 , 以讓 周 勃 , 乃 以 勃 為 右 丞 相 , 位 第 一 ; 平 為 左 丞 相 , 位 第二 。 帝 因 朝 問 勃 : 「 天 下 一 歲 決 獄 幾 何 ? 」 勃 謝 不 知 。問 : 「 天 下 錢 穀 一 歲 出 入 幾 何 ? 」 勃 又 不 能 對 , 汗 出 洽背 。 及 問 平 , 平 曰 : 「 有 主 者 。 宰 相 者 , 上 佐 天 子 理 陰陽 , 順 四 時 , 下 遂 萬 物 之 宜 , 外 鎮 撫 四 夷諸 侯 , 內 親 附 百 姓 , 使 卿 大 夫 各 任 其 職 。 」 頃 之 , 勃 謝病 , 請 免 相 , 平 專 為 一 丞 相 。 成 帝 綏 和 元 年 , 御 史大 夫 何 武 建 言 : 「 古 者 民 謹 事 約 , 國 之 輔 佐 , 必 得 賢 聖, 然 猶 則 天 三 光 , 備 三 公 官 , 三 光 , 日、 月 、 星 。 各 有 分 職 。 今 末 俗 之 弊 , 政 事 煩 多 , 宰相 之 才 不 能 及 古 , 而 今 丞 相 獨 兼 三 公 之 事 , 所 以 大 化 久未 洽 也 。 宜 建 三 公 官 , 定 卿 大 夫 之 任 , 分 職 授 政 , 以 考功 效 。 」 於 是 上 拜 曲 陽 侯 王 根 為 大 司 馬 , 而 何 武 自 御 史大 夫 改 為 大 司 空 , 皆 金 印 紫 綬 , 比 丞 相 , 則 三 公 俱 為 宰相 。 漢 御 史 大 夫 副 丞 相 事 , 若 今 之 同 平章 事 及 參 知 機 務 之 類 。 所 以 漢 書 云 「 薛 、 貢 、 韋 、 匡 迭為 宰 相 」 。 薛 宣 、 韋 賢 、 匡 衡 則 是 丞 相 , 而 貢 禹 但 為 御史 大 夫 。 又 蕭 望 之 謂 朱 雲 曰 : 「 吾 備 位 將 相 。 」 蕭 嘗 任御 史 大 夫 及 前 將 軍 。 至 哀 帝 , 復 罷 大 司 空 。 大司 空 朱 博 奏 曰 : 「 帝 王 之 道 , 不 必 相 襲 。 高 祖 置 御 史 大夫 , 位 次 丞 相 , 典 正 法 度 , 以 職 相 參 。 歷 載 二 百 , 天 下安 寧 。 今 更 為 大 司 空 , 與 丞 相 同 位 。 故 事 , 選 郡 國 守 相高 第 為 中 二 千 石 , 選 中 二 千 石 為 御 史 大 夫 , 任 職 者 為 丞相 , 位 次 有 敘 , 所 以 尊 聖 德 , 重 國 相 也 。 今 中 二 千 石 未更 御 史 而 為 丞 相 , 非 所 以 重 國 政 也 。 今 願 罷 大 司 空 , 以御 史 大 夫 為 百 寮 師 。 」 哀 帝 從 之 。 元 壽 二 年 , 更 名丞 相 為 大 司 徒 。 初 , 漢 制 常 以 列 侯 為 相 , 唯 公 孫 弘 布 衣, 數 年 登 相 位 , 武 帝 乃 封 為 平 津 侯 , 其 後 為 故 事 。 至 丞相 而 封 , 自 弘 始 也 。 到 光 武 絕 不 復 侯 ,或 自 以 際 會 授 立 見 封 。 漢 儀 注 曰 : 「 御 史 大 夫 為 丞 相 ,更 春 乃 封 , 故 先 賜 爵 關 內 侯 。 」 李 奇 曰 : 「 以 冬 月 非 封侯 , 故 且 先 賜 爵 關 內 侯 。 」 白 事 教 令 , 稱 曰 君 侯 。 亦 謂 丞 相 為 上 相 , 陸 賈 謂 陳 平 曰 「 足 下位 為 上 相 」 是 也 。 春 秋 之 義 , 尊 上 公 謂 之 宰 , 言 海內 無 不 統 焉 。 故 丞 相 進 , 天 子 御 座 為 起 , 在 輿 為 下 。 皇帝 見 丞 相 起 , 謁 者 贊 稱 曰 : 「 皇帝 為 丞 相 起 。 」 起 立 , 乃 坐 。 贊 稱 曰 : 「 敬 謝 行 禮 。 」皇 帝 在 道 , 丞 相 某 迎 , 謁 者 贊 稱 曰 : 「 皇 帝 為 丞 相 下 輿。 」 下 立 , 乃 升 車 也 。 丞 相 有 病 , 皇 帝 法 駕 親 至 問疾 , 從 西 門 入 。 丞 相 有 疾 , 御 史 大 夫 三朝 問 起 居 , 百 寮 亦 然 。 後 漢 三 公 疾 , 令 中 黃 門 問 疾 。 魏晉 即 黃 門 郎 , 尤 重 者 或 侍 中 。 及 瘳 視 事 , 尚 書 令 若光 祿 大 夫 賜 以 養 牛 、 上 尊 酒 。 如 淳 曰 :「 律 , 稻 米 一 斗 , 得 酒 一 斗 , 為 上 尊 ; 稷 米 一 斗 , 得 酒一 斗 , 為 中 尊 ; 粟 米 一 斗 , 得 酒 一 斗 , 為 下 尊 。 」 顏 師古 曰 : 「 稷 即 粟 也 。 中 尊 宜 為 黍 米 , 不 當 言 稷 。 且 作 酒, 自 有 澆 淳 之 異 為 上 中 下 矣 , 非 必 繫 於 米 也 。 」 蕭 何 為相 國 , 將 薨 , 舉 曹 參 代 。 參 無 所 變 更 , 一 遵 蕭 何 約 束 。擇 郡 國 吏 , 木 訥 於 文 辭 、 重 厚 長 者 , 即 召 除 丞 相 史 。 吏之 言 文 刻 深 、 欲 務 聲 名 者 , 輒 斥 之 。 不 事 事 , 日 夜 飲 醇酒 。 及 卒 , 百 姓 歌 之 曰 : 「 蕭 何 為 法 , 顜 若 畫 一 。 曹 參代 之 , 守 而 勿 失 。 載 其 清 淨 , 民 以 寧 一 。 」 又 田 蚡 為 丞相 , 黜 黃 、 老 刑 名 百 家 之 言 , 延 文 學 儒 者 數 百 人 , 儒 由是 興 。 又 車 千 秋 無 他 才 學 功 勞 , 特 以 一 言 寤 主 , 旬 月 取宰 相 , 封 富 人 侯 , 前 代 未 有 也 。 又 匡 衡 比 十 年 之 間 不 出長 安 城 門 , 而 至 丞 相 。 又 宣 帝 時 , 丙 吉 字 少 卿 , 為 丞 相, 尚 寬 大 , 好 禮 讓 。 掾 吏 有 罪 不 稱 職 , 與 長 休 告 , 終 無按 驗 。 客 或 曰 : 「 君 侯 為 漢 相 , 姦 吏 成 其 私 , 然 無 所 懲艾 乎 ? 」 吉 曰 : 「 夫 以 三 公 之 府 , 有 按 吏 之 名 , 吾 竊 陋焉 。 」 因 為 故 事 , 公 府 不 按 吏 , 自 吉 始 。 於 是 官 屬 掾 史, 務 掩 過 揚 善 。 吉 嘗 出 , 逢 群 鬥 者 , 死 傷 橫 道 , 吉 不 問過 之 。 又 逢 人 逐 牛 , 牛 喘 吐 舌 , 止 駐 , 使 騎 吏 問 逐 牛 行幾 里 。 掾 史 怪 之 , 問 吉 。 吉 曰 :「
人 鬥 殺 傷 , 長 安 令 、 京 兆 尹 職 所 當禁 。 吾 備 宰 相 , 不 親 小 事 。 方 春 , 少 陽 用 事 , 未 可 以 熱, 恐 牛 近 行 , 因 省 此 時 氣 失 節 。 三 公 典 調 陰 陽 , 職 所 憂也 。 」 又 韋 賢 字 長 孺 , 為 丞 相 , 年 七 十 餘 , 乞 罷 歸 私 第。 丞 相 致 仕 , 自 賢 始 也 。 又 孔 光 將 拜 丞 相 , 已 刻 侯 印 書贊 , 未 拜 , 上 暴 崩 。 其 夜 , 於 大 行 前 拜 受 丞 相 博 山 侯 印綬 。 又 薛 宣 為 丞 相 , 相 府 辭 訟 不 滿 萬 錢 不 為 移書 , 後 遵 用 薛 侯 故 事 , 然 官 屬 譏 其 煩 碎 無 大 體 , 不 稱 賢相 也 。 又 王 商 為 丞 相 , 天 子 歎 曰 : 「 此 真 漢 相 矣 。 」 有天 地 大 變 、 天 下 大 過 , 則 以 病 聞 。 有 天 地 大 變 、 天 下 大過 , 皇 帝 使 侍 中 持 節 , 乘 四 白 馬 , 賜 上 尊 酒 十 斛 , 牛 一頭 , 策 告 殃 咎 ; 使 者 去 , 半 道 , 丞 相 追 , 上 病 。 使 者 還來 白 事 , 尚 書 以 丞 相 不 起 病 聞 。 若 丞 相 不 勝 任 , 使 者 策書 , 駕 駱 馬 , 即 時 布 衣 步 出 府 , 免 為 庶 人 。 若 丞 相 有 他過 , 使 者 奉 策 書 , 駕 騅 騩 馬 , 即 時 步 出 府 , 乘 棧 車 牝 馬, 歸 田 里 思 過 。 騩 , 京 媚 切 。 凡 丞 相 府 , 門 無 闑 ,不 設 鈴 鼓 , 言 其 大 開 , 無 節 限 。

    後 漢 廢 丞 相 及 御 史 大 夫 , 而 以 三 公 綜 理 眾 務 , 則三 公 復 為 宰 相 矣 。 前 代 丞 相 有 蒼 頭 字 宜祿 。 至 漢 代 , 有 所 關 白 , 則 叩 閤 呼 「 宜 祿 」 , 遂 以 為 常。 闑 , 魚 列 切 。 至 於 中 年 以 後 , 事 歸 臺 閣 , 則 尚 書官 為 機 衡 之 任 。 至 獻 帝 建 安 十 三 年 , 復 置 丞 相 , 而 以 曹公 居 之 。 又 有 相 國 。

    魏 黃 初 元 年 , 改 為 司 徒 。 吳 有 左、 右 丞 相 。 而 文 帝 復 置 中 書 監 、 令 , 並 掌 機 密 , 自是 中 書 多 為 樞 機 之 任 。 說 在 中 書 令 篇 。 其 後 定 制 , 置 大 丞 相 , 第 一 品 。 後 又 有 相 國 , 齊 王以 司 馬 師 為 之 , 晉 景 帝 。 高 貴 鄉公 以 司 馬 昭 為 之 。 晉 文 帝 。

    晉 惠 帝 永 寧 元 年 , 罷 丞 相 , 復 置 司 徒 。 永 昌 元 年, 罷 司 徒 并 丞 相 , 則 與 司 徒 不 並 置 矣 。 丞相 與 司 徒 , 廢 置 非 一 。 其 後 或 有 相 國 , 或 有 丞 相 ,省 置 無 恒 , 而 中 書 監 、 令 常 管 機 要 , 多 為 宰 相 之 任 。 自魏 晉 以 來 , 相 國 、 丞 相 多 非 尋 常 人 臣 之 職 。 晉趙 王 倫 、 梁 王 肜 、 成 都 王 穎 、 南 陽 王 保 並 為 之 。 元帝 渡 江 , 以 王 敦 為 丞 相 , 轉 司 徒 , 荀 組 為 太 尉 , 以 司 徒官 屬 并 丞 相 為 留 府 , 敦 不 受 。 成 帝 以 王 導 為 丞 相 , 罷 司徒 府 以 為 丞 相 府 。 導 薨 , 罷 丞 相 , 復 為 司 徒 府 。 相國 、 丞 相 , 皆 袞 冕 綠 盭 綬 。 盭 音 隸 。

    宋 孝 武 帝 初 , 唯 以 南 郡 王 義 宣 為 丞 相 , 而 司 徒 府始 如 故 。 亦 有 相 國 。 丞 相 金 章 紫 綬 , 進 賢 三 梁 冠 , 絳 朝服 , 佩 山 玄 玉 , 相 國 則 綠 盭 綬 也 。 齊 丞 相 不 用 人 , 以 為贈 官 。 梁 罷 相 國 , 置 丞 相 ; 罷 丞 相 , 置 司 徒 。 陳 又 置 相國 , 位 列 丞 相 上 , 并 丞 相 並 為 贈 官 。

