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惠子女王个人电话:末法时期的过患(下)---《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3:55
 12、
 

                             宣说真义不取做他解;
                           真心利他善意遭妄解,
                           今日邪谄视正如邪谄,
                           于焉无能利他断希冀。
  

     在今日,当你要解说佛法时,人们会说:“真是个傻瓜!他是知道一点佛法,但对世俗生活却一窃不通。”如果你解释要如何获致真正的幸福、如何避免投生三恶道。人们根本就不相信。因为他们的猜忌和偏见会曲解你所说的每件事。在亮晃晃的大白天,当一群蒙著眼的人都同意是黑夜时,问题必定出在他们错误的认知上。今日人们普遍的心态阻绝了自身俱生的明智。
  

     如果你以最纯净的动机给予人们殷实的忠告,他们会以为你不过是用较聪明的手法来利用他们罢了。如果你告诉人们要修行佛法,他们会想:“这会断送了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最后我将一无所有!”他们甚至不能理解人是在试著帮助他们。如果你教得很多,人们只会说:“噢!他真是能言善道,不是吗?”却不会思索你话语的真正涵义。他们不能察觉何者就长远来说对他们最好,以为你是在伤害他们。他们扭曲地就像歪斜的老树,心中所认知的任何事物也都是扭曲变形的。
  

     在过去的黄金时期,当父母提出忠告时,子女就会照做。现今的情形就不同了,所以最好保持缄默。很少有人试著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大部分的人都忙著赚钱,把工作做好,努力获致高位,受到这些目标的诱引,人们被执著和恶毒的野心层层包裹。为了跻身前茅,他们欺骗别人,只考虑自己自私的意图。如此邪谄之人又要如何互助呢?
  

    如果你仔细检视这些令人悲哀的状况,就会很清楚轮回里怕有狂乱的作为是多么空洞和了无意义。你会益发确定,唯一值得追求的就是专注于精神的修持。如同密勒日巴尊者(Jetsun Milarepa)斩断所有世俗的羁绊,专心一意在人迹罕至之处闭关,修行佛法。追随如此的榜样,难道不是最好的吗?如果你也这么做,你所获得的,将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东西。
  

    我们该如何修行佛法?伟大的噶当派上师认为,最珍贵的法教便是空性与慈悲不二。藉由一次又一次地培养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利他的能力会毫不费力地生起。这些大师以坚持如法的修持而闻名。他们自我训练的方式,是先仔细研读佛法,然后以禅修来直接体验。这是在解脱道上向前迈进的正确方法,能够达到究竟佛果的无上胜乐。
  

    尊贵的班智达阿底峡(Atisha)是噶当派传承的创建者,被尊称为“第二佛”,将菩提心与修心的法教带到雪域西藏。在自身的修持中,他不断培养至诚的慈悲心。如果我们也像他一样,以悲悯众生而发心,我们将建立为了利他而寻求证悟的坚定愿心,也就没有不能成就之事。如果没有这样的愿心,我们的悲心只不过是对真正悲心的惨澹模仿罢了。所谓:“希冀别人快乐,即便对那些相要害我们的人也是如此,就是极乐的根源。”最后当我们到达了这个层次时,对众生的悲心自会毫不造作地生起。
  

     当佛陀在兜率天(the Tushita heaven)即将成为此劫的第四尊佛时,他宣布:他化身在南赡部洲、示现佛陀诸善行的时候到了。众菩萨和天人都试著劝阻他:现在是黑暗时期,遍地充斥著异端邪说。但佛陀回答,他确信能够实现利生的誓愿。为何他拥有如此的信心?那是因为他的悲心无限,且他深知以悲心之力,无事不可成。因此,他吹奏海螺以为证,其音色之美妙庄严,超乎了所有天人合奏的一切乐声。
  

     为了开展庞大的悲心,我们必须舍弃世俗的做法,并致力驯服顽固、狂野的心。如果试著把佛法的修行与世俗的追求混在一起,我们的证悟将不完美,如同一块沾有污点而失去光泽的黄金。与其仓促从事、仅稍稍反映真正菩萨事业的行为,不如先努力修心。然后,当我们证悟到空性和慈悲不可分时,便能自在地效法诸佛菩萨的步履。
  

