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惊现8岁僵尸娃:末法时期的过患(上)---《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1:02:45
 第一篇 末法时期的过患


  顶礼三宝之后,巴楚仁波切开始正文的第一部分:
       

                                              4、
  

                             大觉金仙能仁天神师,
                           依真实道得证真实果,
                           胜妙正道明示予众生。
                           是故称名大觉金仙欤?
 

   在古印度,仙人(rishis)是指蓄著长发、退隐山林的苦修者,他们接受任何能得到的布施来维生,始终远离家庭生活、买卖、耕种和其他世俗活动。他们被称为仙人,在藏文中称做“昌颂”(trangsong),意指“正直”或“真实”。因为他们的行为正值真实,值得人们尊敬和推崇。
 

   这些仙人有的是佛教徒,有些不是,其成就和证悟和程度也有极大的不同。有些人透过专注和禅定而得到各种神通,有的寿命长达一劫(注释:劫:和宇宙生命循环相应的一大时间周期,包括成、住、坏及其后的空档。),有的具有天眼通,有的能飞行或轻易腾空。但即便是有如此成就的仙人,仍未断除烦恼的根源,所以依然有骄傲的弱点,会执著于他人的称赞和尝识。另一方面,佛陀——无与伦比的释迦族王子,在他证得菩提心的当刻,已全然拔除了我执的深根。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是因为他纯粹是为了利益他人而寻求证悟,故被尊称为大觉金仙(the True Rishi)。
 

   当一千零二佛为利益众生而发愿时,释迦牟尼佛誓愿帮助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仅管这是五浊恶世(注释:五浊恶世:1)命浊——寿命减少。2)劫浊——环境恶化。3)见浊——众生见的毁坏。4)众生浊——才能退失。5)烦恼浊——烦恼障增多。第五偶之注解有更进一步的说明。),他并无惧于众生心智被粗重烦恼障碍蔽和强烈业风摆布,以致粗蛮难驯的事实。正因如许崇高的愿力,在贤劫千佛中,释迦牟尼佛彷如一朵灿亮的白莲。
  

    当菩提心自佛陀心底生起的那一瞬间,他就舍弃了所有自私的念头,只为他人的福祉著想。他在三大劫及数百次的转世里不断累积善业,以坚定的决心和无尽才智,竭尽所能地帮助众生。例如,有一世他曾是一位年轻的王子,走在森林遇见一只非常饥饿、虚弱得无法畏哺幼虚的母虚。出于大悲,他将自己的肉布施给母虚,但老虎连吃的力气都没有。于是他切下手腕,用自己的血来滋养老虎;等到老虎恢复元气,再用整个身体喂哺牠。
 

    释迦牟尼佛因无比的悲心和坚毅的精进力,终于证得圆满佛果。他循著真理之路直达尽头,彻底断除了我执。为了利益众生,释尊就像一方旭日普照著寰宇。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利他,透过其圆满示现和无瑕教授,使我们现今有机会将自己的心性与正法相融合,以证得佛果。藉著正确的发心,并依特正道,我们可以获致真实的成果;就像佛陀一样,不再自欺欺人。因佛陀为真实者,所言皆是如实真理。对那些有过失的人,他直指其错误;对那些发愿终生奉献佛法者,他说:“离家而出家,穿上三僧衣,将自身融入闻、思、修中。”对在家众,他解释如何戒除十恶业(注释:十恶业:三身恶(杀、盗、淫);四语恶(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三意恶(贪、瞋、痴)。和十善相反。)和长养十善业。用这些方法,他让释如何的人都能遵行正道过活,并如理修持佛法。
  

     佛陀的追随者——不论是博学的圣者、有成就的禅定者或像我们一样的普遍的人,——都应好好追随其道路即使在尘世中,人们也同样尊敬心性、行为正直无欺的人,不诚实的人是不受任何信赖的。
 

    我们应该祈求上师清楚指出我们的错误和缺点。当他这样做时,我们必须心存感激地接受其指正,藉此去除已过。以下巴楚仁波切的开示,来自释迦牟尼佛法教的直接传承,也是佛陀的法语:
    