    按 : 自 魏 晉 以 來 , 宰 相 但 以 他 官 參 掌 機 密 , 或 委知 政 事 者 則 是 矣 , 無 有 常 官 。 其 相 國 、 丞 相 , 或 為 贈 官, 或 則 不 置 , 自 為 尊 崇 之 位 , 多 非 人 臣 之 職 。 其 真 為 宰相 者 , 不 必 居 此 官 。 魏 文 帝 以 劉 放 、 孫資 為 中 書 監 、 令 , 並 掌 機 密 。 晉 武 帝 詔 以 荀 勖 為 中 書 監、 侍 中 , 毗 贊 朝 政 。 張 華 為 中 書 令 , 侍 中 劉 卞 謂 華 曰 :「 公 居 阿 衡 之 地 。 」 東 晉 庾 亮 、 庾 冰 相 次 為 中 書 監 。 先是 , 王 導 輔 政 , 以 ? 和 得 眾 , 庾 亮 以 法 裁 物 , 頗 失 人 心。 至 冰 , 經 綸 時 務 , 升 擢 後 進 , 朝 野 注 心 , 咸 曰 賢 相 。殷 浩 為 揚 州 刺 史 , 參 綜 朝 權 。 王 敦 為 大 將 軍 、 侍 中 , 上表 曰 「 臣 備 位 宰 輔 」 。 謝 安 為 中 書 監 , 錄 尚 書 省 事 。 宋文 帝 初 , 徐 羡 之 為 司 空 , 錄 尚 書 事 。 後 以 江 湛 、 王 僧 綽俱 為 侍 中 , 任 以 機 密 。 後 又 以 殷 景 仁 為 侍 中 、 左 衛 將 軍, 與 侍 中 、 右 衛 將 軍 王 華 , 侍 中 、 左 衛 將 軍 王 曇 首 , 侍中 劉 湛 四 人 俱 居 門 下 , 皆 以 風 力 局 幹 , 冠 冕 一 時 , 同 昇之 美 , 近 代 莫 及 。 初 , 王 弘 為 江 州 刺 史 , 加 侍 中 , 後 徵輔 政 , 以 為 侍 中 、 司 徒 , 錄 尚 書 事 。 而 弘 弟 曇 首 為 文 帝所 任 , 與 華 相 埒 。 華 常 謂 己 力 用 不 盡 , 每 歎 息 云 : 「 宰相 頓 有 數 人 , 天 下 何 由 得 理 ? 」 湛 母 憂 去 職 , 後 徵 為 太子 詹 事 , 加 給 事 中 , 與 殷 景 仁 並 被 任 遇 。 湛 常 云 : 「 今代 宰 相 何 難 ? 此 正 可 當 我 南 陽 郡 漢 代 功 曹 耳 。 」 沈 演 之為 侍 中 、 右 衛 將 軍 , 文 帝 謂 之 曰: 「 侍 中 領 衛 , 俱 為 優 重 , 此 蓋 宰 相 便 坐 , 卿 其 勉 之 。」 齊 王 儉 為 侍 中 、 尚 書 令 , 常 謂 人 曰 : 「 江 左 風 流 宰 相, 唯 有 謝 安 。 」 蓋 自 況 也 。 明 帝 顧 命 江 祏 兄 弟 及 始 安 王遙 光 、 尚 書 令 徐 孝 嗣 、 領 軍 蕭 坦 之 , 更 日 帖 敕 , 時 呼 為「 六 貴 」 , 皆 宰 相 也 。 梁 何 敬 容 初 為 吏 部 尚 書 、 侍 中 。時 徐 勉 為 僕 射 , 參 掌 機 事 , 以 疾 陳 解 , 因 舉 敬 容 自 代 ,故 敬 容 遷 為 僕 射 , 掌 選 事 , 侍 中 如 故 , 此 並 為 宰 相 。 後敬 容 屢 轉 他 官 , 而 參 掌 如 故 。 又 王 訓 為 侍 中 , 武 帝 問 敬容 曰 : 「 褚 彥 回 年 幾 為 宰 相 ? 」 對 曰 :「
少 過 三 十 。 」 帝 曰 : 「 今 之 王 訓 ,無 謝 彥 回 。 」 彥 回 , 宋 明 帝 時 為 侍 中 。 又 周 捨 卒 後 , 朱? 為 散 騎 常 侍 , 代 掌 機 密 。 北 齊 韓 軌 為 中 書 令 , 尋 授 司空 , 自 以 勳 庸 , 歷 登 台 鉉 。 按 此 則 或 掌 機 密 , 或 錄 尚 書, 或 綜 機 權 , 或 管 朝 政 , 或 單 侍 中 , 或 給 事 中 , 或 受 顧命 , 皆 為 宰 相 也 。 然 侍 中 職 任 機 務 之 司 , 不 必 他 名 , 亦多 為 宰 相 。 其 有 侍 中 兼 外 官 , 若 宋 王 弘 ; 侍 中 兼 內 官 ,若 沈 演 之 , 其 例 不 少 , 則 非 宰 相 , 蓋 在 當 時 委 任 而 已 。自 晉 宋 已 來 , 宰 相 皆 文 義 自 逸 , 何 敬 容 獨 勤 庶 務 , 為 代所 嗤 鄙 。 姚 察 曰 : 「 魏 正 始 及 晉 之 中 朝 , 俗 尚 於 玄 虛 ,貴 為 放 誕 。 尚 書 丞 郎 以 上 , 簿 領 文 案 , 不 復 經 懷 , 皆 成於 令 史 。 逮 乎 江 左 , 此 道 彌 扇 。 唯 卞 壼 以 臺 閣 之 務 , 頗欲 綜 理 , 阮 孚 謂 之 曰 : 『 卿 常 無 閒 暇 , 不 乃 勞 乎 ? 』 宋代 王 敬 弘 身 居 端 右 , 未 嘗 省 牒 , 風 流 相 尚 , 其 流 遂 遠 。睹 白 署 空 , 是 稱 清 貴 ; 恪 勤 匪 懈 , 終 滯 鄙 俗 。 是 使 朝 經廢 於 上 , 眾 職 隳 於 下 , 小 人 道 長 , 抑 此 之 由 。 嗚 呼 ! 傷風 敗 俗 , 而 使 何 國 禮 之 識 理 見 譏 薄 俗 者 哉 ! 」

    後 魏 舊 制 , 有 大 將 軍 , 不 置 太 尉 ; 有 丞 相 , 不 置司 徒 。 自 正 光 以 後 , 始 俱 置 之 , 神 瑞 元年 , 置 八 大 人 官 , 總 理 萬 機 , 時 號 「 八 公 」 。 然 而尤 重 門 下 官 , 多 以 侍 中 輔 政 , 則 侍 中 為 樞 密 之 任 。 說在 侍 中 篇 。

    北 齊 乾 明 中 , 置 丞 相 。 河 清 中 分 為 左 右 , 各 置 府僚 。 然 而 為 宰 相 秉 持 朝 政 者 , 亦 多 為 侍 中 。 趙彥 琛 、 元 文 遙 、 和 士 開 同 為 宰 相 , 皆 兼 侍 中 。

    後 周 大 冢 宰 亦 其 任 也 , 其 後 亦 置 左 右 丞 相 。 大 象二 年 , 以 楊 堅 為 大 丞 相 , 遂 罷 左 右 丞 相 官 。

    隋 有 內 史 、 納 言 , 即 中 書 令 、 侍中 。 是 為 宰 相 , 亦 有 他 官 參 與 焉 。 柳述 為 兵 部 尚 書 , 參 掌 機 事 。 又 楊 素 為 右 僕 射 , 與 高 熲 專掌 朝 政 。

    大 唐 侍 中 、 中 書 令 是 真 宰 相 。 尚書 左 右 僕 射 亦 嘗 為 宰 相 。 其 間 或 改 為 納 言 、 內 史 、 左 相、 右 相 、 黃 門 監 、 紫 微 令 等 名 , 其 本 即 侍 中 、 中 書 令 也。 共 有 四 員 。 其 僕 射 貞 觀 末 始 加 平 章 事 , 方 為 宰 相 , 具僕 射 篇 。 其 餘 以 他 官 參 掌 者 , 無 定 員 , 但 加 同 中 書門 下 三 品 、 貞 觀 十 七 年 , 以 兵 部 尚 書 李勣 同 中 書 門 下 三 品 。 同 中 書 門 下 三 品 , 自 此 始 也 。 永 崇、 弘 道 之 際 , 裴 炎 為 正 議 大 夫 , 守 侍 中 ; 崔 知 溫 為 正 議大 夫 , 守 中 書 令 ; 劉 齊 賢 為 中 大 夫 , 守 侍 中 : 並 同 中 書門 下 三 品 。 按 : 此 當 以 階 卑 官 高 , 令 所 給 祿 秩 同 三 品 耳, 當 是 權 時 之 制 。 其 後 亦 有 階 卑 為 侍 中 、 中 書 令 者 , 即更 不 言 。 及 平 章 事 、 知 政 事 、 參 知 機 務 、 參 與 政 事及 平 章 軍 國 重 事 之 名 者 , 並 為 宰 相 , 貞觀 二 年 , 太 宗 謂 侍 臣 曰 : 「 中 書 、 門 下 , 機 要 之 司 , 擢才 而 居 , 委 任 實 重 。 詔 敕 如 有 不 便 , 皆 須 執 論 。 比 來 唯覺 阿 旨 順 情 , 遂 無 一 言 諫 諍 者 , 豈 是 道 理 ? 若 唯 署 敕 行文 而 已 , 人 誰 不 堪 , 何 須 簡 擇 , 以 相 委 付 ? 自 今 以 後 ,詔 敕 疑 有 不 穩 , 必 須 執 之 。 」 亦 漢 行 丞 相 事 之 例 也。 韓 安 國 為 御 史 大 夫 , 行 丞 相 事 。 後 漢書 曰 : 「 周 澤 行 司 徒 事 , 如 真 。 」 高 宗 永 徽 六 年, 召 宰 相 議 廢 皇 后 王 氏 , 立 武 昭 儀 為 后 。 褚 遂 良 奏 曰 :「 先 帝 疾 甚 , 執 陛 下 手 以 語 臣 曰 : 『 我 兒 好 新 婦 , 今 將付 卿 。 』 皇 后 恐 不 可 廢 。 」 遂 置 笏 於 殿 陛 , 叩 頭 流 血 。上 大 怒 , 命 引 出 之 , 遂 良 貶 官 。 侍 中 韓 瑗 上 疏 理 之 , 不納 , 表 請 歸 田 , 不 許 , 瑗 又 上 疏 切 諫 。 來 濟 亦 密 表 諫 ,不 納 。 儀 鳳 元 年 四 月 , 上 以 風 疹 , 欲 令 武 太 后 攝 知 國 政, 中 書 令 郝 處 俊 曰 : 「 臣 聞 禮 經 『 天 子 理 陽 政 , 后 理 陰道 』 , 則 外 內 和 順 , 國 家 以 理 。 帝 之 與 后 , 陰 之 與 陽 ,各 有 所 主 , 不 相 奪 也 。 若 失 其 序 , 上 則 謫 見 於 天 , 下 則禍 成 於 人 。 昔 魏 文 帝 著 令 , 雖 有 少 主 , 尚 不 許 皇 后 臨 朝, 所 以 追 監 成 敗 , 杜 其 萌 也 。 況 天 下 者 , 高 祖 、 太 宗 之天 下 , 陛 下 正 合 謹 慎 宗 廟 , 傳 之 子 孫 , 誠 不 可 持 國 與 人, 有 私 於 后 族 。 且 曠 古 以 來 , 未 有 此 事 , 伏 乞 特 賜 詳 審。 」 武 太 后 神 功 元 年 , 嘗 召 陸 元 方 問 以 外 事 , 對 : 「 備位 宰 臣 , 有 大 事 即 奏 , 人 閒 碎 務 , 不 敢 以 煩 聖 鑒 。 」 聖曆 三 年 臘 月 , 張 易 之 兄 弟 貴 寵 踰 分 , 懼 不 全 , 請 計 於 宰相 吉 頊 。 頊 曰 : 「 公 兄 弟 承 恩 深 矣 , 非 有 大 功 於 天 下 ,自 古 罕 有 全 者 。 唯 有 一 策 , 苟 能 行 之 , 豈 止 全 家 , 亦 當享 茆 土 之 封 耳 。 」 易 之 涕 泣 請 之 , 頊 曰 : 「 天 下 思 唐 德久 矣 。 主 上 春 秋 高 , 武 氏 諸 王 , 殊 非 所 屬 意 。 公 何 不 從容 請 廬 陵 、 相 王 , 以 繼 生 人 之 願 ? 」 易 之 乃 承 閒 屢 言 ,太 后 納 之 。 既 知 頊 之 諫 , 乃 詔 問 頊 。 頊 對 曰 : 「 廬 陵 、相 王 , 皆 陛 下 之 子 。 高 宗 初 託 於 陛 下 , 當 有 所 主 。 」 乃追 中 宗 焉 。 睿 宗 登 極 , 方 發 問 , 遂 追 贈 為 御 史 大 夫 。 制云 : 「 王 命 中 絕 , 人 謀 未 輯 , 首 陳 返 政 之 議 , 克 副 祈 天之 本 。 」 中 宗 神 龍 元 年 二 月 , 侍 中 桓 彥 範 上 疏 曰 : 「 伏見 陛 下 每 臨 朝 政 , 皇 后 必 施 帷 幔 殿 上 , 得 聞 政 事 。 詳 求往 代 帝 王 , 有 與 婦 人 謀 及 政 事 者 , 莫 不 破 國 亡 身 , 傾 輈繼 路 。 且 以 陰 乘 陽 , 違 天 也 ; 以 婦 陵 夫 , 違 人 也 。 違 天不 祥 , 違 人 不 義 。 由 是 古 人 譬 以 『 牝 雞 之 晨 , 惟 家 之 索』 。 易 曰 : 『 無 攸 遂 , 在 中 饋 。 』 言 婦 人 不 得 參 於 國 政也 。 伏 願 皇 后 無 往 正 殿 干 及 外 朝 , 專 在 中 宮 脩 陰 教 , 則坤 儀 式 固 , 鼎 命 惟 永 。 」 不 納 。 景 龍 四 年 , 中 宗 遺制 : 韋 庶 人 輔 少 主 , 知 政 事 , 安 國 相 王 參 謀 輔 政 。 中 書令 宗 楚 客 謂 韋 溫 曰 : 「 今 既 皇 太 后 臨 朝 , 宜 停 相 王 輔 政。 且 皇 后 於 相 王 嫂 叔 不 通 問 之 地 , 甚 難 為 儀 注 , 理 全 不可 。 」 宰 相 蘇 瑰 獨 正 色 拒 之 , 謂 曰 : 「 遺 制 是 先 帝 意 。若 可 改 , 何 名 遺 制 ! 」 楚 客 大 怒 , 竟 削 相 王 輔 政 而 宣 行。 自 先 天 之 前 , 其 員 頗 多 。 景 龍 中 , 至 十 餘 人 。 開元 以 來 , 常 以 二 人 為 限 , 或 多 則 三 人 。 武太 后 聖 曆 三 年 四 月 敕 : 「 同 中 書 門 下 三 品 平 章 事 , 賜 會並 同 中 書 門 下 三 品 例 。 」 開 元 十 年 十 一 月 敕 : 「 自 今 以後 , 中 書 門 下 宜 共 食 實 封 三 百 戶 。 」 二 十 二 年 十 一 月 制: 「 宰 相 兼 官 者 , 並 兩 給 俸 祿 。 」 天 寶 十 五 年 之 後, 天 下 多 難 , 勳 賢 並 建 , 故 備 位 者 眾 。 然 其 秉 鈞 持 衡 ,亦 一 二 人 而 已 。 舊 制 , 起 居 舍 人 及 起 居郎 唯 得 對 仗 承 旨 。 仗 下 之 後 , 謀 議 不 得 聞 。 武 太 后 時 ,文 昌 右 丞 姚  以 為 帝 王 謨 訓 不 可 無 紀 , 若 不 宣 自 宰 相 ,史 官 無 從 而 知 。 表 請 仗 下 所 言 軍 國 政 要 , 則 宰 相 一 人 撰錄 , 每 月 封 送 史 館 , 謂 之 「 時 政 記 」 。 自  始 也 。 舊制 : 宰 相 常 於 門 下 省 議 事 , 謂 之 政 事 堂 。 至 永 淳 二 年 七月 , 中 書 令 裴 炎 以 中 書 執 政 事 筆 , 其 政 事 堂 合 在 中 書 ,遂 移 在 中 書 省 。 開 元 十 一 年 , 張 說 奏 改 政 事 堂 為 「 中 書門 下 」 , 其 政 事 印 亦 改 為 中 書 門 下 之 印 。 至德 二 載 三 月 , 宰 相 分 直 主 政 事 筆 , 每 一 人 知 十 日 。 貞 元十 年 五 月 八 日 , 又 分 每 日 一 人 執 筆 。