    如果仔细审视支撑你追求世俗目标的一般价值观,并试著去发掘它们从何而来,你会发现那是因为无法正确探查事物所致。通常我们是在迷妄的假设下行事,认为万物有几分真实、具体的实体性。但当你更仔细观察时,会发现现象界就像一道彩虹,鲜明绚丽,却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
 

    我们对现象界本质的迷惑,可依现象的不同种类区分为:物质性、言语性和心理性。关于物质性的迷妄,原颂如是表示:
   

                                          13、

                                    “观见万法如幻”诸佛语,
                                  今日幻化犹胜昔日幻,
                                  狡诈术师施设幻术者,
                                  今是如幻垢行戒慎之。
  

      轮回与涅盘无尽的现象,就如同魔术的幻影。遍宇宙找不出一个永恒、本俱存在的实体。从未有过一个国王可以永远保有其王国;从未有过生而不死之人;从未有过不会消散的群体。一切就像出戏。戏里演员们扮演著战争、情欲和死亡。凡事就像场梦,有时是美梦,有时是恶梦。
  

      在此末法时期,我们已经到达幻象的顶点。人们早已遗忘黄金时期的纯净。他们不管来世,只顾眼前即刻的满足;他们诡谲而不可靠,把佛法葬送在堆积如山的有害恶行里。世界和众生每一刻都在改变方向,就像麦杆随风摇罢,早上是真的,到晚上就不真实。不按时令的雨、雪、冰雹、炎热和寒冷,扰乱了四时节气的自然历程。看到这一切,我们必须了解当好事降临时不须特别欣喜,因为它可能随时会变成相反的境况;我们也必须了解,在恶劣环境下也不须过于沮丧,因为相对于三恶道中无数众生的苦难,我们的困顿实在微不足道。
  

      魔术师从不会被自己的伎俩所骗。当他幻变出马群、牛群、车乘或任何幻象时,不论有多么维妙肖,他都知道它们并不真的存在。如同魔术师不会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幻象所愚弄般,一个已经证悟万法空性的菩萨,认清世间所有的追求都属虚幻,即使他过著在家居土的生活,也不会受烦恼或我执影响。他了解一般世俗行为空的本质,既不受其诱惑,也不会为之害怕。他既不希求成功,也不惧怕失败,因为他对自己的闻、思、修具足信心,不论做什么,都会使他愈来愈接近彻底的解脱。
  

      然而,这样的了悟如今很少见了。迷妄日积月累,就像滑稽的狮子相互模仿般地激增;这种迷妄深到让我们难以找到一条全身而退的出路。我们已丧失看清事情真相的能力,因此要我们不浪费生命是很难的。但就像过去诸佛所说的:“万法皆是有为法(compounded),凡有为法均无常,无常即苦。”所以我们应认清世俗价值是什么;放下所有对财富、衣、食的思虑;不再占他人便宜;努力将我们的心与佛法相融合。如果我们能够舍弃所有忙碌的世间活动,在佛法上的修行便能持续地直趋目标。佛法的修持和种种和善行也如梦幻般不真实,但透过这些如幻的功德,我们将得到如幻的证悟之果。
  

      我们必须以世俗谛和胜义谛这两种真理来理解万物的本质。简言之,世俗谛就是现象显现的范畴,由一连串相互依存的因缘和合产生。既然一切万象是以此方式互相连接,在世俗谛的层面就无法避免因果法则的作用:善或恶的行为必然会产生快乐或痛苦。一旦因缘现前,谁都不能阻止果报的产生;就像春天土壤里的种子,若有阳光的煦照和雨水的滋润,就会长出花和果实。这就是我们应该连最微小细行的潜能,也要一直保持警觉的原因所在;我们也应该了解,能够有机会修持佛法是多么稀有珍贵。现在我们手边可能拥有这个机缘,但随时都有可能因死亡而失去。我们不应该再浪费时间了。不断思惟无常会激励我们修行。正如怙主佛陀所说:“一切足迹中,象印为第一;一发思惟中,念无常第一。”
  

