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赛罗奥特曼大电影: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 / 3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14:52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共64页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9-23 22:51
  -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9-24 21:14
  廉洁俭朴的治国理念
  
  《群书治要》②辑录的《六韬•文韬》:
  “文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进贤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匿,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
  (文王问太公说:‘贤君怎样治国?’太公回答说:‘贤君的治国,他的政治公平,官吏不苛刻;他的赋税有节制,个人享受微薄;不因为私情妨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之人,刑罚不施于无罪之人,引荐贤士的有赏;后宫不乱,妇宠的请托不听,上边不荒淫,下边没有阴谋陷害;不大修宫室以浪费钱财,不多建游观台池以疲乏民力,不雕刻装饰以娱耳目;公家没有腐烂生虫子的库藏,国内没有饥饿流浪的百姓。’)
  《六韬•文韬•盈虚》: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文王曰:‘其治如何?’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音饿),甍(音盟)、桷(音决)、椽(音船)、楹不斫,茅茨编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梁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于无为。……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文王问太公说:‘古代贤君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治理天下,是上古所说的贤君。’文王问:‘他是怎样治理天下的?’太公说:‘帝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不用金银珠宝作装饰,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奇珍怪异的东西,他连看也不看;不珍视好玩的器物,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刷宫室墙垣,不修饰甍(屋脊)、桷(方椽子)、椽(圆椽子)、楹(柱子),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和蒺藜;穿鹿皮裘御寒,以粗布衣服遮体,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不因为征发劳役而耽误百姓的耕种和纺织,约束自己的贪欲,用朴素无为的理念治理国家。……他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他征收的赋税劳役很少,所以天下百姓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护他的君主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的君主如同亲近父母。’文王说:‘帝尧这位贤君的德行太伟大了。’)
  从古至今,艰苦俭朴和廉政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奢侈浪费总是和腐败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官员张口“为人民服务”,闭口“以人为本”,却热衷于讲排场,住毫宅,包二奶,赴盛宴,坐名车,戴名表,喝名酒,抽名烟……,置人民的疾苦于不顾;这样的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还不跪在祖宗牌位前忏悔!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9-25 21:08
  经济思想
  
  1、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策略。
  《汉书•地理志下》:
  “太公以齐地负海舄(音细)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幅凑。”
  (姜太公因为齐地靠海土地盐碱,产粮少,人口不多,于是便鼓励人民从事女工(纺织、刺绣、缝纫等),发展鱼业盐业的优势,出现了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局面。)
  2、农、工、商相结合的经济结构。
  《六韬•文韬•六守》: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
  (太公说:‘农、工、商三大行业,叫做三宝。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他的乡里谷物就充足;把工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他的乡里器具便充足;把商人组织起来进行贸易,他的乡里财货便充足。让这三宝各安其业,老百姓的生活便没有忧虑了。’)
  3、九府圜法。
  《汉书•食货志下》: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
  根据唐•颜师古的注释,《周礼》有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九个部门,都是掌管财政和货币的官府,称为九府。圜,是均衡流通的意思。这类似现代的金融、银行、造币等机构,是保证财货均衡流通的金融管理制度。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9-26 21:11
  军事思想
  