    丞 相 司 直 。 漢 武 元 狩 五 年 置 , 掌 佐 丞 相 舉 不 法 ,位 在 司 隸 校 尉 上 。 翟 方 進 為 司 直 , 旬 歲 閒 免 兩 司 隸 。 旬歲 猶 言 滿 歲 , 若 十 日 之 一 周 。 後 漢 罷 丞 相 , 光 武 以武 帝 故 事 , 置 司 徒 司 直 , 居 司 徒 府 , 助 司 徒 督 錄 諸 州 郡所 舉 上 奏 , 司 直 考 察 能 否 , 以 徵 虛 實 。 建 武 十 一 年 省 。獻 帝 建 安 八 年 , 復 置 司 直 , 不 屬 司 徒 , 掌 督 中 都 官 , 不領 諸 州 。 九 年 , 詔 司 直 皆 比 司 隸 校 尉 , 坐 同 席 , 在 上 ,假 傳 置 也 , 伏 湛 字 惠 公 , 光 武 以 湛 才 任宰 相 , 拜 為 司 直 , 行 大 司 徒 事 。 後 無 。 石勒 置 都 部 從 事 , 各 部 一 州 , 秩 二 千 石 , 准 丞 相 司 直 。

    丞 相 長 史 。 漢 文 帝 二 年 置 , 一 丞 相 有 兩 長 史 。 漢百 官 表 云 丞 相「
有 兩 長 史 」 。 而 張 湯 傳 云 : 「 殺 臣者 三 長 史 也 。 」 顏 師 古 曰 : 「 兼 有 守 者 , 非 正 員 故 耳 。」 蓋 眾 史 之 長 也 , 職 無 不 監 。 田仁 為 丞 相 長 史 , 上 書 言 天 下 太 守 , 皆 下 吏 誅 死 。 武 帝 悅, 拜 仁 為 丞 相 司 直 , 威 振 天 下 。 介 幘 , 進 賢 一 梁 冠, 朱 衣 , 銅 印 黃 綬 。 劉 屈 氂 為 左 丞 相 , 分 丞 相 長 史 為 兩府 , 以 待 天 下 遠 方 之 選 。 待 得 賢 人 , 當拜 為 右 丞 相 。 後 漢 建 武 中 , 省 司 直 , 有 長 史 一 人 。魏 武 為 丞 相 以 來 , 置 左 右 二 長 史 而 已 。

    丞 相 諸 曹 吏 。 掾 屬 三 十 , 御 屬 一 。 魏 武 為 丞 相 ,置 徵 事 二 人 。 建 安 十 五 年 , 初 置 徵 事 二人 , 以 邴 原 、 王 烈 選 補 之 。 舊 有 東 西 曹 , 自 魏 武 大軍 還 鄴 , 乃 省 西 曹 。 時 毛 玠 為 東 曹 掾 ,與 崔 琰 並 典 選 舉 。 玠 請 謁 不 行 , 時 人 憚 之 。 及 議 併 省 ,咸 欲 省 東 曹 , 皆 曰 「 舊 西 曹 為 上 , 東 次 之 , 宜 省 東 曹 也」 。 魏 武 知 其 情 , 令 曰 : 「 日 出 於 東 , 月 盛 於 西 。 凡 人言 方 , 亦 復 先 東 。 」 遂 省 西 曹 。 及 咸 熙 中 , 司 馬 昭為 相 國 , 相 國 府 置 中 衛 、 驍 騎 二 將 軍 , 左 右 長 史 , 司 馬, 從 事 中 郎 , 主 簿 , 舍 人 , 參 軍 , 參 戰 , 東 西 曹 及 戶 、賊 、 金 、 兵 、 騎 兵 、 車 、 鎧 、 水 、 集 、 法 、 奏 、 倉 、 戎、 馬 、 媒 等 曹 掾 屬 , 凡 四 十 二 人 。 晉 元 帝 以 鎮 東 大 將 軍為 丞 相 , 丞 相 府 置 從 事 中 郎 , 分 掌 諸 曹 ; 有 錄 事 中 郎 、度 支 中 郎 、 三 兵 中 郎 。 其 參 軍 則 有 諮 議 參 軍 二 人 , 主 諷議 事 。 江 左 初 置 軍 諮 祭 酒 , 有 錄 事 、 記 室 、 東 曹 、 西 曹等 十 三 曹 , 其 後 又 置 七 曹 。 宋 武 帝 為 相 , 合 中 兵 、 直 兵, 置 一 參 軍 曹 , 則 猶 二 也 。 其 小 府 不 置長 流 參 軍 者 , 置 禁 防 參 軍 。 蜀 丞 相 諸 葛 亮 府 有 行 參 軍 ,晉 太 傅 司 馬 越 府 又 有 行 參 軍 、 兼 行 參 軍 。 後 漸 加 長 兼 字, 除 拜 則 為 參 軍 事 , 府 板 則 為 行 參 軍 。 晉 末 以 來 , 參 軍事 、 行 參 軍 各 有 除 板 。 板 行 參 軍 下 則 長 兼 行 參 軍 。 又有 參 軍 督 護 、 東 曹 督 護 , 二 督 謢 江 左 置 。

        門 下 省

    門 下 省 , 後 漢 謂 之 侍 中 寺 。 嘉 平 六年 , 改 侍 中 寺 。 晉 志 曰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與 侍 中 , 俱管 門 下 眾 事 , 或 謂 之 門 下 省 。 至 齊 , 亦 呼 侍 中 為 門 下 ,領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 公 車 、 太 學 、 太 醫 等 令 丞 及 內 外 殿 中監 、 內 外 驊 騮 廄 、 散 騎 常 侍 、 給 事 中 、 奉 朝 請 、 駙 馬 都尉 等 官 。 梁 門 下 省 有 侍 中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四 人 , 掌 侍 從儐 相 , 盡 規 獻 納 , 糾 正 違 闕 , 監 合 嘗 御 藥 , 封 璽 書 。 後魏 尤 重 。 北 齊 門 下 省 掌 獻 納 諫 正 及 司 進 御 之 職 , 有 侍 中、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各 六 人 , 統 左 右 局 、 左右 局 掌 朱 華 閣 內 諸 事 。 尚 食 、 知御 膳 。 尚 藥 、 主 御 藥 。 尚 衣、 主 御 衣 服 。 殿 中 , 領殿 中 監 , 掌 駕 前 奏 引 行 事 , 制 請 修 補 。 東 耕 則 進 耒 耜 事。 隋 改 為 殿 內 。 凡 六 局 焉 。 隋 門 下 省 有 納 言 二 人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四 人 , 煬 帝 減 二 人 。 及散 騎 常 侍 、 諫 議 大 夫 等 官 , 並 掌 陪 從 朝 直 , 兼 統 六 局 。開 皇 三 年 , 罷 門 下 省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員 。 煬 帝 即 位 , 加 給事 員 , 廢 常 侍 、 諫 議 等 官 。 又 改 殿 內 省 隸 門 下 省 。 大 唐龍 朔 二 年 , 改 門 下 省 為 東 臺 。 咸 亨 初 , 復 舊 。 至 武 太 后臨 朝 , 光 宅 初 , 改 為 鸞 臺 ; 神 龍 初 , 復 舊 。 聖曆 三 年 四 月 敕 , 別 敕 賜 物 中 書 門 下 省 官 , 正 三 品 准 二 品、 五 品 准 四 品 。 開 元 七 年 八 月 初 , 敕 中 書 門 下 廚 雜 料 破用 外 , 餘 有 宜 分 取 。 開 元 元 年 , 改 為 黃 門 省 ; 五 年, 復 舊 。 有 侍 中 二 人 , 黃 門 侍 郎 二 人 , 給 事 中 四 人 , 左散 騎 常 侍 二 人 , 諫 議 大 夫 四 人 , 典 儀 二 人 , 起 居 郎 、 左補 闕 、 左 拾 遺 各 郎 二 人 , 城 門 郎 四 人 , 符 寶 郎 四 人 , 弘文 館 校 書 二 人 , 其 餘 小 吏 各 有 差 。

        侍 中 侍 郎   給 事 中   散 騎 常侍   諫 議 大 夫   起 居   補 闕   拾 遺   典 儀   城 門 郎   符寶 郎   弘 文 館 校 書

    侍 中 者 , 周 公 戒 成 王 立 政 之 篇 所 云 「 常 伯 」 、 「常 任 」 以 為 左 右 , 即 其 任 也 。 漢 官 曰 :「 選 於 侯 伯 , 轉 補 袞 闕 , 言 其 道 可 常 尊 , 故 曰 常 伯 。 」周 禮 有 太 僕 , 干 寶 注 云 : 「 若 漢 侍 中 。 」 秦 為 侍 中, 晉 志 曰 : 「 黃 帝 時 風 后 為 侍 中 。 」 此皆 出 於 兵 家 及 讖 緯 之 文 , 不 足 徵 也 。 劉 昭 釋 太 尉 , 其 義詳 矣 。 本 丞 相 史 也 , 使 五 人 往 來 殿 內 東 廂 奏 事 , 故謂 之 侍 中 。 漢 侍 中 為 加 官 。 凡 侍 中 、 左 右 曹 、 諸 吏 、 散騎 、 中 常 侍 , 皆 為 加 官 。 漢 儀 注 : 「 諸吏 給 事 中 日 上 朝 謁 , 平 尚 書 奏 事 , 分 為 左 右 曹 。 」 所加 或 列 侯 、 將 軍 、 卿 大 夫 、 將 、 都 尉 、 尚 書 、 太 醫 、 太官 令 至 郎 中 , 無 員 。 將 謂 郎 將 以 下 也 。自 列 侯 下 至 郎 中 , 皆 得 有 此 加 官 。 多 至 數 十 人 。 侍中 、 中 常 侍 得 入 禁 中 , 諸 曹 受 尚 書 事 , 諸 吏 得 舉 法 。 漢侍 中 冠 武 弁 大 冠 , 亦 曰 「 惠 文 冠 」 , 加 金 璫 , 附 蟬 為 文, 貂 尾 為 飾 。 侍 中 服 則 左 貂 , 常 侍 服 則右 貂 。 金 取 堅 剛 , 百 鍊 不 耗 ; 蟬 取 居 高 食 潔 ; 貂 取 內 勁捍 而 外 溫 潤 。 此 本 趙 武 靈 王 胡 服 之 制 , 秦 破 趙 , 得 其 冠, 以 賜 侍 中 。 便 繁 左 右 , 與 帝 升 降 。 舊 用 儒 者 , 然貴 子 弟 榮 其 觀 好 , 至 乃 襁 抱 , 坐 受 寵 位 , 貝 帶 脂 粉 , 綺襦 紈 蔥 , 鵔 鸃 冠 , 惠 帝 時 , 侍 中 鵔 鸃 冠, 貝 帶 傅 脂 粉 。 張 辟 彊 年 十 五 , 桑 弘 羊 年 十 三 , 並 為 侍中 。 鵔 , 思 狻 切 。 鸃 , 魚 奇 切 。 鵔 鸃 似 鳳 凰 , 神 鳥 。 直侍 左 右 , 分 掌 乘 輿 服 物 , 下 至 褻 器 武 子 之 屬 。 蘇則 與 吉 茂 同 隱 於 太 白 山 。 後 則 為 侍 中 , 侍 中 舊 親 省 起 居, 故 謂 之 「 執 武 子 」 。 茂 見 則 , 嘲 曰 : 「 仕 進 不 止 執 武子 。 」 則 笑 曰 : 「 誠 不 能 效 汝 蹇 蹇 鹿 車 驅 。 」 武 帝時 , 孔 安 國 為 侍 中 , 以 其 儒 者 , 特 聽 掌 御 唾 壺 , 朝 廷 榮之 。 本 有 僕 射 一 人 , 秦 漢 以 侍 中 功 高 者一 人 為 僕 射 。 後 漢 光 武 改 僕 射 為 祭 酒 , 或 置 或 否 ,而 又 屬 少 府 , 掌 贊 導 眾 事 , 顧 問 應 對 。 桓帝 末 , 侍 中 皇 蟬 參 乘 , 問 貂 璫 何 法 , 不 知 所 出 ; 又 問 地震 , 云 不 為 災 。 還 宮 , 左 遷 議 郎 。 法 駕 出 , 則 多 識者 一 人 負 國 璽 , 操 斬 白 蛇 劍 , 參 乘 ; 餘 皆 騎 , 在 乘 輿 後。 獻 帝 即 位 , 初 置 六 人 , 贊 法 駕 則 正 直 一 人 負 璽 陪 乘 。 大 駕 出 , 則 次 直 侍 中 護 駕 , 正 直 侍 中 負璽 參 乘 , 不 帶 劍 , 餘 皆 騎 從 。 殿 內 門 下 眾 事 皆 掌 之。 馮 魴 字 孝 孫 , 父 子 兄 弟 並 帶 青 紫 , 三代 侍 中 。 又 劉 淑 為 侍 中 , 補 政 二 百 餘 事 , 悉 有 篇 章 。 又戴 憑 字 次 仲 , 拜 侍 中 。 帝 令 群 臣 說 經 , 更 相 難 詰 , 義 不通 , 輒 奪 其 席 以 益 通 者 , 憑 遂 重 坐 五 十 餘 席 , 故 語 曰 :「 解 經 不 窮 戴 侍 中 。 」 盧 植 為 侍 中 , 董 卓 欲 廢 帝 , 唯 植獨 正 色 止 之 。 後 選 侍 中 , 皆 舊 儒 高 德 , 學 識 淵 懿 ,仰 瞻 俯 視 , 切 問 近 對 , 喻 旨 公 卿 , 上 殿 稱 制 , 秉 笏 陪 見。 舊 在 尚 書 令 、 僕 射 下 , 尚 書 上 。 司 隸 校 尉 見 侍 中 , 執板 揖 。 侍 中 舊 與 中 官 俱 止 禁 中 , 因 武 帝 時 侍 中 馬 何 羅 挾刃 謀 逆 , 由 是 出 禁 外 , 有 事 乃 召 之 , 畢 即 出 。 王 莽 秉 政, 侍 中 復 入 , 與 中 官 共 止 禁 中 。 章 帝 元 和 中 , 郭 舉 與 後宮 通 , 拔 佩 刀 驚 上 , 舉 伏 誅 , 侍 中 由 是 復 出 外 。 秦 漢 無定 員 , 蔡 質 漢 儀 曰 : 「 員 本 八 人 。 」 漢官 曰 「 無 員 」 。 侍 中 舍 有 八 區 , 論 者 因 言 員 本 八 人 。 省其 門 題 尚 書 寺 , 此 孝 明 帝 治 於 東 宮 尚 書 模 也 。 魏 晉以 來 置 四 人 , 別 加 官 者 則 非 數 。 辛 毗 字佐 理 , 為 侍 中 。 文 帝 欲 徙 冀 州 人 家 十 萬 戶 實 河 南 , 時 連蝗 , 民 饑 , 毗 諫 其 不 可 。 帝 不 答 , 起 入 內 , 毗 隨 而 引 其裾 , 帝 奮 衣 不 還 。 良 久 乃 出 , 曰 : 「 佐 理 , 卿 持 我 何 太急 耶 ﹖ 」 遂 徙 其 半 。 王 粲 為 侍 中 , 曹 植 集 贈 粲 詩 曰 :「
戴 蟬 珥 貂 , 朱 衣 皓 帶 。 入 侍 帷 幄 ,出 擁 華 蓋 。 」 御 登 樓 , 與 散 騎 常 侍 扶 , 侍 中 居 左 ,常 侍 居 右 , 備 切 問 近 對 , 拾 遺 補 闕 。 及 江 左 興 寧 四 年 ,桓 溫 奏 省 二 人 。 後 復 舊 。 晉 武 帝 時 , 彭權 為 侍 中 , 帝 問 侍 臣 : 「 髦 頭 之 義 何 也 ? 」 權 曰 : 「 秦紀 云 : 秦 國 有 奇 怪 獸 , 觸 山 截 波 , 無 不 崩 潰 , 唯 畏 髦 頭, 故 使 持 之 以 衛 至 尊 也 。 」 又 嵇 紹 字 延 祖 , 晉 惠 帝 時 為侍 中 。 王 師 敗 績 , 左 右 皆 奔 散 , 唯 紹 儼 然 端 冕 , 以 身 捍衛 , 遂 遇 害 於 帝 側 , 血 濺 御 服 。 及 事 定 , 左 右 欲 浣 之 ,帝 曰 : 「 此 是 嵇 侍 中 血 , 勿 去 之 。 」 又 庾 ? 為 侍 中 , 隨孝 懷 沒 胡 在 平 陽 。 劉 聰 大 會 , 使 帝 著 青 衣 行 酒 , ? 不 勝悲 憤 , 跪 受 號 哭 , 聰 殺 之 , 後 贈 貞 侯 。 又 褚 翜 字 謀 遠 ,為 侍 中 。 蘇 峻 作 亂 , 王 師 敗 績 , 火 及 宮 室 , 手 抱 天 子 ,登 太 極 殿 。 峻 兵 入 , 叱 翜 令 下 , 翜 不 動 , 曰 : 「 蘇 冠 軍來 覲 至 尊 , 軍 人 豈 得 逼 斥 宮 禁 ! 」 於 是 兵 士 不 敢 上 太 極殿 。 峻 執 政 , 猶 以 為 侍 中 。 時 鍾 雅 亦 為 侍 中 , 謀 奉 天 子出 投 義 軍 , 事 覺 , 為 峻 所 害 。 又 王 爽 為 侍 中 , 孝 武 崩 ,王 國 寶 夜 欲 開 門 , 入 為 遺 詔 。 爽 拒 之 曰 : 「 皇 帝 晏 駕 ,太 子 未 至 , 輒 入 者 斬 。 」 國 寶 懼 , 乃 止 。