       了知一切事物的无常,即是了悟万法空性本质的关键。这就是胜义谛,唯有那些已全然证悟的人才能明了。究竟而言,这两种直理无二无别,显空不二。关于言语性的迷妄,原颂说道:
    

                                        14、
 

                                     “观见万语如响”诸佛语,
                                   今日回响犹似空回音,
                                   所言所想不等空谈响,
                                   于此诡谲空响厌僧生。
  

     轮生活里的所有言语和态度,不管是可喜或可憎、友善或批判,都只是空谷回音。如果你站在悬崖边,不论是侮辱或陷媚的喊叫都会回传给你,又有什么理由沮丧或得意呢?火、风、水、野兽的叫声、人类的话语等宇宙的声音,都没有任何的实质,它们只是无法抓住的空响罢了。
  

     我们在述说过去的故事、谈论现在的情况与商讨未来的计划时,绝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爱憎表达。话语来来去去,毫无实据,无迹可循。你可能听到有人上午被称赞,下午就被斥责。人们心存恶念时,可能说著甜言密语;相反地,当他们心怀善意时,所言可能冷酷无情。如果你将这一切的言语当真,必定被误导。所以不要理睬世俗的闲谈,改以念诵祈祷文和咒语,并大声读诵佛经。
  

      由赞美和批评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瞬间即逝。被恭维时,不要骄傲,把赞美当做在梦中或幻想时所听到的某种东西。告诉自己被赞美的不是“你”,而是那些经由修行所培养的美好德性。事实上,只有那些证得解脱之人,才真正值得赞美。
  

       被批评时,把它当成一个认识自己潜藏过失的机会,以增长谦卑。诚谓:“责难与恶劣对待,是禅修之花的根源。”它们是你的上师,用以摧毁执著和渴爱。若将恶语和苛责当做修行道上的逆增上缘,将激发修行,使你持戒更加谨严。你要如何报答这样的恩惠呢?
 

       对一个已经明了言辞如幻本质的菩萨而言,批评和毁谤只会增进他的禅定修持。无论遇到好的或坏的情境,两者都会增长他的福德与智慧。他从不会任由烦忧和欲望摆布,因为他的心安住在无扰的圆满正见中。他舍弃了所有世俗的价值,却得到未曾追求的尊崇。
  

       对我们来说,即使一心一意付出所有,企求名闻天下,总还是会遭人诋毁;纵使我们因勇气、美貌或权力而成名,所获得的声名毕竟还是暂时的。
  

       所以当时你受到恭维时,想一想这只是因为你实践了佛法的教授而已。当你受到批评时,用它来提醒你增长对别人的悲心,舍弃轮回的行为方式。
    

                                               15、

                                          所见非是人者是骗徒,
                                        说非是话语是谎言。
                                         于焉今日无人可信倚,
                                        人孑然一身任悠游。
  

      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像固居在食人魔聚集的岛上,绝不能放松警戒。我们遇到的任何状况,很容易转变为悲惨境遇的来源;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也很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唯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只是善知识能给我们有效的建言。这点必须谨记在心。
  

      既然心这么容易被特物质现象的妄念愚弄,又很容易被世俗妄语搅扰,那么远离这些到僻静之处禅修不是比较好吗?这是开展对众生慈悲心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日复一日如是修行,最后就能以菩萨的无尽悲心来行事。
  

      全心全意修持菩提心,直到明白此生的活动是何等令人受挫和毫无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你会为这黑暗时期众生的微脆而感伤,并生起强烈出离轮回的决心。如果这些态度能真正深植于心,大乘佛法的功德与成就一定会应运而生。如果出离轮回的真正决心并未根深柢固,那么你的佛法修行将永远不能全然展开。
    

                                      16、

 