                                      5、
  

                               嗟呼末法时期诸众生,
                            真性情义衰堕行谄诳,
                            是故心思乖违语歪邪,
                            狡诈欺人何者能信任。
 

    在完美的黄金时期不需要阳光或月光,因为众生自身就会放光。他们可以在空中来去自如,无需任何固体食物维生,一切众生自然依止十善业。但随著时光流逝,他们开始互相伤害、被私欲控制、偷窥、说谎。他们失去自在身的光芒,而必须仰仗太阳和月亮的照明;他们失去飞行能力;开始需要固体食物的滋养。最后当自生稻和满欲年(注释:自生稻和满欲牛:在黄金时期刚开始衰败时,众生用之不竭的滋养品。那时虽需要固体食物,但还不需被迫辛劳生产。在供曼达的象征性宇宙系统中,自生稻和北俱卢洲有关,满欲牛则和西牛驾洲有关。)消失后,他们就必须辛勤工作来生产食物。在今日这个时代,所有黄金时期的功德只剩下渣滓,如同毫华盛宴后令人胃口尽失的残羹剩饭。任何有智慧眼的人见到末法时期人们的悲惨境况,都不禁深感悲悯。
 

    在这个斗争的时代,人们心怀恶意,极为狡诈。大家都把自己摆在第一,不顾他人的需求。凡是奉承者就有朋友,违逆或反对者就是敌人。这些心态渐渐扭曲了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思想,变得愈来愈偏颇扭曲,如同盘根错节的老树,直到心智堕落到完全丧失是非观念。
  

    我们正处在由愤怒、渴爱、野心、愚痴、骄傲和嫉妒所控制的时代;是佛法的太阳沉落西山、多数伟大上师前往他世界、修行者的修持堕入歧途、在家众和出家众皆不依法而行的时代。人们可能从这个时代误导的价值观中,得到一些短暂的利益,但最终骗不了别人,只是欺骗了自己。
  

    在此黑暗时代,人们心中充斥的有毒烦恼,是导致其在无尽轮回中徘徊流轮的主因。要对治这些烦恼,我们必须不断保持警醒,如噶当派大师常说的:
  

                            吾握正念长矛立心门,
                          若当无明烦恼进逼时,
                          吾亦同样无懈威哧汝;
                          唯汝松怠吾矛方歇止。
    

                                    6、
  

                             呜呼见此末法众生惑!
                           唉哉孰人之语孰人信?
                           犹如置身食人恶魔洲,
                           思惟自行惠已一大恩

 

    如果发你发现自己置身在食人魔的土地上,很难放轻松,心知不论他们佯装得何等礼貌友善,很可能会随时攻击你,把你吃掉。同样地,仅管一般人看到似和善,但假若你听从他们的劝告,势必惹上麻烦。若你试著给他们忠告,也只会引来麻烦。更明智的做法,就是只专注在自己的缺点上。不论缺点多寡,它们不会永远存在,你总是有可能转化它们。用信心和慈爱来替换恶念;用祈求来取代闲聊;用礼拜、经行绕塔来代替无意义的活动,就是在帮助自己的忙。受持别解脱戒。礼敬上师,精进地闻、思、修,致力改善过失,就是帮自己一个难以估算的大忙。就像用一滴黄金能使整幅画改观,实践法教也能完全转化你的心性。
  

    这种帮自己的忙,并不表示自私。它意味著与其让自己深陷于以爱、憎无明为根基的轮回中,使自己与他人的痛苦永存,不如慎思如何才是善用此生的最佳途径。菩萨的真正目标是帮助众生从轮回中解脱,但要这么做,必先自我救度才行;而要将自己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先清楚了知轮回的过患。正如所谓的:
 

                          积集皆销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如同一堆燃煤、一窝毒蛇、一城恶魔,俗世生活无可避免地会带来庞大的痛苦。设想你身上有三百六十个洞,每个洞里都有一个点燃的灯芯,你所感受到的可怕痛楚,与地狱地中仅仅一丝火花所引起难以想像的巨苦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不管我们现在经历了何种痛苦,都应该用它来唤醒悲心和爱心,以清除恶行与无明,并驱策我们在解脱道上继续迈进。我们必须了解轮回的本质,并不知唯一的对治法就是修学佛法。
    