    侍 中 , 漢 代 為 親 近 之 職 , 魏 晉 選 用 , 稍 增 華 重 ,而 大 意 不 異 。 晉 任 愷 字 元 褒 , 為 侍 中 ,萬 機 大 小 , 多 管 綜 之 。 性 中 正 , 以 社 稷 為 己 任 。 惡 賈 充之 為 人 , 不 欲 久 執 朝 政 。 或 為 充 謀 曰 : 「 愷 總 門 下 樞 要, 得 與 上 親 接 , 宜 啟 令 典 選 , 使 得 漸 疏 , 此 一 都 令 史 事耳 。 九 流 難 精 , 閒 隙 易 乘 。 」 充 因 稱 愷 才 能 , 宜 在 官 人之 職 , 即 日 以 愷 為 吏 部 尚 書 , 由 是 侍 覲 轉 稀 。 武 冠, 絳 朝 服 , 佩 水 蒼 玉 。 舊 遷 列 曹 尚 書 , 美 遷 中 領 護 、 吏部 尚 書 。 宋 文 帝 元 嘉 中 , 王 華 、 王 曇 首 、 殷 景 仁 等 並 為侍 中 , 情 任 親 密 。 王 華 等 每 與 帝 接 膝 共語 , 貂 拂 帝 手 , 拔 貂 置 案 上 , 語 畢 , 復 手 插 之 。 孝 武 時, 侍 中 何 偃 南 郊 陪 乘 , 鑾 輅 過 白 門 閫 , 偃 將 匐 , 帝 反 手接 之 曰 : 「 朕 反 陪 卿 也 。 」 又 宋 孝 武 代 , 選 侍 中 四 人 ,並 以 風 貌 , 王 彧 與 謝 莊 為 一 雙 , 阮 韜 與 何 偃 為 一 雙 , 常充 兼 假 。 又 謝 朏 字 敬 沖 , 宋 末 為 侍 中 。 及 齊 受 禪 之 日 ,朏 在 直 , 百 寮 陪 位 。 侍 中 當 解 帝 璽 , 朏 佯 不 知 。 傳 詔 曰: 「 解 璽 授 齊 王 。 」 朏 曰 : 「 齊 自 應 有 侍 中 。 」 乃 引 枕臥 。 傳 詔 懼 , 使 稱 疾 , 朏 曰 : 「 我 無 疾 , 何 可 道 ! 」 遂朝 服 步 出 門 , 得 車 還 宅 。 是 日 , 遂 以 王 儉 為 侍 中 , 解 璽。 齊 高 祖 曰 : 「 我 若 誅 之 , 令 遂 成 名 。 」 乃 廢 於 家 。 永明 中 , 復 為 侍 中 。 至 梁 , 亦 為 侍 中 。 齊 侍 中 高 功 者, 稱 侍 中 祭 酒 。 其 朝 會 , 多 以 美 姿 容 者 兼 官 。 欲以 陸 慧 曉 為 侍 中 , 以 形 短 小 , 乃 止 。 永 元 三 年 , 東昏 南 郊 , 不 欲 親 朝 士 , 以 主 璽 陪 乘 , 前 代 未 嘗 有 。 齊有 主 璽 、 主 衣 等 官 。 梁 侍 中 高 功 者 在 職 一 年 , 詔 加侍 中 祭 酒 , 與 散 騎 侍 郎 高 功 者 一 人 對 掌 禁 令 , 此 頗 為 宰相 矣 。 王 訓 字 懷 範 , 遷 侍 中 。 既 拜 入 見, 武 帝 問 何 敬 容 曰 : 「 褚 彥 回 年 幾 為 宰 相 ? 」 對 曰 : 「少 過 三 十 。 」 上 曰 : 「 今 之 王 訓 , 不 謝 彥 回 。 」 又 曰 :柳 慶 遠 為 侍 中 , 嘗 失 火 , 禁 中 驚 懼 。 帝 悉 斂 諸 門 鑰 , 問: 「 柳 侍 中 何 在 ? 」 既 至 , 悉 付 之 。 又 王 峻 與 謝 覽 約 ,官 至 侍 中 , 不 復 謀 仕 進 。 陳 侍 中 亦 如 梁 制 。 後 魏 置六 人 , 加 官 在 其 數 。 宜 都 王 穆 壽 、 廣 平 公 張 黎 並 以 侍 中輔 政 。 北 齊 侍 中 亦 六 人 。 後 周 初 , 有 御 伯 中 大 夫 二 人 ,掌 出 入 侍 從 , 屬 天 官 府 。 保 定 四 年 。 改 御 伯 為 納 言 , 斯侍 中 之 職 也 。 宣 帝 末 , 又 別 置 侍 中 為 加 官 。 隋 又 改 侍 中為 納 言 , 置 二 人 。 煬 帝 大 業 十 二 年 , 又 改 納 言 為 侍 內 。 隋 氏 諱 「 忠 」 , 故 凡 中 皆 曰 內 。 大唐 初 , 為 納 言 。 武 德 四 年 , 改 為 侍 中 , 亦 置 二 人 。 龍 朔二 年 , 改 為 左 相 , 咸 亨 元 年 復 舊 。 光 宅 元 年 , 又 改 為 納言 。 神 龍 元 年 , 復 為 侍 中 。 開 元 元 年 , 又 改 為 黃 門 監 ;五 年 , 復 為 侍 中 。 天 寶 元 年 , 改 為 左 相 。 至德 初 , 復 為 侍 中 。 自 隋 至 今 , 皆 為 宰 相 。 舊 班 正 三 品 ,大 曆 二 年 , 升 為 從 二 品 。 按 令 文 : 掌 侍 從 , 負 寶 ,獻 替 , 贊 相 禮 儀 , 審 署 奏 抄 , 駁 正 違 失 , 監 封 題 , 給 驛券 , 監 起 居 注 , 總 判 省 事 。

    門 下 侍 郎 。 秦 官 有 黃 門 侍 郎 , 漢 因 之 , 劉向 與 子 歆 書 曰 : 「 今 若 年 少 , 得 黃 門 侍 郎 , 要 處 也 。 」 與 侍 中 俱 管 門 下 眾 事 , 無 員 。 郊 廟 則 一 人 執 蓋 , 臨軒 朝 會 則 一 人 執 麾 。 凡 禁 門 黃 闥 , 故 號 黃 門 ; 其 官 給 事於 黃 闥 之 內 , 故 曰 黃 門 侍 郎 。 初 , 秦 漢 別 有 給 事 黃 門 之職 , 揚 雄 為 給 事 黃 門 。 後 漢 併 為一 官 , 故 有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 掌 侍 從 左 右 , 給 事 中 使 , 關通 中 外 。 及 諸 王 朝 見 於 殿 上 , 引 王 就 座 。 無 員 , 屬 少 府。 又 漢 舊 儀 曰 : 「 屬 黃 門 令 。 」 日暮 , 入 對 青 瑣 門 拜 , 故 謂 之 夕 郎 。 宮 闥簿 曰 : 「 青 瑣 門 在 南 宮 。 」 衛 權 注 吳 都 賦 曰 : 「 青 瑣 ,戶 邊 青 鏤 也 。 」 獻 帝 初 即 位 , 置 侍 中 、 給 事 黃 門 侍郎 , 員 各 六 人 , 出 入 禁 中 , 近 侍 帷 幄 , 省 尚 書 事 。 後 改給 事 黃 門 侍 郎 為 侍 中 侍 郎 , 去 給 事 黃 門 之 號 , 旋 復 故 。初 , 誅 黃 門 後 , 侍 中 、 侍 郎 出 入 禁 闥 , 機 事 頗 露 。 由 是王 允 乃 奏 比 尚 書 , 不 得 出 入 , 不 通 賓 客 , 自 此 始 。 荀悅 為 黃 門 侍 郎 。 郭 況 以 后 弟 , 小 心 謙 慎 , 年 十 六 為 黃 門侍 郎 。 魏 晉 以 來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並 為 侍 衛 之 官 , 員四 人 。 魏 杜 君 名 恕 , 字 務 伯 , 為 黃 門 侍郎 , 每 政 有 得 失 , 常 引 綱 維 以 正 言 。 吳 孫 丞 為 黃 門 侍 郎 , 與 顧 榮 俱 為 侍 臣 。 吳 歸 命 詔 曰 :「 自 今 以 後 , 用 侍 郎 當 如 皇 室 丞 、 顧 榮 儔 也 。 」 山 公 啟事 曰 : 「 黃 門 侍 郎 和 嶠 , 最 有 才 , 可 為 吏 部 郎 。 」 詔 曰: 「 欲 令 在 左 右 , 更 求 其 次 。 」 又 曰 : 「 黃 門 侍 郎 荀 彧, 清 和 理 正 , 動 可 觀 採 , 真 侍 衛 之 美 者 。 」 宋 制 ,武 冠 , 絳 朝 服 , 多 以 中 書 侍 郎 為 之 。 齊 亦 管 知 詔 令 , 呼為 「 小 門 下 」 。 梁 增 品 第 , 與 侍 中 同 掌 侍 從 , 儐 相 威 儀, 盡 規 獻 納 , 糾 正 違 闕 , 監 合 嘗 御 藥 , 封 璽 書 。 陳 制 亦然 。 後 魏 亦 有 。 崔 光 為 黃 門 侍 郎 , 未 嘗留 心 文 案 , 唯 從 容 論 議 , 參 贊 大 政 。 北 齊 置 六 人 ,所 掌 與 侍 中 同 。 後 周 天 官 府 置 御 伯 下 大 夫 二 人 , 武 帝 改為 納 言 下 大 夫 。 隋 六 人 , 屬 門 下 省 。 至 煬 帝 , 減 二 人 ,而 去 給 事 之 名 。 煬 帝 初 嗣 位 , 猶 以 張 衡為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 初 。 劉 行 本 為 黃 門 侍 郎 , 文 帝 嘗 怒 一郎 , 於 殿 前 笞 之 。 行 本 進 諫 , 帝 不 顧 。 行 本 乃 正 當 上 前, 曰 : 「 陛 下 不 以 臣 不 肖 , 置 臣 左 右 , 豈 得 輕 臣 而 不 顧? 」 乃 置 笏 於 地 而 退 。 上 謝 之 , 而 原 所 笞 者 。 大 唐龍 朔 二 年 , 改 黃 門 侍 郎 為 東 臺 侍 郎 , 武德 二 年 四 月 , 溫 大 雅 為 黃 門 侍 郎 , 弟 彥 博 為 中 書 侍 郎 ,居 近 侍 。 高 祖 謂 曰 : 「 我 起 晉 陽 , 為 卿 一 門 耳 。 」 至 五年 五 月 , 弟 彥 博 又 為 中 書 侍 郎 。 高 宗 總 章 元 年 十 月 , 東天 竺 烏 徒 國 長 年 婆 羅 門 盧 伽 逸 多 受 詔 合 丹 , 上 將 餌 之 。東 臺 侍 郎 郝 處 俊 諫 曰 : 「 脩 短 有 天 命 , 未 聞 萬 乘 之 主 ,輕 服 番 夷 之 藥 。 昔 貞 觀 末 , 先 帝 令 婆 羅 門 僧 那 羅 爾 婆 婆寐 依 其 本 國 仙 方 , 合 長 年 神 藥 。 胡 既 有 異 術 , 徵 求 靈 草祕 石 , 歷 年 而 成 。 先 帝 服 之 , 竟 無 異 效 。 大 漸 之 際 , 名醫 莫 知 所 為 。 欲 歸 罪 於 胡 人 , 將 伸 大 戮 , 又 恐 取 笑 夷 狄, 遂 止 。 龜 鏡 若 是 , 惟 陛 下 深 察 。 」 遂 止 。 咸 亨 元年 復 舊 。 光 宅 元 年 , 改 為 鸞 臺 侍 郎 , 神 龍 元 年 復 舊 。 天寶 元 年 , 改 為 門 下 侍 郎 , 至 德 中 復 舊 。舊 制 , 正 四 品 上 。 大 曆 三 年 , 又 改 為 門 下 侍 郎 , 升 從 三品 , 員 二 人 , 掌 侍 從 , 署 奏 抄 , 駁 正 違 失 , 通 判 省事 。 若 侍 中 闕 , 則 監 封 題 , 給 驛 券 。