                                 身行正法所行逆众人;
                                 言说正语所言怒众人;
                                善心真诚纯净反遭忌。
                                 是故适己韬光养晦时。
  

      现在让别人明白我们真正内涵的时机尚未成熟,也不是给予劝告、期待他们变得更好的时候——那只会激怒他们。此时反而是检视自身过错,并对症下工夫的时刻。
  

     我们活在人心错乱的时代;人们所做或所说,很少跟他们真正所想一致。人事快速变迁,使我们无法依赖任何人事物。事实上,除了具德上师,没有人能给我们可信赖的忠告。
  

     在过去,任何人受了出家戒,穿上僧服——佛陀法教的光荣表征,并正确修持佛法,就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尊敬和支持。现在,如果有人这么做,人们会以为他不是在自我炫耀,就是人格不健全,而无法适应这个世界。
  

     如果你以纯净的心去帮助别人,他们会怀疑你一定想愚弄他们。如果你说真话,必须点出人们的缺点,没有人喜欢如此。与其这样,不如隐藏你真正的内涵,像灰中馀烬般过自学成才。下一个偈颂便解释要如何去做。
   

                                              17、

 

                                          寂静山林独居以藏身;
                                          息交绝游少言以藏语;
                                          专倚注视已过以藏意;
                                          此即所谓秘密瑜伽士。
 

     一旦你受制于各种纷扰的活动,就永远不能从妄念中解脱;所以,单独住在远离世俗享乐的地方是很重要的。没有一个地方比鲜为人知的幽僻山谷洞穴更适合栖身了。那里只有野生的鸟、兽为邻。在这种环境下,你的慈爱与悲心将会增长,贪爱与瞋恨会从内心消失,而你的禅修也不会受干扰而分心。
  

     嘴巴是罪恶之门。虽然话可以从口中轻易溜出,但它所带来的后果却深远而严重。多数的闲谈只是贪爱和瞋恨的表达而已。如果你说得太多,将惹上麻烦,就像一只鹦鹉落到被关在鸟笼的下场。所以应舍弃不必要的闲谈。
  

     是心让我们在轮回流转:是心不断产生会贪、瞋、痴、慢、疑五毒;心必须为遍布三界的妄念负责。与其让这个爱惹麻烦的猴子心性恣意地糟蹋我们,不知持续细察自己的过失,只要恶念一生起,就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对治它的。举例来说,增长无私来对治贪爱;增长慈爱来对治瞋恨;思惟十二因缘(注释:十二因缘:因果互倚的瀑流,由无明开始而生起世俗谛的现象。)如何造成轮回来对治愚痴。善行的关键就是修心,这就是为什么说:
  

                                  苦行要旨善护心;
                               除此,苦行有何益?
  

     不断检查心境是否与法教一致,或已被烦恼入侵。如果心能守戒并保持明觉,身和语自然就会跟进。这种心的内在修持,就是真正的上师,佛法是随时都可以运用的,否则它又有什么用?
  

     隐匿的瑜伽士是不会跟他人厮混,也不涉入世俗活动的修行者,既不求名也不求追随者。他对修行有一股不可抗拒的灼热渴望,并抓紧法的根本——出离轮回的决心。现在你可能会想:“若我现在舍弃了所有世俗活动,以后会怎样?我要如何找到食物、住所和其他东西?”如果你让这些迷妄的疑虑和不安支配余生,只会使轮回的网愈扯愈紧。一旦这些根深柢固的习性持续,痛苦也会延续下去。除非你真的厌恶世俗生活,并满足此刻所拥有的一切,否则你不会是一个好的佛法修行者。
   

                                      18、
 

                                     无一可信是故起厌僧,
                                   无一具义是故悲惆怅,
                                    所欲时不我与坚决心;
                                    恒念如斯三事得裨益。
 

     我们经常把对我们友好的人当做朋友,把那些挡我们的路的人视为敌人,但这些判断相当不可靠。那些我们现在认为是朋友的人,将来可能轻易地变成敌人,反之亦然。从没有一件事是完全固定不变而牢靠的。
  

     轮回中的种种事物,终将如水塘上的指划般不留余迹。这一生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奋斗争取成功与幸福,甚至工作到精疲力竭,也将毫无所获,因为在我们跨入死亡门槛时,又能带走什么?
  