                                  7、
  

                        昔前吾之心识独漂流,
                      随业流转为此家今生,
                      旋如自酥油中拔发般,
                      弃诸所有孤零一人行。
  

     小心!一个强大的敌人步步逼进了。那不是普通的敌人,而是无法被征服的敌人:死亡。不论我们哪何滔滔雄辩或苦苦哀求,都不能说服死亡延缓几年,甚至连一秒钟也不行。即使是统领世人所有军队的最强悍的战士,也动不了死亡的一根汗毛。死亡不可能被巨额财富贿赂,也不会为销魂美色所动。
  

     你或许会想,最好花上十年时间试著在世界上找个地方,然后再花十年来修行佛法。但有谁能确定他可以现多活二十年?谁又能说他一定可以看见明天的日出?甚至谁能保证他会再吸一口气?当你在山上闭关生火时,不妨想想:“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再生这样生火?”有些人睡眠中死去,有些人在走路时死去,有些人在吃东西时死去,有些人死于战争,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得享天年。生命的任何情境都可能造成死亡。百年之后,如今在世的又有几人还活著呢?
  

    我们独自出生,也将独自死去。即使如此孤单,也仍有影子相随;在死后的报独里,我们的心识仍有过去善、恶行为的影子随行。到了进入于死亡与下次投生之间的中阴才开始修行佛法,就太迟了。如果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对自己的修行有信心,而且知道如何前往净土,死亡之时就不会痛苦。
  

    今天你好好活著,住在一个可以自由修行佛法的地方,没有人禁止你的信仰,或不准你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因此现在正是为死亡做准备的时候。通常我们总是担尤未来,用尽心力去确保未来不会穷困或缺衣缺食。但在未来的所有事情中,死亡难道不是最关键的吗?因为害怕被暗杀,国王和总统有重重警卫保护,但对于能随时进出且无人能挡的最致命杀手,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丈夫、妻子、朋友或同伴。现在我们有许多朋友旧识,可能也有很多敌人,但一旦死亡来临,我们会就抛下他们,像从一大块奶油中拔出一根头发般光留。朋友或亲眷都束手无策;我们毫无选择,只能独自面对死亡。我们的肉身原本连一个针刺或一丝火花的痛苦都难以承受,如今却要经历死亡;我们的肉身被如此珍爱著,却将变成亲友亟欲尽早处理掉的尸体。
 

   在中阴时,我们将赤裸裸、饱受惊哧地带著过去行为的重负孤独踯躅,不知何去何从。在眼前,我们将面对深不可测的黑暗;在身后,有强烈的红色业风扫袭;在四周,有死神阎罗(注释:死神阎罗:死亡之主,因果律的拟人化,能依众生所作而决定其去处。)的使者围绕吼叫著:“折住他,杀掉他!”在那时,如果我们能忆念上师,即使只有一刹那,中阴恐怖的历程都将消失,我们将投生清净净土,最起码也可再获人身。但如果我们的心背负著恶行的重担,无法运用任何曾学过的法教,那么投生善道的希望将全然破灭,如同从须弥山顶落下一块石头,将无助地直堕三恶道。我们在这一生中,连最轻微的痛楚都难以随,却将陷入永无止境的折磨中。 
  

    有权势的人可能用强夺得到财富;败德的人可能藉由强课重税或剥削他人而致富。这些财富、权力和影响力,以及此生所获得的任何短暂满足,都将被充诸身后;而为达到这些目的所犯下的恶行果报将续下去,招致未来的悲惨境况。临命终时,只有善、恶的业果随行,也唯有佛法能保护我们。如果我们现在忽视佛法,深陷在日常生活狭隘的俗务中,必然会被烦恼牵著鼻子走,不断累积业债。没有了佛法,我们将彻底无助。与其专务俗事,我们难道不该在此刻就仅可能地修行吗?
  

    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不该犹豫不决。如果你想等以后有更多闲暇、年纪大些或找到更适合的地方再来修行,那么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修行。如同帕当巴·桑杰(Padampa Sangye)所说的:
                             
俟汝不再忙碌时,
                            永无修持佛法日,
                            值此当汝所思及,
                      听瑞(Tignri)老乡,速行之!
  