    給 事 中 , 加 官 也 。 秦 置 , 漢 因 之 , 所 加 或 大 夫 、博 士 、 議 郎 。 掌 顧 問 應 對 。 位 次 中 常 侍 、 侍 中 、 黃 門 ,無 員 。 漢 官 表 曰 凡 「 侍 中 、 左 右 曹 、 諸吏 、 散 騎 、 中 常 侍 , 皆 加 官 」 也 。 諸 給 事 中 , 日 上朝 謁 , 平 尚 書 奏 事 , 分 為 左 右 曹 , 以 有 事 殿 中 , 故 曰 給事 中 。 漢 東 京 省 。 魏 代 復 置 , 或 為 加 官 , 或 為 正 員 。 晉無 加 官 , 亦 無 常 員 , 在 散 騎 常 侍 下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上 ,武 冠 , 絳 朝 服 。 宋 齊 隸 集 書 省 。 梁 陳 亦 掌 獻 納 , 省 諸 聞奏 。 後 魏 無 員 。 北 齊 亦 屬 集 書 省 , 凡 六 十 人 。 後 周 天 官之 屬 , 有 給 事 中 士 六 十 人 , 掌 理 六 經 , 給 事 左 右 。 其 後別 置 給 事 中 , 在 六 官 之 外 。 隋 初 無 , 至 開 皇 六 年 , 始 詔吏 部 置 給 事 郎 。 凡 置 八 郎 , 說 在 爵 命 篇。 煬 帝 乃 移 吏 部 給 事 郎 為 門 下 之 職 , 位 次 黃 門 下 ,置 員 四 人 , 以 省 讀 奏 案 。 大 唐 武 德 三 年 , 改 給 事 郎 為 給事 中 , 後 定 為 四 員 。 龍 朔 二 年 , 改 為 東 臺 舍 人 , 咸 亨 元年 復 舊 。 常 侍 從 , 讀 署 奏 抄 , 駁 正 違 失 , 分 判 省 事 。 若侍 中 、 侍 郎 並 闕 , 則 監 封 題 , 給 驛 券 。 前 代 雖 有 給 事 中之 名 , 非 今 任 也 。 今 之 給 事 中 , 蓋 因 秦 之 名 , 用 隋 之 職。

    散 騎 常 侍 。 自 秦 置 散 騎 , 又 置 中 常 侍 , 散 騎 騎 並乘 輿 並 音 步 浪 切 。 騎 而 散 從 , 無 常 職 。 後 , 中 常 侍 得 入 禁 中 , 皆 無 員 。 漢 因 之 , 並 加 官 。 說 在 侍 中 篇 。 散 騎 有 常 侍 侍 郎 與侍 中 黃 門 侍 郎 。 後 漢 中 , 初 省 散 騎 , 而 中 常 侍 改 用 宦 者。 魏 文 帝 黃 初 初 , 置 散 騎 , 合 於 中 常 侍 , 謂 之 散 騎 常 侍。 後 用 士 人 , 始 以 孟 達 補 之 , 久 次 者 為 祭 酒 。 孟達 字 子 度 , 自 蜀 降 魏 。 魏 文 帝 善 達 之 姿 才 容 觀 , 以 為 散騎 常 侍 。 散 騎 常 侍 掌 規 諫 , 不 典 事 。 貂 璫 插 右 , 騎而 散 從 。 又 有 員 外 者 , 因 曰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晉 泰 始 中 ,令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二 人 與 散 騎 常 侍 通 員 直 , 因 曰 通 直 散 騎常 侍 , 亦 武 冠 , 右 貂 , 金 蟬 , 絳 朝 服 , 佩 水 蒼 玉 。 山公 啟 事 曰 : 「 郤 詵 才 志 器 局 , 當 為 黃 散 。 」 黃 散 謂 黃 門侍 郎 及 散 騎 常 侍 。 又 曰 「 散 騎 常 侍 缺 , 當 取 素 行 者 補 之」 , 遂 舉 郤 詵 。 又 阮 孚 字 遙 集 , 為 散 騎 常 侍 , 嘗 以 金 貂換 酒 , 為 所 司 彈 糾 , 帝 宥 之 。 又 曰 賈 充 為 常 侍 , 後 改 常侍 為 侍 中 , 未 詳 其 義 。 散 騎 常 侍 、 黃 門 侍 郎 , 共 平 尚 書奏 事 。 雖 隸 門 下 , 而 別 為 一 省 。 潘岳 云 : 「 寓 直 散 騎 省 。 」 自 魏 至 晉 , 共 平 尚 書 奏 事, 東 晉 乃 罷 之 , 而 以 中 書 職 入 散 騎 省 , 故 散 騎 亦 掌 表 詔焉 。 鄭 默 字 思 元 , 為 散 騎 常 侍 。 武 帝 出南 郊 , 侍 中 以 部 陪 乘 , 詔 曰 : 「 使 鄭 常 侍 。 」 謂 默 曰 :「 卿 知 何 以 得 參 乘 ? 昔 州 內 舉 卿 也 。 」 為 十 二 郡 中 正 舉也 。 又 傅 玄 為 散 騎 常 侍 , 與 皇 甫 陶 俱 掌 直 諫 。 又 華 嶠 字叔 駿 , 加 散 騎 常 侍 , 班 同 中 書 。 寺 為 內 臺 , 中 書 、 散 騎、 著 作 及 理 禮 音 律 , 天 文 數 術 , 南 省 文 章 , 門 下 撰 集 ,皆 典 掌 統 之 。 宋 置 四 人 , 屬 集 書 省 。 齊 散 騎 侍 郎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並 為 集 書 省 職 , 而 散 騎 常侍 為 東 省 官 。 其 二 衛 、 四 軍 、 五 校 為 西省 官 , 說 在 將 軍 總 敘 篇 。 周 盤 龍 自 平 北 將 軍 為 散 騎 常 侍, 武 帝 戲 之 曰 : 「 卿 著 貂 蟬 , 何 如 兜 鍪 ? 」 對 曰 :「
此 貂 蟬 從 兜 鍪 中 出 耳 。 」 散 騎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舊 為 顯 職 , 與 侍 中通 官 。 其 通 直 員 外 , 用 衰 老 人 士 , 故 其 官 漸 替 。 宋 大 明中 , 雖 革 選 比 侍 中 , 而 人 情 久 習 , 終 不 見 重 , 尋 復 如 初。 梁 謂 之 散 騎 省 , 天 監 六 年 , 詔 又 革 之 , 六年 , 詔 曰 : 「 在 昔 晉 初 , 仰 惟 盛 化 , 常 侍 、 侍 中 , 並 參帷 幄 。 員 外 常 侍 , 特 為 清 顯 。 可分 門 下 二 局 , 委 散 騎 常 侍 、 侍 中 , 並 參 帷 幄 , 尚 書 案 奏, 分 曹 入 集 書 。 通 直 常 侍 , 本 為 顯 爵 , 員 外 之 選 , 宜 參舊 准 人 數 , 依 正 員 格 。 」 自 是 散 騎 視 中 丞 , 通 直 視侍 中 , 員 外 視 黃 門 郎 。 然 而 常 侍 終 非 華 冑 所 悅 。 常 侍 亦四 人 , 功 高 者 一 人 為 祭 酒 , 與 侍 中 高 功 者 一 人 對 掌 禁 令, 糾 諸 逋 違 。 陳 因 梁 制 。 後 魏 、 北 齊 皆 為 集 書 省 , 掌 諷議 左 右 , 從 容 獻 納 , 領 諸 散 騎 常 侍 、 侍 郎 及 諫 議 大 夫 、給 事 中 等 官 , 兼 以 出 入 王 命 , 位 在 中 書 之 右 , 魏高 祖 謂 散 騎 常 侍 元 景 曰 : 「 卿 等 自 在 集 書 , 閣 省 逋 墮 ,致 使 王 言 違 滯 , 起 居 不 修 。 」 又 宋 弁 為 散 騎 常 侍 , 遷 右衛 將 軍 , 領 黃 門 。 弁 屢 讓 , 高 祖 曰 : 「 散 騎 位 在 中 書 之右 , 常 侍 者 , 黃 門 之 庶 兄 , 領 軍 者 , 二 衛 之 假 攝 , 不 足空 存 推 讓 而 棄 大 委 者 。 」 其 資 敘 為 第 三 清 。 明亮 為 常 侍 , 加 勇 武 將 軍 , 進 曰 : 「 臣 本 官 常 侍 , 是 第 三清 , 今 授 勇 武 , 其 號 至 濁 。 」 北 齊 常 侍 定 限 八 員 ,如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隋 諸 散 騎 官 , 並 屬 門 下 省 。 凡 歷 代 散騎 官 , 有 郎 騎 常 侍 、 漢 書 有 之 。 顏 師 古曰 : 「 官 為 郎 而 常 侍 , 以 侍 天 子 , 故 為 郎 騎 常 侍 。 」 散騎 常 侍 、 散 騎 侍 郎 、 魏 初 , 與 散 騎 常 侍同 置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魏 末 置 ,齊 梁 用 人 卑 雜 。 又 朱 ? 為 員 外 常 侍 、 侍 中 、 中 領 軍 、 中書 舍 人 , 四 職 並 驅 鹵 簿 , 近 代 未 之 有 也 。 又 賀 琛 字 國 寶, 遷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舊 尚 書 南 座 , 無 貂 , 貂 自 琛 始 。 員外 散 騎 侍 郎 、 晉 武 帝 置 。 晉 代 名 家 , 身有 國 制 者 , 起 家 多 為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按 : 魏 末 , 散 騎 常 侍 又 有 在 員 外 者 。晉 泰 始 十 年 , 武 帝 使 二 人 與 散 騎 常 侍 通 員 直 , 故 謂 之 通直 散 騎 常 侍 。 齊 梁 微 輕 。 北 齊 張 景 仁 除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及 奏 , 御 筆 點 除 「 通 直 」 字 , 遂 為 正 常 侍 。 通 直 散騎 侍 郎 。 初 , 晉 武 帝 置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及 大 興 中 , 元 帝 使 二 人 與 散 騎 侍 郎 通 直 , 故 謂 之 通 直 散騎 侍 郎 。 按 ; 歷 代 常 侍 , 或 有 員外 者 , 或 有 通 直 者 。 故 史 傳 中 謂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或 單 謂 之員 外 郎 ; 謂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或 單 為 通 直 郎 ; 其 非 員 外 及 通直 者 , 或 謂 之 政 員 散 騎 侍 郎 , 或 單 謂 之 政 員 郎 。 大唐 貞 觀 二 年 , 制 諸 散 騎 常 侍 皆 為 散 官 , 從 三 品 , 後 悉 省之 。 貞 觀 十 七 年 , 復 置 為 職 事 官 , 始 以 劉 洎 為 之 。 其 後定 制 , 置 四 員 , 屬 門 下 , 掌 侍 從 規 諫 。 顯 慶 二 年 , 遷 二員 , 隸 中 書 , 遂 分 為 左 右 。 左 屬 門 下 ,右 屬 中 書 。 左 散 騎 與 侍 中 左 貂 , 右 散 騎 與 中 書 令 右 貂 ,謂 之 八 貂 。 龍 朔 二 年 , 改 左 右 散 騎 常 侍 為 左 右 侍 極, 咸 亨 元 年 復 舊 。

    諫 議 大 夫 。 秦 置 諫 議 大 夫 , 掌 論 議 , 無 常 員 , 多至 數 十 人 , 屬 郎 中 令 。 至 漢 武 帝 元 狩 五 年 , 始 更 置 之 。 劉 輔 以 美 才 , 擢 為 諫 大 夫 。 成 帝 欲 立 趙婕 妤 為 皇 后 , 輔 上 書 曰 : 「 陛 下 乃 觸 情 縱 欲 , 以 卑 賤 之女 母 天 下 乎 ? 里 語 曰 : 『 腐 木 不 可 以 為 柱 , 卑 人 不 可 以為 主 。 』 臣 辱 諫 諍 之 官 , 不 敢 不 盡 死 。 」 書 奏 , 收 輔 繫掖 庭 祕 獄 。 又 王 褒 、 貢 禹 、 王 吉 、 匡 衡 、 何 武 、 夏 侯 勝、 嚴 助 等 並 為 之 。 後 漢 增 諫 大 夫 為 諫 議 大 夫 , 後漢 書 曰 : 「 來 歙 父 仲 , 哀 帝 時 為 諫 議 大 夫 。 」 誤 矣 。 亦無 常 員 。 更 始 拜 鄭 興 為 諫 議 大 夫 , 使 安集 關 西 。 二 漢 並 屬 光 祿 勳 。 韋 彪字 孟 達 , 上 疏 曰 : 「 諫 議 之 職 , 應 用 公 直 之 士 , 通 才 謇正 , 有 補 益 於 朝 者 。 今 或 從 徵 試 輩 為 之 , 不 宜 也 。 」 自後 無 聞 矣 。 後 魏 亦 曰 諫 議 大 夫 , 北 齊 有 七 人 , 屬 集書 省 。 後 周 地 官 府 有 保 氏 下 大 夫 , 規 諫 於 天 子 , 蓋 比 其任 也 。 隋 亦 曰 諫 議 大 夫 , 置 七 人 , 屬 門 下 省 , 煬 帝 廢 之。 大 唐 武 德 五 年 , 復 置 , 屬 門 下 。 王 珪為 諫 議 大 夫 , 嘗 有 諫 論 , 太 宗 稱 善 , 遂 詔 : 「 每 宰 相 入內 平 章 大 計 , 必 使 諫 官 隨 入 , 與 聞 政 事 。 」 貞 觀 十 七 年, 太 宗 問 諫 議 大 夫 褚 遂 良 曰 : 「 舜 造 漆 器 , 禹 雕 其 俎 ,當 時 諫 者 十 有 餘 人 。 食 器 之 間 , 苦 諫 何 也 ? 」 遂 良 對 曰: 「 雕 琢 害 農 事 , 纂 組 傷 女 工 。首 創 奢 淫 , 危 亡 之 漸 。 漆 器 不 已 , 必 金 為 之 ; 金 器 不 已, 必 玉 為 之 。 所 以 諍 臣 必 諫 其 漸 , 及 其 滿 盈 , 無 所 復 陳。 」 上 然 之 。 龍 朔 二 年 , 改 諫 議 大 夫 為 正 諫 大 夫 。 武 后 臨 朝 , 垂 拱 二 年 六 月 , 置 匭 四 區 ,共 為 一 室 , 列 於 朝 堂 。 東 方 春 , 色 青 , 有 能 告 以 養 人 及勸 農 , 可 投 書 於 青 匭 , 銘 之 曰 「 延 恩 」 。 南 方 夏 , 色 赤, 有 能 正 諫 , 論 時 政 之 得 失 , 可 投 書 於 丹 匭 , 銘 之 曰 「招 諫 」 。 西 方 秋 , 色 白 , 有 能 自 陳 抑 屈 , 可 投 書 於 素 匭, 銘 之 曰 「 申 冤 」 。 北 方 冬 , 色 玄 , 有 能 謀 智 者 , 可 投書 於 丹 匭 , 銘 之 曰 「 通 玄 」 。 宜 令 正 諫 大 夫 、 補 闕 、 拾遺 等 一 人 充 使 , 知 匭 事 。 每 日 所 有 投 書 , 至 暮 即 進 。 天寶 九 載 三 月 , 改 匭 為 獻 納 。 至 德 元 年 十 月 , 復 改 為 匭 。 後 又 置 諫 議 大 夫 , 屬 中 書 。 延 載元 年 , 山 人 武 什 方 拜 正 諫 大 夫 平 章 事 。 開 元 以 來 ,廢 正 諫 大 夫 , 復 以 諫 議 大 夫 屬 門 下 , 凡 四 人 , 掌 侍 從 規諫 。 至 德 元 年 九 月 制 : 「 諫 議 大 夫 論 事, 自 今 以 後 , 不 須 令 宰 相 先 知 。 」 乾 元 二 年 四 月 , 兩 省諫 官 十 日 一 上 封 事 , 直 論 得 失 , 無 假 文 言 , 冀 成 殿 最 ,用 存 沮 勸 。 大 曆 七 年 二 月 , 其 四 員 外 , 內 供 奉 不 得 過 正員 數 。 貞 元 四 年 五 月 , 分 為 左 右 , 各 四 員 , 其 右 諫 議 隸中 書 省 。