     当我们投入一些计划时,内心充满著过去和未来的种种思绪,失去当下的念念分明;这样要从情绪的羁绊中获得自由,是非常困难的。总之,在这一生中即使想要实现所有计划和想法的一半,也不够时间去完成。认知到这一切毫无实义,并对今生所有的世俗活动感到嫌恶和疲备,我们不应该坚持修行佛法吗?
  

      从没有人不死。即使是已证悟的觉者、释迦牟尼佛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也示现肉身死亡以提醒众生无常。即使是梵天(Brahma),帝释天(Indra)及其他轮回中最高天界、寿命长达一劫的天人,也终究难逃一死,因为他们尚未根除烦恼障,必再投生下三道。试想我们拥有这个诸多不完美的脆弱人身,又该当如何?
  

      如果你自以为了不起,稍有不适就发怒,那么你绝不会是个真正的修行者。直到现在,我们都只想著自身的舒适、成功、家庭和朋友。无数累世以来,我们只想到自己的幸福;现在是开始想想什么对他人最好的时候了。我们现今的喜悦和悲伤,正是过去世种下的果报,因此对苦乐存有希望和恐惧是毫无意义的。相较于无数众生的福祉,自身的苦或乐根本上不重要。所以,欣然接受痛苦以提醒自己轮回的不完美,用它来激励修行,并做为消解他人痛苦的时机。同样地,用快乐去滋长你的力量,努力趋向证悟,并增长兹慈爱之心。
  

       思惟这一切,悲哀、厌离和决心就会自然生起:目睹众生的境况,你却无能为力而伤悲;想到在堕落的轮回里持续漂流,就感到厌离;于是决心藉修习佛法来做点事。
     

                                            19、
 

                                     乐时不再欢乐有时尽;
                                   不欲痛苦依法断离苦。
                                     无论苦乐知昔业力作,
                                    是故于此毋须希惧尔。
  

     此时此刻,你或许正体验著各种幸福欢愉,但这些都不会久长,所以不要执著。今生你必会经历各困难、疾病和其他麻烦;重要的是从这些经历中,了知法教的真实意义。
  

     不论何时我经历痛苦或快乐、不幸或满足,都是过去作为的结果。如果你现在健康、有名或富裕,那是因为你过去所行的善报;如果你因疾病、障碍或重重困境而受苦,那是你过去恶行的果报。不管身处何种环境,你都可以净化自心。受苦时,你可以发自内心深处祈求,愿你的苦能代替别人的苦,让他们所有的痛楚和苦难永远了脱。你受的苦愈多,就愈能实践替一切众生承担痛苦的修行。
  

     以这种方式经历困境,把它当做修持佛法的一种激励,它们会成为助力而非障碍。伟大的密勒日巴尊者就是用这种方式,将他所受的痛苦和艰难全部转向证悟之道,成为最完美的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一样,放弃对此生舒适、快乐的一切考量,欣然接受所遭遇到的任何状况,做为修行的资粮吗?
 

                                          20、
 

                                    求人者众逢人皆微笑;
                                   己欲者多样样皆必备;
                                   算计能作所作心希惧;
                                   从今随缘行止不作矣。
 

    为了财富和权执,你必取悦权贵,笑得谄媚又伪善,只求达到目的。一旦你踏入权力和富贵的世界,你的心就会充满忧虑,经常萦绕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
  

    到最后,不论我们变得多么显达富贵,似乎永远都不够。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从不感到满足。正如俗话所说:“贪欲就像一只饥饿的狗。”就算能尝到天人的珍馐美馔,我们还是会希求更美味的食物;即使能穿到天人华美的服饰,我们仍会渴求更精致的衣著。所以不要无谓地自我虚耗,像个追索彩虹尽头的小孩!世俗的目标完全无益;开展为帮助一切众生而修行佛法的信念,才是生命的唯一有价值的目标。
  

