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调整申请报告:99艺术新闻 2011-9-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11:54
99艺术新闻 

在西藏不在西藏——翟跃飞个人画展阅读原文

翟跃飞作品《仪式·雨》 2011年9月10日下午四点(99艺术网 郑星),由著名水墨艺术家李津先生策划的翟跃飞的个展在可创铭佳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十余幅架上绘画作品和一件装置作品... 全文↓

在西藏不在西藏——翟跃飞个人画展阅读原文

  2011-09-11 11:02:47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翟跃飞作品《仪式·雨》

2011年9月10日下午四点(99艺术网 郑星),由著名水墨艺术家李津先生策划的翟跃飞的个展在可创铭佳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十余幅架上绘画作品和一件装置作品。

 

架上作品呈现的是从他80年代至今年的创作,装置作品则是留有西藏妇女们手印的一坨一坨的牛粪,那是妇女们在晒牛粪时留下的,是她们劳动时的真实写照。翟跃飞近期作品与早期作品相比,色彩和笔画变得越发简单,更多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原创的东西,语言更加丰富,更有设计感。

 

作为60年代生人,翟跃飞把自己的青春完全奉献给了那块神圣的土地——西藏。他也经历并参与了85新艺术运动,从他的作品可以读出,东方艺术的概念至今还在影响着他。他的作品中有他对西藏15年生活的怀念,有他青春时代的幸福与快乐,更有他对艺术创作的激情;正如翟跃飞的人一样,从他的作品中你会有种淳朴,亲切的感觉。每一件作品无不流露出他对西藏深深的思念与情怀。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1年9月20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参观。

 

翟跃飞《医典》

翟跃飞《仪式》

翟跃飞《仪式·雨》

翟跃飞《姿势》

翟跃飞《仪式·朝圣》176x54cm 布面重彩 1998年

翟跃飞《仪式·牧歌》176x52

翟跃飞《仪式·舞蹈》176x52

 


【编辑:赵立东】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视频】阿拉里奥北京画廊“破晓”群展 迎黎明阅读原文

(视频拍摄/剪辑 杨化军) 2011年9月10号,《破晓DAYBREAK》群展在北京阿拉里奥画廊展出。该展览由阿拉里奥北京与阿拉里奥天安(韩国)共同举办,展览也分为两个部分,在中国与韩国同时间段同时... 全文↓

【视频】阿拉里奥北京画廊“破晓”群展 迎黎明阅读原文

  2011-09-10 19:49:21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

> var s1 = new SWFObject(" http://video.99ys.com/flvplayer.swf","single","485","385","7"); s1.addParam("allowfullscreen","true"); s1.addVariable("autostart","true"); //打开时自动播放 s1.addVariable("file"," http://video.99ys.com/video_Jesse/2011_9yue/alla.flv"); //s1.addVariable("image","preview.jpg"); //封面图片的调用 s1.addVariable("width","485"); s1.addVariable("height","385"); s1.write("player1"); >

(视频拍摄/剪辑 杨化军)

2011年9月10号,《破晓DAYBREAK》群展在北京阿拉里奥画廊展出。该展览由阿拉里奥北京与阿拉里奥天安(韩国)共同举办,展览也分为两个部分,在中国与韩国同时间段同时展出。韩国展期为2011年9月8日至10月30日。展览共展出13位出生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72件作品。展出作品跨越多种媒介,包括油画、摄影、影像、动画、行为表演以及装置。

 

【相关资讯】

【在线展厅】DAYBREAK 破晓

阿拉里奥北京、天安两地同时“破晓” 迎黎明

 


【编辑:李璞】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阿拉里奥北京、天安两地同时“破晓” 迎黎明(组图)阅读原文

画廊门口的烧烤酒会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李璞)秋天来了,艺术圈的活动也接踵而至。又见周六,展览依旧热闹,正所谓——展览开幕我最大,哪管周六小长假!淅淅沥沥的雨一... 全文↓

阿拉里奥北京、天安两地同时“破晓” 迎黎明(组图)阅读原文

  2011-09-10 19:44:49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画廊门口的烧烤酒会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李璞)秋天来了,艺术圈的活动也接踵而至。又见周六,展览依旧热闹,正所谓——展览开幕我最大,哪管周六小长假!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着,陪伴着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