    今 起 居 , 周 官 有 左 、 右 史 , 記 其 言 、 事 , 蓋 今 起居 之 本 。 「 動 則 左 史 書 之 , 言 則 右 史 書之 」 。 「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記 事 」 。 漢 武 帝 有 禁 中 起居 注 , 後 漢 馬 皇 后 撰 明 帝 起 居 注 , 則 漢 起 居 注 似 在 宮 中, 為 女 史 之 任 。 又 王 莽 時 , 置 柱 下 五 史 , 秩 如 御 史 , 聽事 侍 傍 , 記 其 言 行 , 此 又 起 居 之 職 。 自 魏 至 晉 , 起 居 注則 著 作 掌 之 。 其 後 起 居 , 皆 近 侍 之 臣 錄 記 也 , 錄 其 言 行與 其 勳 伐 , 歷 代 有 其 職 而 無 其 官 。 後 魏 始 置 其 起 居 令 史, 每 行 幸 宴 會 , 則 在 御 左 右 , 記 錄 帝 言 及 宴 賓 客 訓 答 。後 又 別 置 修 起 居 注 二 人 , 以 他 官 領 之 。 北 齊 有 起 居 省 。後 周 有 外 史 , 掌 書 王 言 及 動 作 之 事 , 以 為 國 志 , 即 起 居之 職 。 又 有 著 作 二 人 , 掌 綴 國 錄 , 則 起 居 注 、 著 作 之 任, 自 此 而 分 也 。 至 隋 初 , 以 吏 部 散 官 及 校 書 、 正 字 有 敘述 之 才 者 , 掌 起 居 之 職 , 以 納 言 統 之 。 至 煬 帝 , 以 為 古有 內 史 、 外 史 , 今 著 作 如 外 史 矣 , 宜 置 起 居 官 , 以 掌 其內 , 乃 於 內 史 省 置 起 居 舍 人 二 員 , 次 內 史 舍 人 下 。 庾自 直 、 崔 濬 、 祖 虞 南 、 蔡 允 恭 等 皆 為 此 職 。 大 唐 貞觀 二 年 , 省 起 居 舍 人 , 移 其 職 於 門 下 , 置 起 居 郎 二 人 。顯 慶 中 , 復 於 中 書 省 置 起 居 舍 人 , 遂 與 起 居 郎 分 掌 左 右。 龍 朔 二 年 , 改 為 左 右 史 , 郎 為 左 史 ,舍 人 為 右 史 。 咸 亨 元 年 復 舊 。 天 授 元 年 , 又 為 左 右史 , 神 龍 初 復 舊 。 每 皇 帝 御 殿 , 則 對 立 於 殿 , 左郎 , 右 舍 人 矣 。 有 命 則 臨 陛 俯 聽 , 退 而 書 之 , 以 為起 居 注 。 凡 冊 命 、 啟 奏 、 封 拜 、 薨 免 悉 載 之 , 史 館 得 之, 以 撰 述 焉 。 令 狐 德 棻 、 呂 才 、 蕭 鈞 、褚 遂 良 、 上 官 儀 、 李 安 期 、 顧 胤 、 高 智 周 、 張 大 素 、 淩季 友 等 並 為 起 居 , 皆 有 名 實 者 。

    補 闕 、 拾 遺 。 武 太 后 垂 拱 中 , 置 補 闕 、 拾 遺 二 官, 以 掌 供 奉 諷 諫 。 天 授 二 年 , 各 增 置 , 通 前 為 五 員 。 三年 , 舉 人 無 賢 愚 , 咸 加 擢 用 , 高 者 試 鳳 閣 侍 郎 、 給 事 中, 次 或 試 員 外 郎 、 侍 御 史 、 補 闕 、 拾 遺 、 校 書 郎 , 當 時頗 為 濫 雜 , 著 於 謠 誦 。 謠 曰 : 「 補 闕 連車 載 , 拾 遺 平 斗 量 。 杷 推 侍 御 史 , 腕 脫 校 書 郎 。 」 景 雲二 年 , 左 補 闕 辛 替 否 論 時 政 , 上 疏 曰 : 「 臣 請 以 有 唐 以來 理 國 之 得 失 , 陛 下 之 所 眼 見 者 以 言 。 太 宗 文 皇 帝 , 陛下 之 祖 , 得 至 理 之 體 , 設 簡 要 之 方 , 省 其 官 , 清 其 吏 。舉 天 下 職 司 , 無 一 虛 授 ; 用 天 下 之 財 帛 , 無 一 枉 費 。 不 多 造 寺 觀 而 福 德 自 至 , 不 多 度 僧 尼 而殃 咎 自 滅 。 陛 下 何 不 取 而 則 之 ? 孝 和 皇 帝 , 陛 下 之 兄 ,不 取 賢 良 之 言 , 而 姿 妻 女 之 意 。 拜 爵 非 擇 , 虛 食 祿 者 數千 人 ; 封 建 無 功 , 妄 食 土 者 百 餘 戶 。 造 寺 不 止 , 枉 費 財者 數 百 億 ; 度 人 不 休 , 免 租 庸 者 數 十 萬 。 倉 不 停 半 歲 之儲 , 庫 不 貯 兩 年 之 帛 。 奪 百 姓 口 中 之 食 , 以 養 貪 殘 ; 剝萬 民 體 上 之 衣 , 將 塗 土 木 。 於 是 人 怨 神 怒 , 水 旱 不 調 ,享 國 不 永 , 受 終 於 凶 婦 人 , 此 陛 下 之 所 眼 見 。 今 陛 下 族阿 韋 之 家 宗 , 而 不 改 阿 韋 之 亂 政 ; 忍 棄 太 宗 之 理 本 , 不忍 棄 孝 和 之 亂 階 , 陛 下 又 何 以 繼 祖 宗 而 觀 萬 國 ? 昔 陛 下在 阿 韋 之 時 , 危 亡 是 懼 , 常 切 齒 於 群 兇 。 今 貴 為 天 子 ,富 有 海 內 , 而 不 改 群 兇 之 事 , 臣 恐 復 有 切 齒 於 陛 下 者 也。 先 朝 之 時 , 愚 智 知 敗 , 人 雖 有 口 而 不 敢 言 , 言 未 發 聲, 禍 將 及 矣 。 韋 月 將 受 誅 於 丹 徼 , 燕 欽 融 見 殺 於 紫 庭 ,此 人 皆 不 惜 其 身 而 納 忠 於 主 , 身 既 死 矣 , 主 亦 危 矣 。 是故 先 朝 誅 之 , 陛 下 賞 之 , 是 陛 下 知 直 言 之 士 , 有 裨 於 國。 臣 今 日 愚 言 , 亦 當 代 之 直 , 伏 惟 察 之 。 」 自 開 元以 來 , 尤 為 清 選 , 左 右 補 闕 各 二 人 , 內 供 奉 者 各 一 人 ,左 右 拾 遺 亦 然 。 兩 省 補 闕 、 拾 遺 凡 十 二人 。 左 屬 門 下 , 右 屬 中 書 。

    典 儀 二 人 , 大 唐 置 。 周 禮 秋 官 有 司 儀 上 士 八 人 ,中 士 十 六 人 , 蓋 此 典 儀 之 任 。 齊 職 儀 云 : 「 東 宮 殿 中 將軍 屬 官 有 導 客 局 , 置 典 儀 錄 事 一 人 , 掌 朝 會 之 事 。 」 梁有 典 儀 之 職 , 未 詳 何 曹 之 官 , 掌 唱 警 唱 奏 之 事 , 朱 服 武冠 。 陳 亦 有 之 。 後 魏 置 典 儀 監 , 史 闕 其 員 及 所 掌 。 大 唐初 , 隸 門 下 省 。 初 用 人 皆 輕 , 至 貞 觀 , 李 義 府 為 之 , 是後 常 用 士 人 。 領 贊 者 以 知 贊 唱 之 節 及 殿 庭 版 位 之 次 。

    城 門 郎 。 周 禮 地 官 有 司 門 下 大 夫 二 人 , 上 士 四 人, 並 城 門 郎 之 任 。 初 , 漢 置 城 門 校 尉 員 一 人 , 掌 城 門 屯兵 , 有 司 馬 及 丞 各 一 人 , 十 二 城 門 候 各 一 人 , 出 從 緹 騎百 二 十 人 , 緹 , 徒 兮 切 。 蓋 兼 監門 將 軍 之 職 。 魏 因 之 。 晉 氏 銀 章 青 綬 , 絳 朝 服 , 武 冠 ,佩 水 蒼 玉 。 元 帝 省 之 。 宋 齊 俱 以 衛 尉 掌 宮 城 屯 兵 及 管 鑰之 事 。 梁 陳 二 代 依 秦 漢 , 以 光 祿 卿 等 掌 宮 殿 門 戶 , 亦 無城 門 之 職 。 後 魏 置 城 門 校 尉 。 北 齊 衛 尉 寺 統 城 門 寺 , 置城 門 校 尉 二 人 , 掌 宮 殿 城 門 并 諸 倉 庫 管 鑰 之 事 。 後 周 地官 府 置 宮 門 中 士 一 人 , 下 士 一 人 , 掌 皇 城 十 二 門 之 禁 令, 蓋 並 在 其 任 。 隋 氏 門 下 省 統 城 門 局 , 校 尉 二 人 。 煬 帝大 業 三 年 , 又 隸 殿 中 省 。 十 二 年 , 又 減 一 人 。 後 又 改 校尉 為 城 門 郎 , 置 四 人 , 又 隸 門 下 省 。 大 唐 因 之 。

    符 寶 郎 。 周 官 有 典 瑞 、 掌 節 二 官 , 掌 瑞 節 之 事 。 瑞 、 節 , 信 也 。 典 瑞 屬 春 官 , 掌 節 屬 地官 。 秦 漢 有 符 節 令 、 丞 , 領 符 璽 郎 。 昭帝 幼 沖 , 霍 光 秉 政 , 殿 中 夜 驚 , 光 召 求 符 璽 , 符 璽 郎 不肯 授 。 光 奪 之 , 郎 按 劍 對 曰 : 「 臣 頭 可 得 , 璽 不 可 得 也。 」 光 壯 之 , 增 秩 二 等 。 文 帝 二 年 , 初 與 郡 守 為 銅虎 符 、 竹 使 符 之 制 , 又 皆 屬 焉 。 應 劭 曰: 「 銅 虎 符 第 一 至 第 五 , 國 家 當 發 兵 , 遣 使 者 至 郡 合 符, 符 合 乃 聽 受 之 。 竹 使 符 者 , 以 竹 箭 五 枚 , 長 五 寸 , 鐫刻 篆 書 第 一 至 第 五 。 」 顏 師 古 曰 : 「 符 , 與 郡 守 各 分 其半 , 右 留 京 師 , 左 以 與 之 。 」 後 漢 有 符 節 令 , 兩 梁冠 , 位 次 御 史 中 丞 。 別 為 一 臺 , 而 符 節 令 一 人 為 臺 率 ,掌 符 節 之 事 , 屬 少 府 。 魏 與 後 漢 同 。 晉 泰 始 九 年 , 省 并蘭 臺 , 置 符 節 御 史 掌 其 事 。 宋 與 晉 。 齊 蘭 臺 有 主 璽 令 史, 以 治 書 侍 御 史 領 之 。 梁 陳 御 史 臺 亦 有 符 節 令 史 。 後 魏御 史 臺 領 符 節 令 , 符 節 令 領 符 璽 郎 中 。 北 齊 有 符 節 署 ,餘 與 後 魏 同 。 符 節 令 一 人 , 符 璽 郎 中 四人 。 後 周 有 主 璽 下 士 , 掌 國 璽 之 藏 。 隋 初 , 有 符 璽局 , 置 監 二 人 , 屬 門 下 省 , 煬 帝 改 監 為 郎 。 大 唐 因 之 。長 壽 三 年 , 改 為 符 寶 郎 。 神 龍 初 , 復 為 符 璽 郎 。 開 元 初, 復 為 符 寶 郎 。 天 寶 五 載 六 月 敕 , 玉 璽既 為 寶 , 宜 為 璽 書 。 十 載 正 月 , 改 傳 國 璽 為 承 天 大 寶 。 其 符 節 並 納 於 宮 中 , 有 行 從 則 請 之 , 郎 掌 諸 進 符 寶出 納 幡 節 也 。

    弘 文 館 。 大 唐 武 德 初 , 置 修 文 館 , 後 改 名 弘 文 館。 神 龍 初 改 為 昭 文 , 二 年 , 又 卻 為 修 文 , 尋 又 為 昭 文 。開 元 七 年 , 又 詔 弘 文 焉 。 儀 鳳 中 , 以 館 中 多 圖 籍 , 未 詳正 , 委 學 士 校 理 。 自 垂 拱 以 來 , 多 大 臣 兼 領 。 館 中 有 四部 書 。 自 貞 觀 初 , 褚 亮 檢 校 館 務 , 學 士 號 為 「 館 主 」 ,因 為 故 事 。 每 令 給 事 中 一 人 判 館 事 , 校 書 二 人 , 學 生 三十 人 。

