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强力和高级偷袭: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2:45:37
绥远方式的伟大胜利  董其武在纪念绥远和平起义一周年大会上讲话。  董其武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字。

  □闻  轩

  

  

  1949年9月18日,经过简单布置的绥远省银行包头分行礼堂,显得庄严肃穆。主席台上方挂着“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的横幅,台上摆着几张长桌,上铺洁白的台布,桌上放着用黄色虎皮宣纸抄好的通电文稿和笔墨。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绥远省参议会议长张钦、高等法院院长于存灏、土默特旗总管荣祥等绥远国民党军政要人和各界人士共38人,表情严肃地围坐在长桌旁,等待着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

  依然身着戎装的董其武从容地站起来宣布:“各位先生、弟兄们,绥远起义自今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开始酝酿,历经8个月,今天终于达成。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和平。这庄严的时刻到了。”

  李忠孚(董其武秘书)双手捧起《绥远和平起义通电》,大声宣读:“毛主席、朱总司令、聂司令员、薄政委:我们全体官兵和各级行政人员,今天在绥远发动了光荣起义,并庄严向人民宣布:我们正式脱离依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反动派残余集团,坚决走到人民方面来,绥远和平解放,我们得庆新生,全体军民,谨以无限忠诚,向人民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致崇高敬礼……”

  通电宣读完后,董其武激动地宣布:“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现在开始!”

  董其武第一个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庄严地写下了“董其武”三个字。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司令员孙兰峰因住院未能出席,董其武签完字后,顺手拿起一个小茶碗扣在自己的签名下面,留待孙兰峰补签。随后,在座的绥远军政要员张钦、鄂友三、荣祥、刘万春等依次在通电上签字。随着“王质武”最后一笔落定,与会者热烈鼓掌,庆祝绥远的新生。和平起义签字仪式的完成,意味着和平的曙光终于告别漫漫长夜降临到绥远,意味着饱经战火的绥远终于和平回到人民手中,意味着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绥远方式”的最终实现。

  “绥远方式”的提出源于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大战役后剩余的10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三种方式为:“用战争去解决敌人”,称“天津方式”;在敌人主力被消灭的前提下,“迫使敌人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避免伤亡和破坏,称“北平方式”;“绥远方式是有意识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重要部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绥远方式”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透彻分析全国和绥远的革命形势后制定的战略决策。

  当北平和平解放的通电发到千里之遥的绥远时,绥远国民党军政人员颇感震动。时任绥远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即刻飞往北平,会见他的老领导、老朋友傅作义将军,请示绥远的前途问题。傅作义对他畅谈了北平和平解放的经过和绥远今后的去向,董其武心中明确了走人民的道路的目标。

  194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领导人林彪、聂荣臻、贺龙、李井泉等在北京饭店宴请傅作义、邓宝珊。席间,我方宣布由贺龙接管主持绥远问题的谈判,贺龙遂指定李井泉、张友渔、潘纪文为我方谈判代表。傅作义也指定王克俊、周北峰、阎又文为傅方谈判代表。双方经过2个多月的谈判协商,于6月8日签订了《绥远协议》。

  但《绥远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协议各项条款的落实是一帆风顺的。国民党反动派为阻挠和平进程,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止过破坏活动。董其武等倾向和平解放的军政人员和各界人士决定请傅作义来绥远,亲自说服那些对和平解放持怀疑态度的人,处置几个顽固分子,清除和平道路上的障碍,促成和平起义。经毛泽东主席批准,8月25日,傅作义和邓宝珊携带中共中央专批的20万银元和其他慰问品抵达归绥,开始了和绥远各阶层的联络工作。

  傅作义和邓宝珊来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上至蒋介石,下至绥远特务机关,立即紧张起来。蒋介石两次电邀傅作义赴重庆晤谈,甚至约好了飞机接应的时间、地点。广州的国民党电台不断宣传傅作义、邓宝珊“脱险”“归来”的消息,欺骗舆论,混淆视听。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则密电在绥特务对傅、邓“着速就地刺杀,本局当有重赏。”

  然而,历史的车轮以势不可挡之势驶进了和平的驿站,国民党反动派种种伎俩终成泡影。9月19日,以董其武将军为首的39位绥远军政高级干部和各族各界代表签字的起义通电终于成功地发出。通电向全国正式宣告:“我们全体官兵,和各级行政人员,今天在绥远发动了光荣的起义,并庄严向人民宣布,我们正式脱离依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反动派残余集团,坚决走到人民方面来。……实现新民主主义,即革命的三民主义,和平建设新绥远,和平建设新中国。”绥远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中共中央、毛主席“绥远方式”英明决策的胜利。它使120万绥远人民免遭战火涂炭,使历史悠久的塞外文化名城归绥市得以保全。

  后记

  绥远起义后,中央遵循事先的承诺,没有实行军管,而是建立了以傅作义将军任主席的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傅方9人,中共方面7人。同时,双方军区和双方省政府合并,成立新的以傅作义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兼)的绥远军区,新的以董其武为主席,中共的杨植霖为副主席的省政府。新的军区和省政府都在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工作。