    佛法的基本要点就是远离生命中对苦乐的恐惧和希求。在荒野独自生活,满足于你所拥有的,就会免受各种需索的折磨。没有许多障碍、分心事物或冲突,修行就容易多了。反之,穷毕生之力试图得到世俗成就,就像在干涸的河床上捕鱼一样徒劳。清楚了解这一点,立定决心,不要让生命去追求这般毫意义的目标。
    

                                      21、

                                   今日既死无悔轮回法,
                                 长命百岁无喜韵华逝。
                                  是故死活今生有何义?
                                   唯修佛法诚为来世矣。
  

     如果你已修行佛法,你的生命就很有意义,即使今天突然被雷电霹死,也毋须有任务遗憾。
  

     如果你不曾修持佛法,至少有一件事不用担心:你没有任何机会远离轮回:你现在就置身其中,而且还会在里面耽留生生世世,像一只被困在罐子里的密蜂,飞上飞下却无处可逃。世果你继续浪费时间,不论再多活几年或上百岁,到头来都没有什么差别。
  

     至今,许你已浪费许多时间,但一旦你开始修行佛法,那么不论你活多久,每一天的每一刻都是和上师相处,接受他的教导,并全心全意修持直到死亡降临的无比宝贵的机会。那时你会清楚知道,没有一件事比佛法更值得;并且明白,为使自己完善而修持,是今生和来世的一项珍贵投资。
  

     觉察整个现象界是多么梦幻无常,当死亡来临时,你就会像对待老友一样地欢迎它。犹如无可匹敌的冈波巴大师(Gampopa)所说:在死亡时,已除尽轮回习气的最上乘修行者会现入大明光中;中等的修行者虔信自己会直登净土而了无畏惧;修持了一些佛法的下品修行者至少也没有悔恨,知道自己将免于投生三恶道。
 

     即使你强烈执著于今生的事物,也无法留住它们。青春及伴随而来的欢乐匆匆而逝;没有佛法,就算活到百岁也只是延长老年的痛苦而已。只要你的心仍被八风(注释:八风:依龙树菩萨所定义,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所染污,就没有任何闻、思、修能让你获得解脱。世俗的目标是永无止境且没有实益的。纯为利他而追求证悟的修行,才是最崇高和最有价值的立志目标。这就是菩提心,一切修行道的精髓,能成就一切法门。
  

     每件事都有一恰当的时机。农夫知道何应该犁田、播种或收成,从未错失从事每件工作的适当时机。现在你拥有健全的身心功能,已经遇到上师,也接受了他的法教,你要让解脱之田荒废吗?
  

      大多数人做了很多未来规划,但他们计划的未来,只不过是今生的短短数载,这是极为短视的。我们还有来世的漫漫长路要走。死亡只是一个必须独自跨过的门槛,唯有对上师三宝的虔信和对修行的信心,才能帮助我们面对死亡。亲戚、朋友、权势、财富和其他我们习于依赖的任何事物,到时都不复存在。所以,如果你现在把生命浪费在无尽的次要工作上,可以确定你在死时必将悔恨哭泣,并被强烈的不安侵袭,就像一个小偷刚被丢入监牢,不安地等待刑罚。亦如密勒日巴尊者对猎人奇惹瓦·贡波·多杰(Chirawa Gonpo dorje)所说的:
  

                                         暇满人身诚可贵,
                                        如汝之人非如是。
  

       一个人或许会发觉自己没食物吃,没衣服穿,没房子住,但如果内心充满对上师和三宝的信心,那么此人不管是生或死,他的心一直都是喜悦和自信的。

结 语
  

       第一篇是从世尊初转法轮、传下四圣谛的法教开始,相当于三乘教法的第一步:小乘。概括来说,它指出轮回的过患,特别要激励我们厌离此末法时期的恶行。这种出离轮回的决心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而第二篇将解释对治轮回的方法:大乘佛法的见、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