        中 書 省

    中 書 之 官 舊 矣 , 謂 之 中 書 省 , 自 魏 晉 始 焉 。 梁 陳 時, 凡 國 之 政 事 , 並 由 中 書 省 。 省 有 中 書 舍 人 五 人 , 領 主書 十 人 , 書 吏 二 百 人 , 書 吏 不 足 , 并 取助 書 。 分 掌 二 十 一 局 事 , 各 當 尚 書 諸 曹 , 並 為 上 司, 總 國 內 機 要 , 而 尚 書 唯 聽 受 而 已 。 被 委 此 官 , 多 擅 威勢 。 後 魏 亦 謂 之 西 臺 。 宣 武 帝 謂 中 書 監崔 光 曰 : 「 卿 是 朕 西 臺 大 臣 。 」 北 齊 中 書 省 管 司 王言 , 并 司 進 御 之 樂 及 清 商 、 龜 茲 諸 部 伶 官 。 隋 初 , 改 為內 史 省 , 置 令 二 人 , 侍 郎 四 人 , 煬 帝 減侍 郎 二 人 。 舍 人 八 人 , 煬 帝 減 去四 人 。 通 事 舍 人 十 六 人 。 煬 帝 加 起 居 舍 人 , 而 改 通事 舍 人 為 謁 者 臺 職 。 大 唐 武 德 三 年 , 復 中 書 省 。 龍 朔 二年 , 改 為 西 臺 , 咸 亨 初 復 舊 。 光 宅 元 年 , 改 為 鳳 閣 , 凡中 書 官 , 隨 署 名 改 。 神 龍 初 復 舊 。 開 元 元 年 , 改 為紫 微 省 , 五 年 復 舊 。 時 謂 尚 書 省 為 南 省, 門 下 中 書 為 北 省 , 亦 謂 門 下 省 為 左 省 , 中 書 為 右 省 ,或 通 謂 之 兩 省 。 令 二 人 , 侍 郎 二 人 , 舍 人 六 人 , 右散 騎 常 侍 、 起 居 舍 人 、 右 補 闕 、 右 拾 遺 各 二 人 , 通 事 舍人 十 六 人 , 其 餘 小 吏 各 有 差 。

        中 書 令 侍 郎   舍 人   通 事 舍 人  集 賢 學 士   史 官   主 書

    舜 攝 位 , 命 龍 作 納 言 , 出 入 帝 命 。 周 官 , 內 史 掌 王之 八 柄 , 爵 、 祿 、 廢 、 置 、 生 、 殺 、 與 、 奪 , 「 執 國 法及 國 令 之 貳 , 以 考 政 事 」 。 蓋 今 中 書 之 任 。 其 所 置 中 書之 名 , 因 漢 武 帝 遊 宴 後 庭 , 始 以 宦 者 典 事 尚 書 , 謂 之 中書 謁 者 , 置 令 、 僕 射 。 不 言 謁 者 , 省 文也 。 元 帝 時 , 令 弘 恭 , 僕 射 石 顯 , 秉 勢 用 事 , 權 傾內 外 。 蕭 望 之 以 為 中 書 政 本 , 宜 以 賢 明 之 選 , 更 置 士 人, 自 武 帝 故 用 宦 者 , 掌 出 入 奏 事 , 非 舊 制 也 。 成 帝 建 始四 年 , 改 中 書 謁 者 令 曰 中 謁 者 令 , 更 以 士 人 為 之 , 皆 屬少 府 。 漢 東 京 省 中 謁 者 令 官 。 時 有 中 官謁 者 令 , 非 其 職 也 。 魏 武 帝 為 魏 王 , 置 祕 書 令 , 典尚 書 奏 事 , 又 其 任 也 。 文 帝 黃 初 初 , 改 為 中 書 令 , 又 置監 , 以 祕 書 左 丞 劉 放 為 中 書 監 , 右 丞 孫 資 為 中 書 令 , 並掌 機 密 。 中 書 監 、 令 , 始 於 此 也 。 及 明 帝 時 , 中 書 監 、令 , 號 為 專 任 , 其 權 重 矣 。 時 中 護 軍 蔣濟 上 疏 諫 曰 : 「 夫 人 臣 太 重 者 國 危 , 左 右 太 親 者 身 蔽 ,古 之 至 誡 。 權 在 下 者 , 則 眾 心 慢 上 , 勢 之 常 也 。 今 外 所言 , 輒 云 中 書 , 實 握 事 要 , 日 在 目 前 , 儻 因 疲 倦 之 間 有所 割 制 , 眾 臣 見 其 能 推 移 於 事 , 即 亦 迴 附 向 之 。 請 分 任眾 官 , 不 使 聖 明 之 朝 有 專 吏 之 名 也 。 」 晉 因 之 , 置監 、 令 一 人 , 始 皆 同 車 , 後 乃 異 焉 。 初, 監 、 令 常 同 車 入 朝 。 及 和 嶠 為 令 , 荀 勖 為 監 , 嶠 意 抗, 鄙 苟 巧 佞 , 以 意 氣 加 之 , 專 車 而 坐 , 自 此 監 令 乃 使 異車 。 魏 晉 以 來 , 中 書 監 、 令 掌 贊 詔 命 , 記 會 時 事 ,典 作 文 書 。 司 馬 景 王 命 中 書 令 虞 松 作 表, 再 呈 , 不 可 意 。 松 竭 思 不 能 改 正 , 鍾 會 視 其 草 , 為 定五 字 , 松 大 悅 服 。 又 荀 勖 為 中 書 監 , 使 子 組 草 詔 。 傅 祗為 監 , 病 風 , 又 使 息 暢 為 啟 。 華 廙 為 監 , 時 戎 事 多 不 洩, 廙 啟 武 帝 , 召 授 子 薈 草 詔 。 前 後 相 承 , 以 子 弟 管 之 ,自 此 始 也 。 又 王 獻 之 為 中 書 令 , 啟 瑯 琊 王 為 中 書 監 , 表曰 : 「 中 書 職 掌 詔 命 , 非 輕 才 所 能 獨 任 。 自 晉 建 國 , 嘗命 宰 相 參 領 。 中 興 以 來 , 益 重 其 任 , 故 能 王 言 彌 徽 , 德音 四 塞 者 也 。 」 又 後 魏 孝 文 時 , 蠕 蠕 有 國 喪 , 帝 遣 高 閭為 書 與 之 , 不 敘 凶 事 。 時 孝 文 謂 曰 : 「 卿 為 中 書 監 , 職典 文 辭 , 若 情 思 不 至 , 應 謝 所 任 。 」 又 曰 , 崔 光 為 中 書令 , 敕 光 為 詔 , 逡 巡 不 作 。 薈 , 烏 隊 切 。 廙 , 余 力 切 。蠕 , 如 兗 切 。 以 其 地 在 樞 近 , 多 承 寵 任 , 是 以 人 固其 位 , 謂 之 「 鳳 凰 池 」 焉 。 荀 勖 守 中 書監 、 侍 中 , 毗 贊 朝 政 。 及 遷 尚 書 令 , 勖 久 在 中 書 , 專 管機 事 , 失 之 甚 慍 。 人 有 賀 者 , 勖 怒 曰 : 「 奪 我 鳳 凰 池 ,諸 公 何 賀 焉 ! 」 晉 制 , 銅 印 墨 綬 , 進 賢 兩 梁 冠 , 絳朝 服 , 佩 水 蒼 玉 , 乘 輅 車 。 吳 紀 亮 為 尚書 令 , 其 子 騭 為 中 書 令 , 每 朝 會 , 吳 主 以 屏 風 隔 其 坐 。晉 書 曰 : 張 華 為 監 , 裴 楷 為 令 , 共 掌 機 密 。 又 王 洽 字 敬和 , 為 中 書 令 , 時 年 二 十 九 。 後 洽 子 ? 又 為 中 書 令 , 時謂 為 奕 世 令 德 。 東 晉 嘗 併 其 職 入 散 騎 省 , 尋 復 置 之。 宋 冠 佩 印 綬 與 晉 同 。 梁 中 書 監 、 令 , 清 貴 華 重 , 大 臣多 領 之 。 其 令 舊 遷 吏 部 尚 書 , 才 地 俱 美 者 為 之 。 陳 因 梁制 。 後 魏 亦 有 監 、 令 。 高 允 字 伯 恭 , 為中 書 令 。 文 帝 重 之 , 不 名 , 呼 為 「 令 公 」 。 北 齊 因魏 制 。 後 周 置 內 史 中 大 夫 二 人 , 掌 王 言 , 亦 其 任 也 。 隋初 改 中 書 為 內 史 , 置 監 令 各 一 人 , 尋 廢 監 , 置 令 二 人 。煬 帝 大 業 十 二 年 , 又 改 內 史 為 內 書 , 後 復 為 內 史 令 。 大唐 武 德 初 , 為 內 史 令 , 常 有 敕 而 中 書 門下 不 時 宣 行 , 高 祖 責 其 遲 由 。 內 史 令 蕭 瑀 曰 : 「 臣 大 業之 日 , 見 內 史 宣 敕 , 或 前 後 相 乖 者 , 百 司 行 之 , 不 知 何所 承 用 。 所 謂 易 雖 在 前 , 難 必 在 後 。 臣 在 中 書 日 久 , 備見 其 事 。 今 黃 閣 初 構 , 事 涉 安 危 , 若 遠 方 有 疑 , 恐 失 機會 。 比 每 受 一 敕 , 臣 必 審 勘 , 使 與 前 敕 不 相 乖 背 者 , 始敢 宣 行 。 遲 晚 之 愆 , 實 由 於 此 。 」 上 善 之 。 三 年 ,改 為 中 書 令 , 亦 置 二 人 。 龍 朔 二 年 , 改 為 右 相 。 咸 亨 元年 復 舊 。 光 宅 二 年 , 又 為 內 史 。 神 龍 元 年 , 復 為 中 書 令。 開 元 元 年 , 改 為 紫 微 令 。 五 年 , 復 為 中 書 令 。 天 寶 元年 , 改 為 右 相 。 至 德 初 , 復 為 中 書 令 。自 隋 至 今 , 皆 為 宰 相 。 舊 班 正 三 品 , 大 曆 三 年 陞 為 從 二品 。 按 令 文 : 掌 侍 從 , 獻 替 , 制 敕 , 冊 命 , 敷 奏 文表 , 授 冊 , 監 起 居 注 , 總 判 省 事 。

    中 書 侍 郎 。 漢 置 中 書 , 領 尚 書 事 , 有 丞 、 郎 。 魏黃 初 初 , 中 書 既 置 監 、 令 , 又 置 通 事 郎 , 魏志 曰 : 「 掌 詔 草 , 即 漢 尚 書 郎 之 位 。 」 次 黃 門 郎 。黃 門 郎 已 署 事 過 , 通 事 乃 署 名 。 已 署 奏 以 入 , 為 帝 省 讀, 書 可 。 後 改 通 事 郎 為 中 書 侍 郎 。 明 帝詔 舉 中 書 郎 , 謂 盧 毓 曰 : 「 得 人 與 否 , 在 盧 生 耳 。 」 又魏 末 張 華 遷 長 史 , 兼 中 書 郎 , 朝 議 表 奏 , 多 見 施 用 。 晉置 四 員 , 及 江 左 初 , 又 改 為 通 事 郎 , 尋 復 為 中 書 侍 郎 。其 職 副 掌 王 言 , 更 入 直 省 五 日 , 從 駕 則 正 直 從 , 次 直 守。 張 華 兼 中 書 郎 , 從 駕 征 鍾 會 , 掌 書 疏表 檄 。 又 荀 勖 集 : 泰 始 中 , 中 書 郎 張 華 、 王 濟 猶 尚 自 起草 , 及 後 , 遂 失 舊 體 。 又 嵇 含 字 君 道 , 為 中 書 郎 , 書 檄雲 集 , 含 初 不 立 草 。 又 華 廙 為 人 弘 雅 , 加 以 名 家 子 孫 ,以 婦 父 盧 毓 典 選 , 至 三 十 五 , 為 中 書 通 事 郎 。 又 王 濛 為中 書 郎 四 年 , 無 人 對 , 以 濛 難 比 肩 故 也 。 宋 中 書 侍郎 , 進 賢 一 梁 冠 , 介 幘 , 絳 朝 服 , 用 散 騎 常 侍 為 之 。 齊、 梁 皆 四 人 , 梁 以 功 高 者 一 人 主 省 內 事 。 陳 因 之 。 後 魏、 北 齊 置 四 員 。 隋 初 , 為 內 史 侍 郎 , 亦 四 員 。 煬 帝 減 二員 , 改 為 內 書 侍 郎 。 大 唐 初 , 為 內 史 侍 郎 。 武 德 三 年 ,改 為 中 書 侍 郎 。 龍 朔 以 後 , 隨 省 改 號 , 而 侍 郎 之 名 不 易。 舊 制 正 四 品 上 , 大 曆 二 年 , 陞 從 三 品。 員 二 人 , 掌 侍 從 , 獻 替 , 制 敕 , 冊 命 , 敷 奏 文 表, 通 判 省 事 。

