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亡真相:湖北省人民政府政研网 政务公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37:30

对中部地区县域

经济发展突破口的把握与选择

——以湖北省公安县为例

   

 

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央和省级对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关注,各地县域经济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公安县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县(市)的代表,虽然在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中游偏下的位置,但综合分析,经过近些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该县的产业基础日益成熟,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启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可以说,目前公安县加速冲刺的外部条件已经形成。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突围与进位,关键是要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着力点,提高发展的针对性,通过抓重点环节,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把握大趋势,抢占主动权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决定某一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能力多强,还是努力多大,都无法与趋势抗争。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讲,规模小,实力弱,对宏观环境的依赖度较高。因此,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分析把握县域经济的大致发展趋势,把握宏观政策的走向,做到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关起门来搞发展,搞“诸侯经济”,闭门造车,与时代脱节,就会落伍。分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致趋势,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农业规模化。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耕地、水面等生产要素将逐步向大户和经济组织集中。二是农村城镇化。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进步,使农村逐步发展成为小集镇、小城镇,农村人口居住也会相对集中;同时,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打工经济的发展,也将使一部分农村人口脱离土地,向城镇集中,转变为城镇人口。三是工业新兴化。这是工业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中部地区县域工业也将继沿海发达地区之后,由高消耗、低循环、劳动力密集的传统型向低消耗、可循环、技术主导的新兴化转变,县域工业由“重”到“轻”、由传统到新型的发展趋势明显。四是消费多样化。这是物质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群众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层次提升,以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及其他新兴产业为主的县域三产业,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安经济要弯道超越,中游崛起,必须重视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把握,在顺应大环境、大趋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找准适应公安发展的主体战略和具体思路,这是成功的关键。

 

找准突破口,打好攻坚战

在明确发展趋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关键是如何实现战术性的突破。核心是要找准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起跳点、切入点、辐射点和支撑点。县域经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县委、政府的精力、财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使力,必须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突破口,集中主要人力和精力、物力和财力抓突破口,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突破。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关键性的一步,将对农业农村经济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公安抓农村经济,主要措施是推进规模经营、发展打工经济、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等,这些措施实施的前提,就是必须实现土地的流转与集并,让土地向大户集中,这也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必然转变。因此,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公安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土地流转的指导思想上,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做到“四个结合”:把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地主”;把推进土地流转与全民创业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变成新的产业主;把推进土地流转与本地工业发展结合起来,让一些离地不离家的农民成为工人;把土地流转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转变为商人。根据公安农村土地流转刚刚起步的实际,当前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向突破:一是土地股份经营。农户以土地出租、劳力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物资等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二是土地租赁经营。经济实体或种养大户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承包土地,农户按各自流转土地的份额分享租金收益。三是转包或反租倒包。特别是耕地弃种较多的地方,可由村集体或农户自愿协商等形式,将土地集中后倒包给种养能人或专业大户经营。四是土地使用权转让。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他人,再让受让人与集体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并按合同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注重抓好示范引导,同时还要落实好扶持优惠政策和各项服务措施,解决好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推进农村城镇化,要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城镇化的本质,就是扩大县域、乡域中心集镇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使农民变市民。让农民进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城镇的承载能力问题,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城镇化的目的,还会加重原有城镇公共资源的负担。因此,当前我们抓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公安各级财力弱,争取的项目也十分有限,城镇建设既要量力而行,也要适度超前,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可考虑将全县分为主城区——中心镇、口子镇——一般集镇——村居民点“四级”,在各级按照规划,自行筹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县委、政府根据划定的级次,整合资金、资源,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建设。当前,首先要高标准推进县城建设,做到项目向城区集中,不断优化斗湖堤城区形象,增强吸纳功能和辐射功能,引导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区集聚,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在乡镇集镇和村居民点建设中,重点是要加快市场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同时对集镇房地产发展也要鼓励。此外,如何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目前公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拨款,使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很少。应考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允许个体私营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各种形式进入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投资经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现在抓招商,抓民营,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打造好园区这个发展平台。筑巢才能引凤。政府在引导工业经济发展中,首先要做好筑巢的工作,夯实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当前抓园区建设,要抢抓土地瓶颈缓解的有利时机,突出抓三个方面:一是抓功能分区。目前公安除孱陵工业园基本满园外,青吉工业园以及几个乡镇工业园正在建设或正在规划,入园的企业不多,规划的空间很大。要充分吸取过去园区商业、工业、房地产、办公楼“齐头并进”的前车之鉴,把明确发展规划、搞好功能分区作为园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未雨绸缪,着眼长远,认真搞好规划设计和功能分区,严格按照规划、功能区域进行投入和建设。二是抓产业布局。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决定园区的生命力。要围绕园区的功能划分,对四大主导产业实行“对号入座”,明确哪个园区主导产业是什么,哪个产业应归属于哪个园区,靠产业布局形成专业园区,用功能布局提升产业的集中度。三是抓产业集聚。没有大企业引进,园区就难以拓展;没有大项目引进,园区就难有实力;没有产业集聚,园区就难有竞争力。加强产业集聚,关键是龙头,要把领军企业、大项目打造成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是产业链,要坚持大中小并举、高中低并重、近中远期兼顾,引导产业内同类企业合理进退、战略重组,最大限度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途径是集聚企业和项目,要鼓励园区外的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要求新办企业、新上项目按照分区入园发展,不能四处布点、遍地开花。