 

下午4点,位于酒厂的阿拉里奥画廊群展《破晓DAYBREAK》开幕,此次展览在空间上由阿拉里奥北京与阿拉里奥天安(韩国)两地组成。韩国的开幕时间为9月8日,北京则在今天。虽然天公不作美,现场人气却不输。策展人黄笃、高岭、朱朱等前来捧场,门口醒目的位置也摆着佳士得拍卖送来的花篮。

 

参展艺术家共13位。其中,中国北京的参展艺术家为程然、蒋鹏奕、李青、李晖、宋琨、孙逊、王郁洋、吴俊勇、闫珩、袁远;韩国天安的参展艺术家为程然、陈可、高磊、李青、李晖、没顶公司和孙逊。

 

此次展出的72件作品跨越多种媒介,包括油画、摄影、影像、动画、行为表演以及装置。中、韩两地空间,如此大动作的群展,正应了展览的主题“破晓”。顾名思义,即冲破黑暗迎接黎明。

 

展厅被切割成六大块,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作品。画廊希望通过作品来提供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并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梳理出轮廓与轨迹。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1月20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参观。

 

【相关资讯】

【在线展厅】DAYBREAK 破晓

【视频】阿拉里奥北京画廊“破晓”群展 迎黎明

程然的作品安置在画廊门口

程然作品局部

海报墙

阿拉里奥总监金秀炫与黄笃交谈

展出作品

观者参观

99艺术网工作人员与朱朱交谈

展出作品

李晖与高岭交谈

展出作品

阿拉里奥总监金秀炫(左)与99艺术网工作人员合影(右)

展出作品

作品局部

展出作品

李晖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吴俊勇作品外部

吴俊勇作品内部

蒋鹏奕作品

展出作品

观众观看影像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编辑:李璞】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环铁时代画廊未来之星推广计划——梁智龙个展阅读原文

艺术家与观众、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孙小娟合影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陈耀杰)下午三点,一场名为“未来之星推广计划——梁智龙个展”在北京环铁时... 全文↓

环铁时代画廊未来之星推广计划——梁智龙个展阅读原文

  2011-09-10 18:49:07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艺术家与观众、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孙小娟合影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陈耀杰)下午三点,一场名为“未来之星推广计划——梁智龙个展”在北京环铁时代国际画廊开幕。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为李宇,学术主持则有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孙小娟担任,另外此次展览是继《林泰然个展》、《项楠作品展》之后,环铁时代国际画廊倾力打造的“未来之星推广计划”的第三个展览。

 

未来之星推广计划,是环铁时代国际画廊在长期持续发掘和培养具备艺术潜力的年青艺术家方向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为具备艺术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年青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宣传的平台。所有推广计划中的参展艺术家都是经过精心遴选的。项目学术主持孙小娟认为这些受过学院教育、具有当代思考的年青艺术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未来艺术发展道路上他们的创作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值得关注和推广。

 

梁智龙作为70后一代,对社会、生活及自然、现实等有着特有的敏感,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观念性,关注点比较多,但从总体上看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人文关怀色彩,不论是《船系列》还是《事件系列》。艺术家作品的画面灰暗,颜色纯度不高也不漂亮,甚至是有点脏,但就是这样的画面语言,使得艺术家的创作主体更加的凸显,现代的社会是一个肮脏的社会,人吃人的社会,战争从来没有中断,环境污染在不断吞噬着人的生存家园,当然也包括动物的生存家园。

 

作为一个有良知和责任心的艺术家,梁智龙不仅思考了,他还付出了行动。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可能像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也不可能像医生一样,给病人开出具体的药单,他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现实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倒塌的楼房、到处丢弃的垃圾、四处游走的战舰,沉入海底的核弹、偷渡客,地震等等,在平时我们不会觉着这些有什么,不都是平常之物,身边之事吗,但当站在艺术家的画面面前时,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世界是这个样子,他完全不是我们脑海中的那个世界。艺术的价值或者魅力是什么,除了有美育的功能之外,就是对现实的反应和批判,并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西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外向型的,掠夺式的;东方则恰恰相反。艺术家的作品则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古琴、古塔是东方的象征而坚船利炮则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代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艺术家将他们并置到一起,来凸显这种差异性,同时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文明模式是好的,是可以让人类社会走向更好的方式。没有战争、掠夺、污染等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0日。