    中 書 舍 人 。 魏 置 中 書 通 事 舍 人 , 或 曰 舍 人 通 事 ,各 為 一 職 。 魏 明 帝 時 , 有 通 事 劉 泰 。 晉江 左 乃 合 之 , 謂 之 通 事 舍 人 。 武 冠 , 絳 朝 服 , 掌 呈 奏 案章 。 後 省 之 , 而 以 中 書 侍 郎 一 人 直 西 省 , 即 侍 郎 兼 其 職, 而 掌 其 詔 命 。 宋 初 , 又 置 中 書 通 事 舍 人 四 員 , 入 直 閣內 , 出 宣 詔 命 。 凡 有 陳 奏 , 皆 舍 人 持 入 , 參 決 於 中 , 自是 則 中 書 侍 郎 之 任 輕 矣 。 齊 永 明 初 , 中 書 通 事 舍 人 四 員, 各 住 一 省 , 時 謂 之 「 四 戶 」 , 權 傾 天 下 , 茹法 亮 久 為 中 書 通 事 舍 人 , 後 出 為 大 司 農 。 中 書 勢 利 之 職, 法 亮 戀 之 , 垂 涕 而 去 。 又 熒 惑 入 太 微 , 太 尉 王 儉 謂 武帝 曰 : 「 天 文 乖 誤 , 此 由 四 戶 。 」 帝 納 之 而 不 改 。 與給 事 中 為 一 流 。 梁 用 人 殊 重 , 簡 以 才 能 , 不 限 資 地 , 多以 他 官 兼 領 。 後 除 「 通 事 」 字 , 直 曰 中 書 舍 人 , 專 掌 詔誥 , 兼 呈 奏 之 事 。 裴 子 野 以 中 書 侍 郎 、鴻 臚 卿 兼 中 書 通 事 舍 人 , 別 敕 知 詔 誥 。 自 是 詔 誥 之任 , 舍 人 專 之 。 魏 晉 以 來 , 詔 誥 並 中 書令 及 侍 郎 掌 之 , 說 在 中 書 令 篇 。 陳 置 五 人 。 後 魏 有舍 人 省 , 而 不 言 其 員 。 北 齊 舍 人 省 掌 署 敕 行 下 , 宣 旨 勞問 , 領 舍 人 十 人 。 後 周 有 小 史 上 士 二 人 , 此 其 任 也 , 屬春 官 。 隋 內 史 舍 人 八 員 , 專 掌 詔 誥 。 煬 帝 減 四 人 , 後 改為 內 書 舍 人 。 大 唐 初 , 為 內 史 舍 人 , 至 武 德 三 年 , 改 為中 書 舍 人 , 置 六 員 。 貞 觀 元 年 , 中 書 舍人 高 季 輔 上 封 事 曰 : 「 時 已 平 矣 , 功 已 成 矣 , 然 而 刑 典未 措 者 何 哉 ? 良 由 謀 猷 之 臣 , 不 弘 簡 易 之 政 ; 臺 閣 之 吏, 昧 於 經 遠 之 道 。 執 憲 者 以 深 刻 為 奉 公 , 當 官 者 以 侵 下為 益 國 , 未 有 坦 平 恕 之 懷 , 副 聖 上 之 旨 。 伏 願 隨 方 訓 誘, 使 各 揚 其 職 , 敦 朴 素 , 革 澆 浮 , 使 家 識 孝 慈 , 人 知 廉恥 , 杜 其 利 欲 之 心 , 載 以 清 絜 之 化 , 自 然 家 肥 國 富 , 禍亂 何 由 而 作 ? 」 太 宗 善 之 , 特 賜 鍾 乳 一 劑 , 曰 : 「 卿 進藥 石 之 言 , 故 以 藥 石 相 報 。 」 龍 朔 以 後 , 隨 省 改 號, 而 舍 人 之 名 不 易 。 專 掌 詔 誥 , 侍 從 , 署 敕 , 宣 旨 , 勞問 , 授 納 訴 訟 , 敷 奏 文 表 , 分 判 省 事 。 自 永 淳 已 來 , 天下 文 章 道 盛 , 臺 閣 髦 彥 , 無 不 以 文 章 達 。 故 中 書 舍 人 為文 士 之 極 任 , 朝 廷 之 盛 選 , 諸 官 莫 比 焉 。 按後 漢 章 、 和 以 後 , 尚 書 為 機 衡 之 任 。 尚 書 郎 含 香 握 蘭 ,直 宿 於 建 禮 門 , 太 官 供 膳 。 奏 事 明 光 殿 , 下 筆 為 詔 誥 ,出 語 為 誥 令 。 曹 公 為 魏 王 , 置 祕 書 令 , 典 尚 書 奏 事 , 則祕 書 之 職 近 密 , 尚 書 之 職 疏 遠 。 魏 文 帝 初 , 改 祕 書 為 中書 , 自 後 歷 代 相 沿 , 並 管 樞 密 。 而 後 漢 尚 書 郎 , 非 今 之尚 書 郎 , 乃 中 書 舍 人 也 。 武 太 后 臨 朝 , 天 授 元 年 , 壽 春郡 王 成 器 兄 弟 五 人 初 出 閤 , 同 日 受 冊 。 有 司 撰 儀 注 , 忘載 冊 文 。 及 百 寮 在 列 , 方 知 闕 禮 , 宰 臣 相 顧 失 色 。 中 書舍 人 王 ? , 立 召 小 吏 五 人 , 各 令 執 筆 , 口 授 分 寫 同 時 ,須 臾 俱 畢 , 詞 理 典 贍 , 時 人 歎 服 。 景 龍四 年 六 月 二 日 , 初 定 內 難 , 唯 中 書 舍 人 蘇 頲 在 太 極 殿 後, 文 詔 填 委 , 動 以 萬 計 , 手 操 口 對 , 無 毫 釐 差 誤 。 主 書韓 禮 、 談 子 陽 轉 書 詔 草 , 屢 謂 頲 曰 : 「 乞 公 稍 遲 , 禮 等書 不 及 , 恐 手 腕 將 廢 。 」 故 事 : 舍 人 六 員 , 各 押 尚 書 省一 行 , 天 下 眾 務 , 無 不 關 決 。 開 元 二 年 十 一 月 , 紫 微 令姚 崇 奏 : 「 紫 微 舍 人 六 員 , 無 一 頭 商 量 事 , 諸 舍 人 同 押連 署 狀 進 說 。 凡 事 有 是 非 , 理 均 與 奪 , 人 心 既 異 , 所 見不 同 者 , 望 請 別 作 商 量 。 連 狀 同 進 , 若 狀 語 交 互 , 恐 煩聖 思 。 臣 既 是 官 長 , 望 於 兩 狀 復 略 言 二 理 優 劣 , 奏 聽 進止 , 則 人 各 盡 能 , 官 無 留 事 。 」 敕 曰 「 可 」 。 因 是 舍 人唯 知 撰 制 , 不 復 分 知 機 務 。 既 文 書 填 委 , 遂 令 書 錄 , 委之 堂 後 人 , 其 權 勢 傾 動 天 下 , 姚 竟 因 主 書 趙 誨 贓 犯 所 累罷 相 。 姚 誠 多 才 , 而 隳 政 擅 權 , 以 成 斯 弊 , 可 哀 哉 。

    通 事 舍 人 。 昔 堯 試 命 舜 , 賓 於 四 門 , 蓋 今 任 也 。秦 置 謁 者 。 漢 因 之 , 掌 儐 贊 受 事 , 員 七 十 人 , 選 孝 廉 年未 五 十 , 威 容 嚴 恪 , 能 儐 贊 者 為 之 。 燕太 子 使 荊 軻 劫 始 皇 , 變 起 兩 楹 之 間 , 其 後 謁 者 持 匕 首 刺腋 。 漢 高 帝 偃 武 行 文 , 故 易 之 以 版 。 有 僕 射 , 冠 高山 冠 。 言 其 矜 莊 賓 遠 , 故 以 高 山 為 號 。終 軍 為 謁 者 , 使 行 郡 國 , 建 節 出 東 關 。 關 吏 識 之 , 曰 :「 此 棄 襦 生 。 」 後 漢 謁 者 僕 射 為 謁 者 臺 率 , 主 謁 者。 銅 印 青 綬 。 天 子 出 , 掌 奉 引 。 謁 者 僕射 見 尚 書 令 , 對 揖 無 敬 。 謁 者 見 , 執 板 拜 。 謁 者 三十 人 。 漢 官 儀 又 曰 三 十 五 人 。 謁者 初 上 官 , 稱 曰 灌 謁 者 , 滿 歲 稱 給 事 。 胡廣 云 : 「 灌 者 , 明 、 章 二 帝 服 勤 園 陵 , 謁 者 灌 柏 , 後 遂假 茲 名 焉 。 」 馬 融 曰 : 「 灌 者 , 習 所 職 也 。 」 應 奉 曰 :「 高 帝 承 秦 , 禮 儀 多 闕 。 灌 嬰 服 事 七 年 , 號 大 謁 者 。 後人 掌 之 , 以 姓 灌 章 , 列 於 漢 書 也 。 」 雷 義 為 灌 謁 者 , 使持 節 督 郡 國 , 行 風 俗 , 太 守 令 長 留 者 凡 七 十 人 。 和帝 代 , 陳 郡 何 熙 為 謁 者 僕 射 , 贊 拜 殿 中 , 音 動 左 右 。 然則 又 掌 唱 贊 。 漢 舊 儀 曰 : 「 謁 者 缺 , 選郎 中 美 鬚 眉 、 大 音 者 以 補 之 。 功 次 當遷 , 欲 留 增 秩 者 許 之 。 」 二 漢 隸 光 祿 勳 。 後漢 又 有 黎 陽 謁 者 , 光 武 以 幽 、 并 兵 騎 定 天 下 , 故 於 黎 陽立 營 , 以 謁 者 監 之 。 兵 騎 千 人 , 復 除 甚 重 , 謁 者 任 輕 ,多 放 情 態 。 順 帝 改 用 府 掾 有 清 名 威 重 者 , 遷 超 牧 守 焉 。 魏 置 僕 射 , 掌 大 拜 授 及 百 官 班 次 , 統 謁 者 十 人 。 及晉 武 , 省 僕 射 , 以 謁 者 并 蘭 臺 。 江 左 復 置 僕 射 , 後 又 省。 宋 武 帝 大 明 中 , 復 置 僕 射 一 人 , 職 與 魏 同 , 亦 領 謁 者十 人 , 掌 小 拜 授 及 百 官 報 章 。 齊 因 之 。 梁 謁 者 臺 , 僕 射一 人 , 掌 朝 覲 賓 饗 之 事 ; 屬 官 謁 者 十 人 , 掌 奉 詔 出 使 拜假 , 朝 會 擯 贊 ; 功 高 者 一 人 為 假 史 , 掌 差 次 謁 者 。 陳 亦有 之 。 後 魏 、 北 齊 謁 者 臺 掌 凡 諸 吉 凶 公 事 , 導 相 禮 儀 。儀 射 二 人 , 謁 者 三 十 人 。 隋 煬 帝 增 置 謁 者 、 司 隸 二 臺 ,并 御 史 為 三 臺 。 謁 者 臺 有 大 夫 一 人 , 掌 受 詔 勞 問 , 出 使慰 撫 , 持 節 策 授 及 受 冤 枉 而 申 奏 之 。 駕 出 , 對 御 史 引 駕, 領 議 郎 以 下 官 。 屬 官 有 丞 、 主 簿 、 錄事 等 。 尋 詔 門 下 、 內 史 、 御 史 、 司 隸 、 謁 者 五 司 監受 表 , 以 為 恒 式 , 不 復 專 謁 者 矣 。 初 , 魏 置 中 書 通 事 舍人 官 , 其 後 歷 代 皆 有 , 然 非 今 任 。 隋 初 罷 謁 者 官 , 置 通事 舍 人 十 六 員 , 承 旨 宣 傳 。 開 皇 三 年 , 又 增 為 二 十 四 員。 及 煬 帝 , 置 謁 者 臺 , 乃 改 通 事 舍 人 為 謁 者 臺 職 , 謂 之通 事 謁 者 , 置 二 十 人 。 又 於 建 國 門 外 置 四 方 館 , 以 待 四方 使 者 , 隸 鴻 臚 寺 。 煬 帝 置 四 方 館 , 東曰 東 夷 使 者 , 南 曰 南 蠻 使 者 , 西 曰 西 戎 使 者 , 北 曰 北 狄使 者 , 各 一 人 , 掌 其 方 國 及 互 市 事 。 大 唐 廢 謁 者 臺, 復 以 其 地 為 四 方 館 , 改 通 事 謁 者 為 通 事 舍 人 , 掌 通 奏, 引 納 , 辭 見 , 承 旨 宣 勞 , 皆 以 善 辭 令 者 為 之 , 隸 四 方館 而 文 屬 中 書 省 。

    集 賢 殿 書 院 。 大 唐 開 元 中 置 。 漢 魏 以 來 , 祕 書 省有 其 職 。 梁 武 帝 於 文 德 殿 內 列 藏 眾 書 , 北 齊 有 文 林 館 學士 , 後 周 有 麟 趾 殿 學 士 , 皆 掌 著 述 。 隋 平 陳 之 後 , 寫 書正 副 二 本 , 藏 於 宮 中 。 煬 帝 於 東 都 觀 文 殿 東 西 廂 貯 書 。自 漢 延 熹 至 隋 唐 , 皆 祕 書 掌 圖 籍 , 而 禁 中 之 書 , 時 或 有焉 。 初 , 開 元 五 年 十 一 月 , 於 乾 元 殿 東 廊 下 寫 四 部 書 ,仍 令 祕 書 監 馬 懷 素 、 右 散 騎 常 侍 褚 ? 量 總 其 事 , 七 年 ,於 麗 正 殿 安 置 , 為 修 書 使 。 至 十 三 年 , 學 士 張 說 等 宴 於集 仙 殿 , 於 是 改 殿 名 集 賢 , 改 修 書 使 為 集 賢 殿 書 院 學 士。 五 品 已 上 為 學 士 , 每 以 宰 相 為 學 士 者 知 院 事 。 初 , 燕國 公 張 說 為 中 書 令 , 知 院 制 , 以 右 常 侍 徐 堅 副 之 。 自 爾常 以 近 密 官 為 副 , 兼 判 院 。 直 學 士 , 六 品 以 下 為 之 。 侍講 學 士 , 開 元 初 , 褚 ? 量 、 馬 懷 素 侍 講 禁 中 , 為 侍 讀 ,其 後 康 子 元 等 為 侍 講 學 士 。 修 撰 官 、 校 理 官 同 直 學 士 。

    史 官 。 肇 自 黃 帝 有 之 , 自 後 顯 著 。 夏 太 史 終 古 ,商 太 史 高 勢 。 周 則 曰 太 史 、 小 史 、 內 史 、 外 史 。 而 諸 侯之 國 , 亦 置 其 官 。 又 春 秋 、 國 語 引 周 志 及 鄭 書 , 似 當 時記 事 , 各 有 其 職 。 秦 有 太 史 令 胡 毋 敬 。 至 漢 武 , 始 置 太史 公 , 以 司 馬 談 為 之 。 卒 , 其 子 遷 嗣 。 卒 , 後 宣 帝 以 其官 為 令 , 行 太 史 公 文 書 。 其 修 撰 之 職 , 以 他 官 領 之 , 於是 太 史 之 官 , 唯 知 占 候 而 已 。 自 漢 以 前 , 職 在 太 史 。 具太 史 局 。 當 王 莽 時 , 改 置 柱 下 五 史 , 記 疏 言 行 , 蓋效 古 「 動 則 左 史 書 之 , 言 則 右 史 書 之 」 。 自 後 漢 以 後 ,至 於 有 隋 , 中 間 唯 魏 明 太 和 中 , 史 職 隸 中 書 , 其 餘 悉 多隸 祕 書 。 大 唐 武 德 初 , 因 隋 舊 制 , 史 官 屬 祕 書 省 著 作 局。 至 貞 觀 三 年 閏 十 二 月 , 移 史 館 於 門 下 省 北 , 宰 相 監 修, 自 是 著 作 局 始 罷 史 職 。 及 大 明 宮 初 成 , 置 史 館 於 門 下省 之 南 , 其 修 撰 史 事 , 以 他 官 兼 領 , 或 卑 品 而 有 才 者 亦直 焉 。 開 元 二 十 五 年 , 宰 臣 李 林 甫 監 史 , 以 中 書 地 切 樞密 , 記 事 者 宜 其 附 近 , 史 館 諫 議 大 夫 尹 愔 遂 奏 移 於 中 書省 北 , 其 地 本 尚 藥 局 內 藥 院 。

    主 書 。 晉 中 書 有 主 書 之 員 , 本 用 武 官 , 宋 改 用 文吏 。 齊 於 中 書 置 主 書 令 史 。 陳 置 主 書 而 去 令 史 之 名 。 後魏 又 為 主 書 令 史 , 置 八 人 。 北 齊 置 主 書 十 八 人 。 北齊 初 曰 主 書 令 史 。 文 宣 帝 嘗 立 遣 主 書 令 史 題 署 , 嫌 其 遲, 語 曰 : 「 但 著 主 書 , 何 煩 著 令 史 字 ! 」 自 此 除 「 令 史」 字 。 隋 復 加 令 史 。 大 唐 又 除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