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村寄宿学校:::【躬耕锦绣】::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27:01
课“活”贵在“巧” 李龙华

    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如何将一堂课讲好、讲活,关键在于一个“巧”字。

    巧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深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导入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也可巧用比喻,故布疑阵。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开始就像被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住一样。在讲“学会调节情绪”时,笔者这样导入:“美国有位厨师柯里,买彩票中了头等奖,获得360万美元的奖金。柯里大喜过望,兴奋不已,但过了不久却因此事而诱发了心脏病突然死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巧过渡

    即课堂情境的转换,教学环节的关联,知识点间的衔接。过渡必须自然而又贴切,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教师可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话,将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情绪——奇妙的‘窗口’”教学中,“情绪的种类”与“情绪的表现形式”两个知识点之间,我是这样过渡的:“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情绪的四大基本种类是喜怒哀惧,那么,这些喜怒哀惧是通过什么方式流露出来的呢?”引出“情绪的外部表现”,通过这种过渡,将“情绪——奇妙的‘窗口’”中的两个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材内容全篇通畅连贯。这种自然的过渡,促进了教学过程的“紧凑性”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缺乏这种过渡,便会出现教学过程中的冷场和学生思维的中断。

    巧设喻

    即用恰当的比喻,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如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时,以车的两轮、鸟的两翼比喻两个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用这个恰当的比喻。使同学们更明白了“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道理。形象的比喻具有直观性,可使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比那种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巧用料

    大家知道清水煮菜淡而无味,但若加上适量的调料,掌握好火候,那就会烹饪出美味佳肴。同样,在教学中适当加点“调料”,补充一点趣味性知识,便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消化能力。例如,在讲规律的概念时,我插入这样一段趣事:1831年,地中海突然升起了一个岛屿,名为尤利亚岛。贪婪的英国女王得到这一消息后,欣喜异常,立即宣布该岛属英国所有。可是,不到三个月,尤利亚岛又突然从海上消失了。对此,英国女王无可奈何,大失所望。同学们听了,不但情绪高涨,而且也深深体会到了事物的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就是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加入一点“调料”就使“空洞”而“无味”的知识,变得“充实”而“可口”,但“料”加得要适当,否则会喧宾夺主,淡化主题,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

    巧设疑

    有经验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而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设疑问难,强化思维。使学生学习知识犹如在迷宫中寻找通道,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但课中设疑,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盛之时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之间产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利于触发学生思维共鸣,听课精力集中,学习兴趣不衰。例如,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紧急关头,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三江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严防死守,终于取得抗洪决定性胜利。针对该事件,我有机地结合各章教材布置思考:(1)、是什么导致洪灾?抗洪中、抗洪后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伟大的抗洪精神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起着怎样的作用?(3)在抗洪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什么作用?(4)通过抗洪方方面面的分析,我们受到了哪些教育?必要的设疑情景促使学生慎思明辨,收到了既融会贯通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增添思维活力的双重效果,从而既能将知识性、现实性、趣味性、思维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又能诱导学生“生疑”,启发学生“解疑”,达到“知疑”之目的。

    巧收尾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课堂教学中这“口”同样难收,这是因为这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率收场,就会功亏一篑。在这方面上,笔者常采用音乐方式来巧妙结尾。因为一节课内容讲完后,学生一般较为疲劳,此时若能放上一段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而且可以激发、感召学生,使学生动情,促使学生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例如,在讲完“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课后,我播放了《党啊,亲爱的妈妈》作为结束语。歌词感情真挚,优美动听,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且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课堂技巧作为一门艺术,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变化,课堂教学技巧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无巧课不活,课活贵在巧。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研究课堂教学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持之以恒,勇于探索,就能获得好的经验,把课讲活,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000年6月获“全国中学政治论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