促进三产业加快发展,要以专业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当前,公安三产业的集中形态和主要份额是商贸流通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对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公安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实现这一目标,公安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市场是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加快专业市场体系的培育,对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推进公安三产业发展,就是要立足“商贸旺市”,持之以恒地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使专业市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提升。对专业市场的建设,要按照“合理规划、巩固基础、拓展新兴”的思路,有计划地稳步推进。一是科学规划市场布局。根据全县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对专业市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特别是对具有区域辐射力的专业市场进行统一布点,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二是巩固壮大现有市场。进一步加大楚丰农产品市场、农机大市场、农资大市场、中南建材城、物流园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力度,使现有市场“堆满货”、“站满人”,形成品牌,让县内居民乐意在县内购物,并吸引周边县市的企业、个体商户、居民到公安消费。三是大力拓展新兴市场。目前,公安的饮食、娱乐、汽配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要以此为基础,做好行业发展区域规划,培育和开辟新的专业市场,打造一批美食街、夜市城、汽配城,促进消费升级。

 

培育内生力,赢得决胜局

发展需要动力,在外部经济环境大致趋同的情况下,县域经济竞争的输赢取决于县域内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所谓内生力,就是自主投资能力。从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各要素贡献水平和规模构成来看,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县域经济增长只能通过投资拉动来实现。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县域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投资规模、投资水平的角逐。在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随时有可能转向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扩大自主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举措来抓。

培育创业文化,营造投资氛围。地方要发展,首先要给投资者信心,有了信心就会聚集更多的人气,有了人气才可能带来经济的增长。当前,公安存银行、吃利息的民间资金不少,但投入资本市场、参与资本运作的太少;有头脑、有见识的能人不少,但有创业欲望、有投资准备的太少;热衷于打牌、享乐的“闲人”不少,但把心思用在创业上,把时间花在创业上的太少;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家不少,但有做大的远见、做强的气魄的太少。因此,要集聚人气,促进投资,首先要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大家都有想法成就一番事业。要通过深入人心的宣传和潜移默化的引导,形成一种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一种为成功者喝彩,为顺利者加油,为困难者鼓劲,为失败者打气的和谐创业环境,点燃全民投资创业的激情。

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投资洼地。吸引投资,环境是第一要素。近些年来,县委、政府在优化环境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无论是优惠政策,还是服务举措,与其他地方相比都不落后,但从客商和社会的反映来看,效果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除少数部门大局意识不强,落实县委、政府的要求不够外,主要还是对破坏环境行为查处的决心不大、处罚的力度不大。因此,公安投资环境要得到好转,最紧迫、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切实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工作抓起来,动真格,不庇护,不查小放大、隔靴搔痒。要通过持之以恒地严查重惩,彻底消除一些部门特别是执法执收人员中存在的麻痹思想、侥幸思想、对抗思想,形成一种“伸手必被捉,被捉必严惩”的震慑效果,促进投资环境的迅速好转,使公安真正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搞活金融服务,促进投资增长。金融支持是促进投资增长十分关键的外部因素,在投资主体序列中,最需要金融支持、最难得到金融支持的是民间投资,是个人创业。目前,公安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主要还是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对小企业、个人创业关注不够,服务的措施不多,效果不太明显。这既有金融机构对服务县域经济认识不够的主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国有金融机构至上而下的程序机制等方面的客观限制,要改变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太现实。近两年,县政府推行的政府贴息小额创业贷款政策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创业人员的资金需求,但客观来看,还存在覆盖面小、程序复杂、种类单一等不足之处,主要起到的还是一种宣传、引导的作用,表明政府支持创业的态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破解民间投资融资难的瓶颈,最终还是要靠民间资本自身,即“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今年5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是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政策机遇,在继续引导国有金融机构支持创业的同时,大张旗鼓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培育更多形式的金融市场主体,形成一种“让草根经济来办草根金融,让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金融生态,为民间投资的增长提供强大的后盾。

强化人才培训,提升投资水平。投资者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的效果。从公安的现状来看,当前投资者无论是在创新思维方面,还是在能力素质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加强人才的培训,提升投资水平,是促进公安投资增长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着重加强对现有企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主的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二是要提高培训水平。要加强对现有的各类职业培训单位的有效整合,优化资源结构,提升培训规模和水平。要尝试引进专业的大型培训机构在公安开办网点,联系经济学家、大企业家和专业经济管理人才到我县讲课,增强培训效果。三是要扩大培训层面。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返乡农民是公安民间投资拓展的重要空间,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明确切合实际的培训措施,做到各有侧重,因材施教,保证各个层次的培训目标。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