    因此在临死之前,利用尚余的时日做些真正有益的事。如以下偈颂所言,我们必须将转向佛法:
    

                                     8、
 

                           自心对已不善绝不为,
                          自意对己不真绝不可:
                          自利不修佛法之心要,
                          自命岂非自故毁坏欤?
  

     没有人会对自己心怀恶意。人们从不会想,若是自己生病有多好,也不会期盼自己残废、穷困或被抢劫;他们所想的是,他们多么渴望快乐,若是富有又安逸的话有多开心。但这些想法从何而来?它们来自于有个“我”的信念。因为这根深柢固的信念,使我们自始就只顾自己的快乐。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永远不会满足。即使被加冕为寰宇之王,我们仍然希求更多的权力、财富和欲乐。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我们对亲近的丈夫、妻子、孩子和朋友的感受上。因为我们爱他们,看重他们远胜于其他人,如果有人称赞或帮助他们,我们就会感到特别高兴。但这并非真正的爱,而是基于“他们是属于我们的”想法。
  

     虽然我们如此珍家自己,但压根却不知如何寻求真正的幸福。我们就像疯子般对待自己,在名利中寻找快乐,无视于死亡将把它们全部带走的事实。在跨入死亡的门槛时,我们辛苦挣来的一切,甚至连一样都带不走。所有殚精竭虑的努力,最多只换得短暂的欢乐——如此巨大努力所得的一丁点成果。
 

    唯一能获得真正且持久幸福的可靠方法,即是单纯地从内心深处向上师祈求,并如法修行。透过因果的自然法则和三宝的加持,我们将在所有的来世中降生佛法兴盛之地,永过得遇善知识,并持续不断向证悟成佛迈进——如此一丁点努力所得的巨大成果。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修持与行善了无意义,认为做错事无害;如果我们认为此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无情享乐,那么我们一定会投生三恶道或连“佛法”这个字都不曾听闻过的地方。
  

     一般世俗的想法使我们相信,关照我们亲近的人、试著征服不喜欢的人是最值得赞赏的事。但这是错的。如果你真的希望在这一生中做点有价值的事,就把自己奉献给佛法。
  

     在修行道上的第一阶段,先将精力与决心放在自修上,而不要草率去帮助他人,这点很重要。目前。我们离根除我执还差得很远:在我们尚未调伏自心之前,试著利他是很荒谬的。这也是为什么法教说:“证悟为一己,慈悲为他人。”经由见、修、行的修持,我们可以去除我执和烦恼,变得真正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当我们用适切的戒律来调伏狂野的心时,所有的缺点会渐渐消失,菩萨的一切德行自会展现。如同龙树菩萨(Naga-rjuna)所说的:
          

                               若彼行经粗莽者,
                             转得细心与专注,
                             美若皎月出云端。
  

    不论我执何等顽强,要从中解脱并开展出慈悲心,都是有可能的。
  

    受持任何一种别解脱戒(Pratimoksha vows)(注释:别解脱戒:根据律藏八种在家与出家戒,能免于堕入下三道,并迈向成佛之道。),是为修心提供一个稳固基础。透过律藏的清净戒律,我们培养出分辩修行道上何者应为、何者不应为的能力。此时我们要精通全部广大的佛法是很困难的,但若能找到一位具德上师,以正确的方式承事亲近他,接受其见、修、行上的法教,并照著实修,必将证得佛法精义。
  

    如果你对上师有全然的信心,他的所有功德也将在你身上稳定地开展,如同生长在香山(Malaya Moun-tains)檀香树林进而的林木,经过多年檀香树叶散发的香气浸薰,结果就带有檀木的芒芳香。然而,如果你不去找寻真正的善知识,而去依靠身心混乱的朋友,他们只会教你造作更多恶业,你将像一束掉落阴沟的吉祥草(注释:吉祥草:轻细成缕的草。佛陀证悟时,坐在由吉祥草编成的座垫上,故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常于许多佛教仪式中。),难以洁净。这是为什么说:
  