  在《六韬》、《太公金匮》、《太公兵法》中,有关军事思想的内容甚为丰富。因为篇幅关系,我们只能摘其要点加以介绍。
  1、强调战争的正义性。
  《说苑•指武》:
  “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道乎?’太公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之。’”
  (武王将要出兵伐纣,召见太公问道:‘我想不交战而知道胜利,不占卜就知道吉凶,有什么招数吗?’太公回答说:‘有招数。大王能取得众人之心,以图谋无道的纣王,那就会不战而知道胜利。以贤明征伐不肖,那就不用占卜就知道吉利。纣王残害他们,我救助他们,虽然不是我们的百姓,也可以由我们来役使。)
  2、军事统帅的作用与素质。
  《六韬•龙韬•论将》说:将有五材十过,就是五种优良品质,十种过错。五材就是勇、智、仁、信、忠。十过就是:“有勇而轻死者”(勇敢而轻易地去拼命),“有急而心速者”(急于求成),“有贪而好利者”(贪婪好利),“有仁而不忍者”(婆婆妈妈地,不忍心处罚违纪行为),“有智而心怯者”(聪明而怯懦),有信而喜信人者(诚信而轻易相信别人)、“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本身廉洁,对部下苛刻),“有智而心缓者”(聪明而优柔寡断),“有刚毅而自用者”(刚愎自用,骄傲武断),“有懦而喜任人者(懦弱而好依靠别人)。因而选择将帅至关重要。“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3、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在《六韬•文韬•兵道》中,太公说:“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侦察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出其不意,迅速地予以打击)。《六韬•龙韬•军势》说:在进攻的时候,不能恐惧,不能犹豫,要像“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4、瓦解和削弱敌人的谋略。
  在《六韬•武韬•三疑》中,太公认为:对于强大的敌人,要“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养着他让他强大,宠着他让他张狂。他太强大了,必然要受挫折;太张狂了,必然要出现失误)。还要“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用女色来腐蚀他,用厚利来收买他,用美味来养他,用靡靡之音来娱乐他。)
  这都是一些损招,但却非常行之有效。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用的不就是这些损招吗?广义地说:赖昌星拉干部下水,用的也是这些损着。这都是春秋战国时,在兼并战争中所用的一些策略,附加到姜太公的名下了。我们今天不必继承这些东西。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9-27 21:05
  5、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
  《六韬•龙韬•励军》: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文王曰:‘愿闻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为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赴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让三军的战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锋,听到鸣金收兵就愤怒,听到前进的鼓声就兴奋,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半帅有三个取胜的秘诀。’武王说:‘敢问有什么具体内容?’太公说:‘做将帅的,冬天不穿皮裘,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盖,这叫做礼将;将帅不能亲自遵守礼法,就不知道士卒的冷暖。越过险要的关隘,走上泥泞道路,将帅一定要下车马步行,这叫做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不知道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能住进自己的军帐;全军的饭菜都做熟了,将帅才开始进餐,军队不点火照明取暖,将帅也不点火;这叫做止欲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和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不知道士卒的饥饱。正因为将帅能和士卒同冷暖,劳苦,饥饱,所以三军的将士听到前进的鼓声就兴奋,听到鸣金收兵的声音就愤怒;攻打高城深池,就是箭石如雨,士卒也会抢先登城;白刃刚刚交手,士卒便争着冲锋。士卒并不是乐于死伤,是因为他们的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饥饱,能够明察自己的劳苦啊。’)
  6、严明法纪,励行赏罚。
  《太平御览》六百三十三引《太公金匮》:
  “赏一人而天下喜者,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赏三人而三军劝(受到鼓励)者,赏之。”
  《太平御览》六百四十七引《太公金匮》:
  “杀一人而千人恐者,杀之。杀二人而万人动者,杀之。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
  《群书治要》引《六韬》: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大利则君德彰矣。’”
  《六韬•文韬•赏罚》: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鼓励),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潜移默化)。’”
  《六韬•龙韬•将威》: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厮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武王问太公说:‘作将帅的怎样算是威,怎样算是明,怎样算是令行禁止?’太公回答说:‘将帅以诛杀大人物为威,以奖赏小人物为明,以严明的惩罚做到令行禁止。所以杀死一个人而能使全军震惊的,那就杀掉他;奖赏一个人能使全军高兴的,那就奖赏他。诛杀贵在诛杀大人物,奖赏贵在奖赏小人物。诛杀那些掌握大权地位高贵的大臣,是刑罚触及到最上层;能奖赏到牛倌、马夫、饲养员这些人,是奖赏贯彻到最下层。刑罚触及到最上层,奖赏贯彻到最下层,才能树立将帅的威信。’)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9-28 21:07
  言之不尽
  
  《六韬》的军事思想丰富多彩,实在是言之不尽。
  《龙韬•王翼》讲军队统帅部的构成,组织。
  《龙韬•立将》讲任用将帅的程序和仪式。
  《龙韬•阴符》、《阴书》讲秘密通信的办法。
  《龙韬•军势》讲指挥作战的原则。
  《龙韬•奇兵》讲战争中出奇制胜的二十六种计策。
  《龙韬•农器》讲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原则和方法。
  《虎韬•军用》讲兵器、军用物资的种类、数量和配置、使用。
  《虎韬•三阵》讲天、地、人三阵的布阵方法。
  《虎韬•火战》讲火攻方法。
  《豹韬•林战》讲在森林地带作战的方法。
  《豹韬•鸟云山兵》讲山地防御的作战方法。
  《豹韬•鸟云泽兵》讲在河川地带作战的方法。
  《犬韬•教战》讲训练士卒的方法和步骤。
  《犬韬•均兵》讲车兵、骑兵、步兵的不同作用和编制。
  《犬韬》的《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诸篇,讲的是车、骑、步各兵种的选拔和作战方法。
  
  遗产与代言
  
  在“姜太公“名下留给我们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实在是太丰富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姜太公就是这笔文化遗产的代言人。这种代言,与今天不同的是:
  第一,他是死后被人作为品牌而代言的,不是他本人在代言,而是他的名子在代言,用今天流行的话说,他“被代言“了。
  第二,没有代言费,不和经济利益挂钩,因而也就不像现在的明星那样故意蒙人。
  其实,不止姜太公这样,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多有这种情况:老子、孔子、李白、苏东坡……名下的轶事和言论,难道都是本人所做和所说的吗?从考据学的角度来说,应该要辨别真伪;而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却都是真实的文化现象,是通过漫长的时间、由很多人约定俗成地创造出来的。它是真实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对我们今人仍然是有用的,是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本章主要参考篇目
  1、《史记•齐太公世家》
  2、《六韬》
  3、《汉书•艺文志》
  4、《隋书•经籍志》
  
  ①商、西周、春秋时期将相不分职,也就是没有文官,武官的严格界线。在朝廷内办公是相,领兵出去打仗便是将,这就是“出将入相“。而将相分职是在战国时期。这也可以证明《六韬》一书写于战国时期。
  ②《群书治要》:唐•魏征、褚遂良等编辑,共五十卷,书成于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辑录了经、史、诸子有关治国安邦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