 

艺术家在和观众交流

观众在欣赏作品

观众在欣赏作品

艺术家和美术馆馆长在交流

艺术家和观众合影

静物

退役潜艇 (90x220cm)布面油彩、综合材料.2008

望乡 布面油彩、综合材料 (150×110cm )2008

船系列之2007(130x220cm)布面油彩、综合材料

南海7号 (130x220cm)布面油彩、综合材料.2008

突发事件3 布面油彩 ( 2000×150cm )2010

船系列之海战 布面油彩、综合材料 ( 200×150cm )2010-

 

偷渡计划 2008(130x220cm)布面油彩、综合材料.

【编辑 陈耀杰】

 

 

 

 

 

 

 

 


【编辑:陈耀杰】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卡通是否可行?——“取悦谁”金浩钒作品展于玉兰堂开幕阅读原文

艺术家在其作品前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易小燕)下午三点半,“取悦谁”金浩钒作品展在位于798的玉兰堂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是艺术家金浩钒近两年创作的作品,画面... 全文↓

卡通是否可行?——“取悦谁”金浩钒作品展于玉兰堂开幕阅读原文

  2011-09-10 18:37:56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艺术家在其作品前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易小燕)下午三点半,“取悦谁”金浩钒作品展在位于798的玉兰堂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是艺术家金浩钒近两年创作的作品,画面色彩明亮,动画般感觉的人物透露着无辜的神情,多传递出某种恐慌,增添了作品表象下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整个展览充满了别样的感觉。

 

走入现场,直观的印象是满墙的小卡通。艺术家并不介意别人将其作品列入卡通一类,在其自述中说:“这是我抹不去的烙印,偶尔也会因此遭到别人背地里的轻蔑,似乎卡通是一种原罪,老师眼中的坏习惯之一。”于卡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难以抗拒地被注入了某种无意识,我们在质疑他们的同时,更多的应该考虑到他们的成长大环境,关注这种绘画形式更多的可能性空间。“卡通是否可行,我想我再也不会浪费时间去思索这个问题,我早已接受了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关心的是卡通这条路怎样得以延伸。”

 

记者注意到现场播放的一段视频——《i wanna be》,在去年艺术家毕业创作的展览上曾有谋面,正是这件作品,让艺术家与今天的展出空间结下了缘分。现场作品尺幅不大,数量较多,画面艳丽的色彩与漠然的人物表情形成拉距,如同影像中快速跳动的人物一般,皆以卡通小孩的形象“入镜”,这些人物丝毫没有儿时本应具备的童真与可爱,多作深沉状,似乎与我们警惕的保持着距离。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1年10月5日。

 

【相关阅读】

“取悦谁”金浩钒作品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墙角涂鸦

展览作品

展出影像

 

 


【编辑:易小燕】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千里共婵娟 于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赏俸正杰个展《花飘零》阅读原文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展览现场程昕东和来宾交流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廖冬云)恰逢中秋小长假,秋日的雨夹杂着些许的凉意,淅淅沥沥。一如程昕东所说,俸正杰这次作品感觉就应该是九月,应时应景。... 全文↓

千里共婵娟 于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赏俸正杰个展《花飘零》阅读原文

  2011-09-10 17:46:09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览现场程昕东和来宾交流

 

2011年9月10日(99艺术网 廖冬云)恰逢中秋小长假,秋日的雨夹杂着些许的凉意,淅淅沥沥。一如程昕东所说,俸正杰这次作品感觉就应该是九月,应时应景。下午三点,俸正杰新作展“花飘零”在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1号空间正式开幕。

 