                                先是审慎寻上师;
                             尔后审慎善承事;
                              最终审慎修法教。
                              依此三审慎行者,
                              解脱道上进无误。
 

     在此末法时期,因为人们智力有限、缺乏决心,所以需要以精要的形式来修习佛法。视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虔诚心,配合六字大明咒持诵的修法,正符合此精简的需求。六字大明咒非常容易念诵,也浓缩了所有佛教经典的要义。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心要,所带来的加持是无尽的。如果你把它当做主要的修持,那么人、天人、甚至伤人的鬼神,都会善加对待你,你将长寿而无病无殃。在下一世,你会投生普陀山的极乐净土,或至少生在佛法盛行之地。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
  

      决心是任何努力得以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决心致富,即使刚开始只有一点小钱,终能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你决心读书,假以时日你会变成博学者。如果你决心禅修,最后你将找一条使自己全然自由而得以修持佛法的道路。这端赖于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目标。藉由佛法的修行,就像一个所向无敌的国王征服了宿敌,你将一劳永逸地征服曾在无数累世中断折磨你的我执。
    

                                       9、
  

                             末法所生思行极卑劣。
                           无能利吾谄诳且欺惑;
                           于焉吾亦难成利他行;
                           止却无谓竞逐不好耶?
  

     在这个时代,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依靠他们来指引我们如何依循佛法生活。家人和朋友认为值得去做的事——即使是出于最的动机——最多也只是积聚财富、击败对手、保护自身利益而已。他们一直在追求这些价值,他们的念头是一条爱憎相续之流。他们老是想著父母病得有多重,子女多么不知感恩,房子多么需要修缮等等。如果我们的心不断绕著这念头打转,我们早已失去对佛法的奉行,但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身、语、意合乎善行,并尽量努力修持佛法。
  

     遇到令人愉悦的经验时,即使如品尝一口美食这般小事,我们也只想留给自己,甚少愿意让别人取代自己来享用。事实上,这种自私的欲望毫无意义,不仅使别人痛苦,长久以往也会带给自己痛苦。只想到自己,就是背弃了菩萨的六度万行。依止一位善知识,放弃对财富、食物、衣服和友伴的一切自私迷恋,不是比较好吗?
  

     如果你跟随末法时期大多数人的样子,结果就只是像他们一样成了欺骗专家。你会浪费生命在追逐得不到的事物上。你会像忙于玩耍而忘了饥寒的孩童般,不知是日将尽,直到天黑才突然想起妈妈而开始哭号。如果你真正想要帮助众生,必先使自己完善。如果你拟定许多野心大计,要做生意、招揽信徒、自抬身价宛若上师,你将如蜘蛛般自陷网中。耗尽一生去织结这般的蛛网,你将难以察觉光阴正在飞逝,直到突然恍知死期已至。你将竭尽所有精力、历尽各种险阻,但这些险阻并不像精神修行的试炼,丝毫无助于自我的提升。
  

    尊贵的噶当派上师常用极谦卑的方式来修行,全然不顾舒适逸乐。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抛弃了王宫的享乐,苦行六年之久。既然我们是他的追随者,难道不该抛开俗务,忘却亲朋好友的无尽纷扰,全心全意追循一位真实上师的教导吗?
  

    在轮回中打滚到底有何好处?轮回中的诸事不断遽变,百万富翁变乞丐,乞丐变百万富翁。不论发生什么事,人们永远不会满足——如果赚到一百万,就想赚两百万,如果赚了两百万,就想赚到三百万。如此你怎么会满足?只有一件事你应该永远感到不足,那就是你的修法。要像一只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永远凝视前方,看那里可以找到更多青草。照此方式修行,就不会失望。
  

    假若在一生中,每件东西你都想得到的话,就永远不会有够用的时间。俗话说:“所有计画如同儿戏。若我们真要付诸实行,永远也完成不了;但如果我们撒手不管,它们霎时都结束了!”
     