这是俸正杰与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合作的第三个展览,该展展出了俸正杰自2009年以来创作的 “花飘零”、“花飘零之格子肖像”以及“花飘零之经典”三个系列的作品,共四件绘画作品以及一件装置。作品数量不多,布展却很精心。想必到场的参观者一定会对这次展出的装置作品过目难忘,空中悬挂起一列蜿蜒的雕刻的大红花朵,微黄的灯光错落其中,地面与之相互映衬的是一条光亮平滑的镜子构成的小路,装置完美地诠释了“镜中花”的情境,置身其中令人不由地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种意境。

 

再回过头来一睹展厅墙面上俸正杰的题词:“《花飘零》系列作品试图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一种对生命与死亡、瞬间与永恒、存在与流逝的一丝感慨与无奈地伤感意味。值此中秋之际,谨此纪念我的父亲去世五周年、母亲去世十周年。”字体不大,铅笔写上去的,不留心可能会错过。也再找不到通常展览现场会看到诠释性文章,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道明了这次展览的缘起、新作的表意。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1年10月30日。

 

【相关阅读】

【在线展厅】花飘零——俸正杰个展

“懒人”俸正杰:9月的艳殇,花儿都飘零了

北京、成都先后办个展 俸正杰还是好生意吗?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览现场装置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作品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览现场装置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厅装置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览现场墙面俸正杰题记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厅装置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厅装置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参展作品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参展作品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览现场参展作品欣赏

俸正杰个展《花飘零》 展览现场

 


【编辑:廖冬云】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任何传统都不能被不加批判地继承下来阅读原文

在一个以“继承传统文化”为荣而以“挑战传统文化”为耻的国度里,无论是以“继承传统”安身立命的艺术家还是以“把根留住&... 全文↓

任何传统都不能被不加批判地继承下来阅读原文

  2011-09-10 14:21:30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在一个以“继承传统文化”为荣而以“挑战传统文化”为耻的国度里,无论是以“继承传统”安身立命的艺术家还是以“把根留住”为理由极力强调“传统”的理论家都比以“挑战传统”(“创新”)为“宗旨”(“信念”)的艺术家和为其辩护的理论家更有“市场”。

 

我不敢说中国是一个以“继承传统文化”为荣而以“挑战传统文化”为耻的国度,但是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中国存在着太多以“继承传统文化”为荣而以“挑战传统文化”为耻的人。只要人们环顾一下四周,人们便可发现很多满嘴“仁、义、道、德”、“儒、释、道”(“道、佛、禅”)的以“文化人”、“批评家”等自居的所谓“知识分子”。然而,人们即使看模糊了眼睛也看不到的是主张反思传统并着力批判传统的真正的“知识分子”。

 

“回到传统”、“回归传统”的论调近几年又不绝入耳起来,高名潞提出的“意派”、奥利瓦大加赞扬的“中国抽象”、王瑞芸在艺术国际博客里发表的几篇呼吁重视“传统”的文章、吕澎鼓吹的“溪山清远”以及各大艺术媒体围绕“传统问题”精心制作的专题,等等皆是“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调极为流行的证据。

 

对于个人而言,无论其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继承”)还是主张“挑战传统文化”(“创新”)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主张者”是否至始至终为自己的“信念”而战——不因“现世功利”轻易放弃“信念”、改变“立场”。在我看来,中国当下文化、艺术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市场”(“现世功利”)的问题。当然,我将“市场”(“现世功利”)问题归为中国当下文化、艺术的问题并不是主张“资本霸权论”、“市场决定论”,而是说中国当下文化、艺术的问题是其依附于“市场”(“现世功利”)以致迷失了“自我”。就“市场问题”而言,中国的“知识分子”依然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建构文化、艺术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自觉不自觉地将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继承”)的人归为“保守派”,而将主张“挑战传统文化”(“创新”)的人归为“革新派”——更有甚者同样不乏其人,他们武断地、偏颇地将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继承”)的人视为“国粹派”,而将主张“挑战传统文化”(“创新”)的人视为“西化派”。然而,“继承”还是“挑战”(“创新”),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理由很简单,在今天,任何传统都不能被不加批判地继承下来。就那些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继承”)的人而言,他们通常所言的“继承”只不过是继续重复我们的祖宗留下的一系列成文的“说教”——在我看来,一系列被反复引用的“说教”对于那些“引用者”也是半信半疑的;就那些主张“挑战传统文化”(“创新”)的人而言,“挑战”不过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他们习惯通过“挑战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文化。

 

倘若人们以“未来”而不是“过去”和“今天”为目标,那么人们就必须批判“今天”(“市场”、“现世功利”)和“过去”(“我们的祖宗留下的一系列成文的‘说教’”)。而历史证明,“新的文化”皆是在批判“今天”和“过去”的行动中诞生的。或许有人会说,诉诸于“未来”的“行动”在多数情况下不过是没有“根基”的“冒险”。然而,我要说,没有“冒险”便没有“新的文化”,甚至没有“人类文明”。文化并不是“现世功利”的反映——其既不是对“过去”的追溯,也不是对“今天”的记录,而是改造“现实”的武器。在我看来,文化是指向“未来”的,只有当文化成为改造“现实”的武器——而不再是“现世功利”的反映时,其才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们之所以认为“挑战”而非“继承”更接近艺术的本性,就是因为“挑战”指向“可能性”——“可能性”指向艺术所极为看重的“自由”。

 

表面看来,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人和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的人都认同“传统文化”,即他们都认为“传统文化”能解决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问题。实际上,“继承传统文化”和“回到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的主张有很大的区别: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人乃是至始至终“坚持传统”,而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的人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认同传统(以“挑战传统文化”为荣)——现在突然认同起了“传统文化”。倘若人们详细了解一下高名潞、王瑞芸、吕澎等人主张“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图的话,那么人们便可发现,他们的观点大同小异——大体意思都是说我们学西方学过头了,以致丢失了传统文化、割断了自己同传统文化的联系,现在到了补救传统文化、建立自己同传统文化的联系的时候了。其实,在我看来,高名潞、、王瑞芸、吕澎等人的观点只不过是一种长期流行在主流文化界的观点。在主流文化界,“当权者”从来没停止过对主张“挑战传统文化”的人的封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同传统文化的联系从来没有断开过。很多人所谓“我们同传统文化的联系”的中断不过是将现代中国文化视为现代西方文化的翻版,进而再将现代中国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类比的结果。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实际上,现代中国文化既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是现代西方文化的翻版,而是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既同中国传统文化有距离,也同现代西方文化有距离。同中国传统文化拉开距离并不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问题,而恰好是其意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证明不了现代中国,而只有现代中国文化能证明中国是现代而非古代的。

 

我们的文化界太多“今天说东明天说西”的人了,他们的立场随“市场的风向”随意晃动。包括奥利瓦这位外国策展人也是。2009年,奥利瓦在和一批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中国艺术家对话时这样说,“在中国,艺术总是用于肯定传统,而在西方艺术是摧毁传统的。今天的中国抽象主义艺术希望能摧毁它,正因为这样,西方的很多艺术家能理解中国抽象艺术”。奥利瓦的言下之意是,中国抽象艺术是摧毁传统的。然而,2010年,“大象无形——抽象艺术15人展”(又名“伟大的天上的抽象——21世纪的中国艺术展”)开幕后,他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同样像中国的很多理论家一样大谈“中国抽象”同“禅、道”的联系。我们只能说,奥利瓦很懂“入乡随俗”,他甚至表现得比中国的很多理论家还要懂“市场”——奥利瓦或许十分清楚,中国人对“禅、道”的兴趣远远高过对“摧毁传统”的兴趣。

 

总而言之,很多人不约而同强调“传统”说好听点是“英雄所见略同”,说不好听点是“集体堕落”、“集体倒退”。一代人完成不了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说80年代那代人是“革命者”的话,人们希望的是他们能到死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这样有助于今天的艺术同昨天的艺术拉开距离。倘若今天的艺术真的同昨天的艺术截然不同了,那么人们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换言之,如果说80年代那代人主张的是现代艺术,那么他们无论出于何种意图都不能反过来主张传统艺术。对于曾经的“革命者”而言,他们回过头来“肯定传统”(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的行为毫无疑问是“投机”。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要说,没有“坚挺”的父辈,哪会有“坚挺”的子孙。

 


【编辑:李璞】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