                                       10、
  

                               承侍上者难今其悦意;
                             养护下者难今其满意;
                             悲悯顾他他人不顾念;
                             思惟此理下定坚决心。
  

    不管你做什么,都无法满足每个人。这世上有权势的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不论你多充努力尝试去取悦、服侍他们,他们都不会心存感激。他们甚至很容易被一些小差错激怒而处罚你、鞭打你或把你关进牢里。而那些依靠你的人,不论你多么照顾他们,也无法永远让他们满意。不论朋友的动机是如何良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你依循他们的建议,只会在轮回之网中愈陷愈深。征服仇敌和照料亲人是永无止境的,全是在浪费时间。在利他之前先要使自己完善,而要使自己完善则必先切断以下三种系缚:服从权贵,无济于事地助人,以及人云亦云。
 

   试图取悦权贵,只会引起情绪骚动。试图用此生的俗事去帮助他人,只是替轮回火上加油。不论这些方法能带来多少满足,充其量都只是暂时的;对死亡一点帮助也没有。事实上,这些是对慈悲的误解。真正的慈悲是将众生安顿在无死的、极乐的圆满佛果上。
  

    深陷轮回中,你应当觉得自己像个被关在牢里的囚犯,一心只想著如何脱逃。了知日常俗务的无谓,就像噶当派大师常说的:
  

                          安汝心于法,
                        安汝法于简,
                        安简于念死,
                        安死于僻穴。
  

    安住在偏远的地方闭关,远离纷拓,是确保你会真正修行佛法的最佳方式。
 

   难道我们不应把这些谨记在心,并且努力使自己完美吗?那是朝向正利他的第一步。


                                  11、
 

                            博学不圆教义增争辩,
                          修持不为利他多底毁,
                          上位不理政事图谋乱,
                          思惟今世如斯悲厌离。
  

    虽然伟大、证量高深的上师的确出现在此末法时期的迷惘人群中,但他们就像水银泄地般没入尘土。他们虽精通五明(注释:五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和内明。),并广为弘法,但多数人不是以邪见妄加批评,就是对佛法兴趣缺缺。即使有少数人真正听闻,但一、两天后就觉得乏味,不能了解受持这样的法教是如何地珍贵稀有。
  

    如果有人接受了法教却不实修,他们可能是得到浅薄的知识,这只会增长其傲慢心。他们可能展现出某种程度的持戒,但这只会助长他们对自身德行的迷恋。他们可能获得高位,但这只会滋生贪念、滥权和反抗之心。这样的徒弟不比普通人好;他们既未奉行佛法,也未能利益他人。
  

    在过去,具德上师会无误地详述法教,进行经辩以理清任何法义上的偏差,并撰写释论以说明其涵义。这三种佛行事业就像炼金的不同步骤,可以保存及弘扬法教,引导人们真正地修行,臻至证悟。但今日,这些佛行事业却引导各个传承到骄慢与嫉妒的顶峰,使他们热衷于竞争、批评和敌对,破犯三昧耶(samaya)(注释:三味耶:密咒乘的誓约与戒律,使上师与弟子、教徒与修法之间所有重要关联得以确立。)而毒害了真正实修的祥和氛围。
  

    即使像莲师和无垢友尊者(注释:莲师:伟大的莲花生大士。他与班智达毗玛拉密札(无垢友尊者)是两位印度大师暨密乘成就者,西元八世纪时由赤松德赞王迎请至西藏,奠定了西藏的佛教传统。其非凡的秉赋和力量来自对密乘的精通,也证明了在佛法弘传过程中克服阻逆和障碍的无可避免,而这些障碍连当时最优秀的显教大师也无法祛除。)这样的完全证悟者,具有示现奇迹的力量并证得五神通(注释:五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有能力带领那些仅是见、听或忆念他们的人走上解脱道,但还是有一些人吹毛求疵,怀疑他们成就的真之实性并想著:“这都是谎言和魔法师的伎俩。”
  

    在此末法时期,弟子有这般歪曲的行径,只会造成三昧耶的破损。为此,大成就者可能无法完全利益他人,而佛法的弘传与盛兴也会受阻。
  

    即便是那些以仁智治理邦国的人,仍遭到群起反对,甚至还被谋害。如俗话所说:“权位愈高,痛苦愈大。”
  

    为什么连高度证悟者要利他时,也如此困难?下一个偈颂会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